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游 月 陂程 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8 期末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
游 月 陂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
1.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第三联运用了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诗人用淙淙的泉声突显月夜的宁静,在“水心云影闲相照”(水中的云影悠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自己内心平静安闲的情绪。(意对即可) 2.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
①这首诗上片写景,下片写情,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
注: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这首诗对作者的宦海生涯做了形象的描述,请概括诗人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作者都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
春近 王铚 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 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漠①贫游世,龙钟老迫身。 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秋日二绝 范成大 碧芦青柳不宜霜,染作沧洲一带黄。 莫把江山夸北客②,冷云寒水更荒凉。 |
注:①索漠:枯寂无生气的样子。②北客:金人。当时宋金以淮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高宗赵构为了讨好敌人,建了可眺望江山的姑苏馆,以接待金使。 (1)第一首诗题为《春近》,结合前两联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春近”这一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比较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 |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1)这首曲子一、三句中用的“强”“倦”二字极为精到而内蕴深沉,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翠袖”“金杯”“玉手”回忆了往昔的欢乐生活,结合全曲说说此处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