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①,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①,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②。 |
【注解】①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②“闻道”两句: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这首诗意蕴丰富,请概述此诗抒发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请就其中一种加以鉴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思乡恋亲之情(思家忆弟的深情)。②感时忧国,渴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之情。③年岁老大,漂零憔悴的悲凉和凄苦。 (2)①细节描写。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通过这种“宵立昼眠”的反常行为和坐立不安的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②互文。“思家”、“忆弟”为互文。清宵月夜,坐立不安;白昼看云,倦极而眠。这种夜醒昼眠的反常举动皆因“思家”“忆弟”所致。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思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③对偶。“思家”对“忆弟”,“步月”对“看云”,“清宵立”对“白日眠”,对仗工整,平仄谐和,突出坐卧不宁情状,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答出一种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
过杨伯虎即席书事① 张鎡 四面围疏竹,中间着小台②。 有时将客到,随意看花开。 拂拭莓苔石,招携玛瑙杯。 昏鸦归欲尽,数个入诗来。 |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过访友人杨伯虎居所的即兴之作。②小台,即小楼。 1.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杨伯虎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评价此诗“着笔自然,很有韵味,结尾尤见精彩”,请简要赏析尾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色调的场景组成,情感氛围似不协调,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浣溪沙 贺铸 |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注]西楼,指苏州观风楼。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你认为上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赏析“只无人与共登临”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
1.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孟浩然诗歌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合本诗的七至十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诗歌结尾两句在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 |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 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