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放言五首(其三)注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放言五首(其三)注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写了五首《放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五酋》奉和。
1.“赠君一法决狐疑”中的“一法”具体是指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的颈联,简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是指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2.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在表现手法上,以议论为诗,但寓哲理于形象之中,诗的颈联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极通俗地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诗歌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味。(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 .在送别诗中,诗人常常通过写离别之景来寄寓自己的离别之情。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悲”是全篇之诗眼,请问:诗人之“悲”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绝  句
金·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1)诗的第一、二句从什么角度描写?突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竹影和诗瘦”的“瘦”字被称为传神之笔,请结合全诗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之不肯下西厢,是有浮云阻隔还是有其他原因,诗人没有说。你认为意蕴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洼。
注: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这首诗是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人蜀时所作。首联“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与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相照应的诗句是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两句描写的意境,并点明这两句诗的“诗眼”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送朋友入蜀,写蜀道之险,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还要写“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二句?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这两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剑  门
杜甫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
注:①剑门: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夏历十二月携家眷从秦州同谷转徙成都时,途经此地。②两崖崇墉倚:言两崖壁立,如高墙相对。③鸡犬各相放:不分彼此,不相通。④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意为中央朝廷与地方割据势力斗争不已。⑤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言造物者有罪,不该用大山将蜀和中原隔绝,故诗人欲铲平之。⑥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诗人料定蜀中难免再度发生战乱,故为之“惘怅”不已。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前八句直接描绘山势的雄奇、险要和壮伟,展现了壮阔宏大的气势,十分形象,使人如临其境。   
B.“珠玉走中原,氓峨气凄怆”写朝廷剥削百姓,将珠玉等物运往中原,故蜀民穷困,甚至岷山、峨眉山也为之气色凄怆。   
C.诗人回想上古时代,四川未通中原,人们不分彼此,后世的君王虽采取怀柔政策,但对剑门渐失控制,以致割据出现。   
D.最后四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发动战争、割据祖国之人的强烈愤怒,又隐隐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2.这首诗与李白的《蜀道难》有许多相似之处,请根据提示从这首诗中找出对应的语句。
(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应的是:________。   
(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对应的是:______。
3.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评论此诗:“以议论为韵言,至少陵而极,少陵至此等诗而极,笔力雄肆,直欲驾《剑阁铭》而上之。”这首诗中什么地方采用了议论?请举例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推崇它是一篇“借物寓言”的佳作,说说这首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