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裴给事宅白牡丹裴潾①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裴给事宅白牡丹裴潾①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西自治区模拟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①裴潾一生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 “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②把火:手持火把。
(1)裴诗塑造了白牡丹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裴诗主要塑造了白牡丹超凡脱俗,幽雅高洁的形象。诗中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的对比,正是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从侧面衬托出一株冰清玉洁,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孤独凄清的白牡丹形象。
(2)裴诗通过对月夜之中和冷露点缀之下的白牡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同情。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以及对怀才不遇者的感叹。白诗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易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雨多极凉冷 
韩淲
焉知三伏雨,已作九秋风。
木叶凉应脱,禾苗润必丰。
地偏山吐月,桥断水浮空。
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
(1)试赏析颈联中“吐”“浮”两个词运用的妙处试赏析颈联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题为“雨多极凉冷”,为什么读后却无瑟缩之感?请结合尾联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桂州严大夫
韩 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1)找出诗中突出桂州物产之“丰”的词语。由桂州的“黄柑”可以联想到苏轼《惠州一绝》中直抒宦游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写出了桂州山水的哪些特征?是怎样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柳宗元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注]①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后奉诏回京,临行前永州亲友为他饯行。至驿站后他感慨万千,便写下这首诗寄给他们。却寄:回寄。②居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③荆州:古州名,永州古属荆州。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他是陈留高阳人,见刘邦时自称“高阳狂士”。在楚汉战争中,他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并亲自劝说齐王田广归汉。④下厅:客舍。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的意象。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三个句子也运用了这一意象来烘托送别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句“独醒”二字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举诏赴京时有那么多故旧亲朋为他送行,为什么还是感到“可怜寂寞”“一夜春寒”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
周之琦
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玉笙谁与唱消魂?醉中只想懵腾去。
席频邀,高轩惯驻,闷来却觅栖鸦语。城头一角晋阳山,怪他青到无人处。
  【注】①嘉庆十八年,周之琦曾奉差赴山西。这首词写于此番山西之行。②栖鸦语:谦辞,比喻稚嫩拙劣的文字
(1)上片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词,谈谈“闷来却觅栖鸦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1)这首诗中哪两个情景形象地点明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请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表现镜中诗人的“颜状”,并说明为何会有如此“颜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颈联“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除对偶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