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元曲,借助注释,完成赏析。水仙子·游越福王府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沙①,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 甃

阅读下面的元曲,借助注释,完成赏析。水仙子·游越福王府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沙①,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 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湖南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元曲,借助注释,完成赏析。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 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注]①蒺藜沙:长满蒺藜的沙地。②荒甃(zhòu):荒凉的断井颓垣。
(1)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上突出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曲要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全曲借景抒情,鲜明形象地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抒发了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
(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       
(2)本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答:                                                                      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少年游
北宋  柳永
  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兰陵王柳
北宋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注释】①蘅臯:生长香草的江边高地。②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③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1)划线句都借折柳伤别,但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两首词末句中”独自”和”愁”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春夜闻笛
唐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采桑子  
南宋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②寒山,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曲江对酒
唐·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②霏微,迷濛的样子。③判,读“pān”,甘愿的意思。④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