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风(第十九首)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①。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风(第十九首)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①。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风(第十九首)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①明星:华山仙女。②卫叔卿:仙人。③胡兵:指安禄山的军队。
(1)从表现手法看,这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抒情主人公的角度看,这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比较,说说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2)《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鄙视黑暗的现实世界、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塑造了一个与官场决裂、高蹈出世的诗人形象。而《古风(第十九首)》则表现了诗人出世和入世的矛盾思想,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了自己因愤世嫉俗而对超越现实的仙境的追求。这种逃避现实的思想实质上是源于对现实的关怀,所以在这首诗中当他目睹安史之乱生灵涂炭时,又从遗世独立的幻想中回到了严酷的现实,表现出对叛军的切齿痛恨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可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了诗人对远离现实的“仙境”的向往,而《古风(第十九首)》则是向现实的回归。(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唐代颜真卿的《劝学》诗,完成题目。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同是“劝学”,这首诗与课文的立论角度有何不同?试分别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横塘夜泊
(清)释宗渭
偶为看出山,孤舟向晚亭。
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欤融残雪,春潭欲乱星。
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1.简析诗中“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联系全诗,简析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诗人表现了对菊花的喜爱,请分析喜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刍。”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敬亭山独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贺新郎(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此时辛弃疾被投闲散置已四年。
1.“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大特点。请说出《贺新郎》首句“甚矣吾衰矣”的出处、典故的原意和辛弃疾引用此句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李白《敬亭山独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