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②。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③,抚节④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⑤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 【注释】①讴:唱歌;②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③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④抚节:打着拍节:⑤遏:阻止。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①世隶耕——隶_________________ ②父利其然也——利_________________ ③未穷青之技——穷_________________ ④声振林木——振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古今词义。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古:____________今:_________ ②薛谭乃谢求反 谢 古: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学习的态度和结果两方面,说说仲永与薛谭有什么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属于②以……为利③学完④振动 2.①以宾客之礼相待客人②道歉感谢 3.(1)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宗族的人为内容。 (2)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4.仲永是“不使学”,结果“泯然众人”;薛谭是知错就改,终身求学。(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①。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②,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注]①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②玉人:琢玉的工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亭亭净植( ) (2)陶后鲜有闻( ) (3)子罕弗受( ) (4)尔以玉为宝( ) 2、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故敢献之 B、同予者何人/献玉者曰 C、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无车马暄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觉得周敦颐和子罕身上有何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与荷花相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
黔之驴 |
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___阚__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蔽林间窥之( ) (2)远遁( ) (3)以为且噬己也( ) (4)蹄之( ) 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_________ ②衔觞赋诗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__________ ⑵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__________ 期:__________ ⑶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如:__________ 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__________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⑴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____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 ) A.房子 腰间 丝毫 感觉 B.房子 腰上挂着 稍微 知道 C.房子 腰上挂着 丝毫 感觉 D.房子 腰间挂着 丝毫 知道 2.“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 A.每天的第二顿 B.每天吃两顿 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3.“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 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 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4.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