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浣溪纱①【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荼香③,当时只道是导常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浣溪纱①【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荼香③,当时只道是导常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浣溪纱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荼香,当时只道是导常。
【注】①写作此词时其妻子卢氏已早逝。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上阕是如何刻画出思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3分)
(2)有人认为此词“纳兰之思,尽化于一句”,请指出这句词并简要说说理由。(4分)
答案
(1)纳兰词上阒刻画思人形象,主要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以凄凉的“西风”、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等悲伤的景物(1分,写出任三种则可),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渲染(烘托)怀念之苦。(1分。大意相近即可)
(2)是“当时只道是寻常”。(1分)当时与她“赌书”“泼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后才懂得珍惜。(1分,结合文本)这一句通过昔日快乐情景反衬出深刻的亡妻之痛,对幸福失却的追悔(2分。手法1分;感情1分,意思相近即可,不必求全)
解析
纳兰性德,字容若,初名成德,后改名性德;他出身满清贵族,是清初一位重要的词令家。其词情真意切,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是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这首《浣溪纱》就是其中的一篇。
秋风萧瑟,天气肃***。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纳兰夫妇伉俪情深,为爱妻的早逝而伤心的纳兰此时触景生情,又怎能不悲从中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在看北宋词人贺铸在丧妻后发出的感叹:“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两人虽然相隔六七个世纪,其情却是相通的。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而这样一位温柔可人的妻子不仅是纳兰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文学上的红颜知己。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意趣盎然。一句“甘心老是乡矣”便写出他们情投意合、安贫乐道的夫妻生活。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限哀伤。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读来为之心痛,对此人来说更是字字皆血泪。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成了纳兰心中美好的追忆,对幸福失却的追悔。当时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很寻常的,要想再次与她“被酒”、“赌书”,恐怕只有在梦中了,如果早知有今日的凄凉,当时应该将那快乐的时光尽量延续,永铭心中,想必此时手心仿佛还握着淡淡的幸福,那时的快乐太过清楚,才衬出现在的孤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歌
无名氏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唐宪宗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东去九江途中的一个深夜,诗人细读元稹诗卷,写下这首诗。
  ⑴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并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白诗通过哪些语词渲染了“凄苦”之情?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试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清人沈得潜说“唐人绝句有余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作者送别朋友时的情景,从中选择一个字加以赏析,来印证沈氏的说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外弟:表弟。十年离乱:指安史之乱。称名:互道姓名
元代杨载说,诗要炼字,字者眼也。你认为堪称第二联之“眼”的是哪一个字?试联系诗歌分析它的好处。(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少年游•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2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
2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2分)
23、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从 军 行   
隋·明余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①,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②。
注:①常山阵: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
②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1)首句“三边烽乱惊”有版本将“惊”写作“警”,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3分)
(2)有人说这首诗很好地表现了作为大一统帝国的隋边塞诗中特有的“大国之气”“强国之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你的理由。(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