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北京同步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令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内容?
                                                                                       
答案
词人写这首词时,南宋已偏安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李清照又新丧丈夫,内外交困,不幸的遭遇接踵而至,可谓处境艰难。词作正反映了整个时代的苦难,有着深广的社会意义。词中的“愁”是李清照在经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这悲愁具有时代色彩。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眼儿媚
贺铸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萧萧江上荻花秋”,点明了词人与友人分别的地点和季节。   
B.“做弄许多愁”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荻花对词人无端寻愁的嘲弄。   
C.“半竿”“两行”“一叶”,连用三个数量词,别致新巧,情趣盎然。   
D.“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两句通过想象,表达离别后无尽的思念。
2.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白鸥问我泊孤舟”起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以问句形式,直接回答了“是身留,是心留”的问题。   
C.“花外楼,柳下舟”回忆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与眼前冷清凄寒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D.词中“旧游”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泊公安县
陆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八年前,诗人曾经乘船经过湖北公安入蜀,在北临秦关的前线任职并参与战事。但不久诗人便被调往成都,后又被免职。淳熙五年,诗人又被任用,不久奉诏到临安廷对。此诗便是诗人赴临安途中所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一“辽”一“回”,含蕴很深,既写出了空间之辽远,又传达出时间之漫长。   
B.颔联写远眺之景,秋高气清,江天无际,海风送爽;月光如水,意境清幽恬适。   
C.颈联视线移至近处,描绘了萤火闹、萍花开的景象,与颔联形成错落有致之趣。   
D.尾联“长笛哀”与《关山月》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诗抒发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句说出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1.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方面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咏笼莺注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栖栖”既记述了黄莺被困笼中之事,又描绘了黄莺惶惶不安之态。     
B.颔联中“有心”一句透露了黄莺的美好愿望,“无计”一句则揭示了它焦躁的缘由。
C.“缄”字写出了黄莺的无助悲哀,满腹怨恨却欲言不得。     
D.作者咏物言志,将自己孤苦无依的痛楚寄寓在了笼中孤莺的身上。
2.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