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忆秦娥刘克庄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忆秦娥刘克庄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忆秦娥
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⑴作者为什么能"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凭伊问讯"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⑵"边声悄,炊烟少"反映了怎样的现实?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3)"宣和宫殿,冷烟衰草"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案
⑴因为归鸿是春天从南方飞往北方,作者身在南宋,沦陷的中原在北方,所以才能"凭伊问讯"中原的父老乡亲。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惦念。
⑵"边声悄"是说边境无战事。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只求苟安,不思北伐的强烈不满。"炊烟少"是说敌占区人烟稀少,人民生活困苦,表达的是对金人统治者压迫人民的强烈仇恨。
⑶最后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把昔日宣和宫殿的宏伟壮丽与今天的荒凉破旧作对比,抒发了无比沉痛的国破家亡之情。
解析
开头以"梅谢了"三字说明季节正当柳垂金丝的早春。春梅谢去,引起作者一系列的联想。他想起这时中原大地宋、金边界地区,该也在冻解冰融、逐渐转暖了吧?宋、金自"绍兴和议"之后,两国边境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所谓的"塞垣"已不是往昔的北地,所以"鸿归早"也暗示着国境线的南移。鸿雁带着多少人的故国之思,越过那冰雪初融的"塞垣",飞往沦陷已久的中原。
接下来"鸿归早"三句表示作者要借鸿雁带信问候故都的父老乡亲。大梁,战国时魏国首都名,即北宋都城汴京。作者将希望寄托给鸿雁,想像它能作为来自南方的使者,给故都的父老乡亲以安慰。
下片进一层表达了对故土、故都的深切怀念。南宋偏安江左,浙江西路的镇江一带已经接近前线,北岸的瓜洲渡口是金兵南侵的冲要之地。"边声悄",指这一带平静无战事;宁宗曾于开禧二年(1206)发动北伐,战败求和。而金国也因受到蒙古南侵,国势日益衰微,无力攻宋。这里流露出作者痛感朝廷懦弱腐败,只图屈服苟安,一再失去恢复中原的时机。
"淮河"句,是说淮河一带,本来是人烟稠密、运输繁忙之地,自从靖康之乱、金兵南侵,一路烧***掳掠,如今淮河已成为宋、金两国的国界,淮河以北就是敌国土地,令人不胜感慨,而在这片疮痍满目的土地上,人口稀少,生活艰苦,呈现出残破荒凉的景象,这里就以"炊烟少"三个字以概括之。
末尾两句与上片结句相呼应。前面是说早春北归的鸿雁问候故都遗老,末尾点出故都宫殿(宣和是徽宗年号),那里曾是北宋朝廷所在,当年是何等巍峨宏丽,如今只剩下冷烟衰草。遗民凭吊之余,不能不因亡国而伤心,他们恐怕也在盼着王师能如归鸿一般,早日北上恢复中原吧。
举一反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6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2)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4)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人,其小说《          》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5)我国明代剧作家         著有“临川四梦”,被后人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前3题计分)(6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氓·诗经》
(2)                               ,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 《逍遥游》)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陶潜《饮酒》)
(2)杨花落尽子规啼,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4)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                                                                       
                                                                              
(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孟诗                                                                     
韦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