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唐]沈佺期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唐]沈佺期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唐]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1.本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请以颔联为例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节制。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颔联中诗人回忆洛阳美丽的风光,想象南方崇山峻岭可怕的湿热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
2.诗人被流放到“天长地阔”的岭南,友人不知“人何处”,岭南京城相隔“万余里”,内心无限愁苦,但未见诗人表现得痛苦不堪,绝望怨恨,而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了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田家
陈师道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注释①公事:这里指服劳役。
1、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这首诗写于辛弃疾南归后的第15 年。当时作者36 岁,任江西提典刑狱。  ②鹧鸪的叫声在民间的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有人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复杂矛盾的心情。请你结合诗句具体谈一谈,这是一种怎样的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1.这首诗 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骚人”指屈原。
(1 )从整首词来看,作者吟咏的对象是       花,不仅写出了它的外在美,即           ,更写出了它的内在美,即              。(后两空都不得超过5 个字)
(2 )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那么这首词呢?请从表达方式这个角度对这首词进行简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问题。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 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格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融情于 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 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