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虞美人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
虞美人 李 煜 |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谈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一年又过去,还要经受生不如死的的煎熬;②从念念不忘故国,更加痛苦不堪。 2、表示提物是人非,宫殿依旧,而自己的处境、容颜全变了。 3、追怀故国,有亡国之痛;思念往昔,表达出阶下囚无尽的衷愁。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
望海楼① 米 芾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白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从 和 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 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 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 4、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 |
观 雨① [宋]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②。 |
注:①本诗作于1128年,金兵南犯,进逼长沙,长沙守帅坚守抗敌,局势有所缓和。②洗甲兵:《六韬》语:“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甲兵’。” (1)本诗中的“山客”指谁?“山客”为何要“开轩危坐看阴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纪昀评此诗曾言:“前六句犹是常语,结二句自见身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
春 寒 陈与义①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元好问②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
【注】①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人曾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②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金亡不仕,隐居故里,潜心编纂著述。 1.请分析陈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古体诗,回答问题。 |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无言。 |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
湖州歌(其六)注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