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 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 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天津同步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1-2题。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①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
  ②十年事:杜甫饱经丧乱,从755年(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
(1)诗的前四句作者使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诗在思想情感上有“沉郁”的风格,结合本诗进行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 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④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⑤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⑥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⑦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⑧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 南枝。
  ⑨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选出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恨恨,愤恨到极点)
B.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乃尔,就这样)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D.多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致谢)
2.选出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府吏闻此变,求假暂归。/ ②虎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B.①新妇识马声,蹑履逢迎。/ ②怅然遥望,知是故人来。
C.①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入。
D.①黄泉下相,勿违今日言!/ ②转头向户里,渐愁煎迫。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焦仲卿忠于爱情的一组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③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④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⑤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⑤⑥
4.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诗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此句既写了焦仲卿因“闻此变”而摧折心肝的悲伤心情,也写到焦仲 卿当时所骑的马的哀鸣,从而为下文渲染了一种凄怆的故事氛围。
B.“贺卿得高迁!”一句表面上表现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讥讽,但实际上却反映了焦仲卿对刘兰芝的爱恋。
C.“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此句既表明焦母那种顽固保守的封建等级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焦母为何要拆散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的原因。
D.“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表明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徇情的爱情故事终于感动上苍,让他们两人化作鸳鸯鸟而结为夫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