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注李 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注李 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3)“为拂绿琴埃。”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的何种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诗歌炼字的角度,简析“笑”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⑴这首诗写离别之情,集中表现在“悲”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沁园春    雪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娇绕。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莽莽”,本指草木茂密的样子 ,这里形容大雪无边无际的样子。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竞”,争着。“折腰 ”低头弯腰,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中的“折腰”,意思相同。
C.“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稍逊”,稍微差一点。“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采。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在一定的时代中,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诗中指当今时代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描写,情景交融,动静相济,词韵俱佳,构成了一幅极妙的北国雪景图。
B.“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是过渡句,传统称为“过片”,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个“惜”字,表达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历史功绩的否定,他们远远不能与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相比。
D.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写景、抒情、议论紧密融合,构成雄浑博大的意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沁园春  长沙》,完成词后习题。沁园春    长沙
1925年
毛译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看”字是领字,它领起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
B.“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里的“廖廓”,原意是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峥嵘”原指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引申为不平凡的意思。
D.“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遒,强劲。这句意思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 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 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长空”,广阔的天空。“霜晨”,有霜的清晨。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yè”。
C.“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 层含意是革命遭受挫折,在遵义会议以后,革命斗争要从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 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演染了气氛。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
C.“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是:虽然革命力量被 “右”倾错误葬送殆尽,但我们要以遵义会议为新的起点,再从头走起,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D.词中晨景雄浑凄清,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的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悲壮慷慨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格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