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菩萨蛮 李白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
|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A.游子思归乡。【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两处闲愁。 (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1.作者在上阙中是如何把情和景有机结合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你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余曰:①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 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②风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1. 画线句①在这节文字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画线句②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秋声为什么会是“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唐]沈佺期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1.本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请以颔联为例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节制。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
田家 陈师道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①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
注释①公事:这里指服劳役。 1、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注:①这首诗写于辛弃疾南归后的第15 年。当时作者36 岁,任江西提典刑狱。 ②鹧鸪的叫声在民间的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 有人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复杂矛盾的心情。请你结合诗句具体谈一谈,这是一种怎样的矛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