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楚城陆游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1)“荒”和“悲”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楚城陆游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1)“荒”和“悲”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楚城
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
(1)“荒”和“悲”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有滩声似旧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荒”、一“悲”,用拟人与侧面烘托的写法,奠定了全诗悲凉苍老的感情基调。
(2)诗人先由屈原祠想到屈原,又想到南宋与屈原相同遭遇的爱国志士,其悲愤之情犹如滔滔江水。故用旧时的滩声来反衬人间万事的“非旧”,触景生情,思古讽今,抒发了悲愤慨叹之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昊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诗中的二、三两句描述了两幅怎样的画面?它们暗示着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一句写眼前所见,与二、三两句所写景物有何不同?诗人借此抒发了什么情感?据此可以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的绝句在结构上是四个层次:起、承、转、合。首句为起句,点题;第二句为承句,是诗意的发展;第三句是转句,是诗意的转折;第四句为合句,是诗意主题的总结。而本诗在结构安排上,有别具一格之处,它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李清照的《一剪梅》,完成1~3题。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2.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李白的两首怀古诗《越中览古》《苏台览古》,完成问题。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注]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
  [注]苏台即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
1.试说说《越中览古》一诗中“尽锦衣”“满春殿”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这两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诗均为李白南游吴越时所作,诗人看到越中古迹,联想到古今变化,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请说说这两首诗在构思上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孤兰生幽园
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浙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陆游
南岩路最近,饭时已散策。香来知有兰,遽求乃弗获。
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无心托阶庭,当门任君锄
(1)两首诗中的兰花都有怎样的自然属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诗段,回答后面题目。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诗段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