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

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月考题
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核查。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
(1)这首词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定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2)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的欣赏、爱护之情。(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②“玉门犹被遮”: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斩之。”③蒲桃:即现在的葡萄。
(1)有人评价此诗所描绘的景、所表达的情感“悲多于壮”,你是否赞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这两句诗在写法上可谓别具机杼,请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古意九首(其一)
(唐·贯休)
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
今交如瀑流,倏忽生尘埃。
我愿君子气,散为青松栽。
我恐荆棘花,只为小人开。
伤心复伤心,吟上高高台。
1、诗中“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是温家宝总理曾引用过的诗句,请解释两句在诗中的含义,并对其情感态度做出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要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1052~1125),字方回,北宋词人。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
(1)“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古人评价说:“不言人觉,而言池塘见、襟袖知,‘见’‘知’二字颇见功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是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写了哪些生活细节?蕴含词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三十八)
汪元量
青天淡淡月荒荒,两岸淮田尽战场。
  宫女不眠开眼坐,更听人唱《哭襄阳》
  【注】  ①南宋灭亡之后,诗人和宫女们作为俘虏被元军押解北上,此诗写于押解途中。
  ②《哭襄阳》:元军大举攻宋时,襄阳首当其冲,宋将吕文焕坚守六七年之久,但宰相贾似道坐视不救,致使襄阳失守。此曲为襄阳失守以后在民间流传的一支哀歌。
(1)诗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哭襄阳》一曲在诗中有何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定风波
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
  [注]①央:尽。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④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
(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过秋空夜未央”,开篇写北雁南归、长夜漫漫,点明具体时间。
B.“隔窗烟月锁莲塘”的“锁”字,既写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观景心情。
C.“沉水香消金鸭冷”写香不觉间已燃尽,以香消炉冷表现时间推移。
D.末句“候虫声接杵声长”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
(2)全词抒发了主人公长夜难眠之愁,说说引发主人公愁绪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