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下列对本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安徽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 |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词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B.词的上片,“多情”二字,总摄全篇。上片四句,从四个并列的层面,抒发不同的情感,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情震荡。 C.词的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月色淡淡,雁声惊梦,作者难以成眠,相思之情更盛。 D.“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哀怨,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体物写意自然贴切。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2.①借景抒情。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②衬托。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回衬托人未回。 ③拟人。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
金陵驿(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
【注】公元1278年,南宋灭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元军攻破口年之多。诗人战败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过金陵,写下了这首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触景生情,夕阳下的金陵是荒草芜杂,自己也像孤云一样漂泊无依,从而奠定了全诗悲怆的抒情基调。 B.颌联诗人远望山河风景依旧,近看城郭毁坏、人民离散。对比之下,感情得到进步渲染,主题更加鲜明。 C.颈联中诗人似芦花样苍老,也像失巢的燕子,不知何处安身,拟人化的描写,使诗人的形象更加饱满。 D.这是一首登高怀古之作,结构层次分明:前三联写景,层层渲染、蓄势,尾联在此的基础上,转而抒怀。 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化作啼鹃带血归”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 |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注] 韩 驹 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 |
[注]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分宁县令时所作。 1.试分析“倦”“堕”两字的炼字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
白燕 袁凯①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②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
【注】①袁凯: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在明太祖的严酷统治下战战兢兢,随时有罹祸丧命的危险,最后以装疯免死,归家老病而终。 ②赵家姊妹:指赵飞燕和其妹赵合德,汉成帝时,两人专宠十余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所处的时代正当明初江山一统,人心思定,可诗中偏说“故国飘零事已非”,一个徘徊彷徨,心含深深痛楚的“白燕”形象先声夺人地出现了。 B.颔联“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运用对仗、反衬等手法突出了白燕之白。 C.“柳絮池塘”为白燕创设的是一处暂避风浪的小小港湾,“香入梦”的情怀是自己玲珑心地、美好憧憬的低吟浅唱。 D.诗人借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专宠于汉成帝的典故,除了实现写物到写人的转换,也是点题升华掀起高潮的结句。 2. 这首诗借白燕主要寄寓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分别分析两首诗中柳的形象及作者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以柳为吟咏对象,虽然形象、情感迥异,但表达技巧上有很多相同之处。请找出两点,并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
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 〔清〕纳兰性德 |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搏,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 (1)这首词描写了怎样的边塞景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