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敬亭山独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贺新郎(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浙江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
敬亭山独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贺新郎(辛弃疾) |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此时辛弃疾被投闲散置已四年。 1.“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大特点。请说出《贺新郎》首句“甚矣吾衰矣”的出处、典故的原意和辛弃疾引用此句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李白《敬亭山独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出处:《论语》“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原意:孔子慨叹在礼崩乐坏的当时已无法复现周公礼乐政治的美好图景;情感:辛弃疾引用它表达谪居多年、故交零落,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 2.这两句与李白《敬亭山独坐》“相看两不厌”采用同一艺术手法,先把诗人的感情投注于描写对象,然后运用拟人手法,借染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山的形象来揭示诗人的内在感情。《贺新郎》中,诗人因无物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从而大大加强了作品的主体意识,使得诗人的孤寂之情得到了更好的表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
(1)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什么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解答后面问题。 |
乐府·杨柳枝 白居易 依依袅袅复青青, 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 绿丝条弱不胜莺。 |
(1)这首诗的首句在用字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第三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
灞上①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1.这首诗中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
⑴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请举一例印证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
南柯子·忆旧 仲殊①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②? |
【注】①仲殊,宋代僧人。②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