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这首诗的前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主要运用了夸张、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2.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着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定有施展的时候,细味“会”字,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的豪迈直爽!“直挂云帆济沧海”比喻自已踏平万里浪,直达理想彼岸的豪迈气派,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1)“世事艰”暗指什么?从章法上看,它有什么作用?下文哪一句和它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中诗人是如何“以诗写志”的?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阅,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景物写起,“危樯……夜舟”,暗暗呼应“旅”字,而“独”字更兼容情、事,表达出眼下特定的一种心绪意态。 B.颔联继续描写,仰观俯察,皆为“旅夜”所见。“垂”因地势“平”方显出原野之“阔”,造成星辰下“垂”的感觉。 C.颈联尽吐胸中积郁,以一个“岂”字作结,清楚昭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充满深刻的悲剧意识。 D.尾联中的“一沙鸥”是诗人借物自喻,表达了作者从此寄身“云水生涯”,自由自在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2)这首诗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的范例,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①。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②。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 |
[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类楚囚”“学齐优”,都是对自己身世的感慨。②黄州:宋代叫黄州齐安郡,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陆游于乾道六年八月赴夔州通判任,路过黄州。③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见孙权军队很整齐,于是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化用前人语句,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
楚城 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
(1)“荒”和“悲”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滩声似旧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昊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1.诗中的二、三两句描述了两幅怎样的画面?它们暗示着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一句写眼前所见,与二、三两句所写景物有何不同?诗人借此抒发了什么情感?据此可以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的绝句在结构上是四个层次:起、承、转、合。首句为起句,点题;第二句为承句,是诗意的发展;第三句是转句,是诗意的转折;第四句为合句,是诗意主题的总结。而本诗在结构安排上,有别具一格之处,它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