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1)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1)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15 期中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中的“丁香”具有怎样丰富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托情),诗人写思念之愁,却不直接写,而是把自己的情感寄寓在缺月、芭蕉、丁香等具有特定主观色彩的意象上。(意对即可)
(2)丁香既指眼前所见之景,也喻指诗中的人物,“丁香结”写其愁怨与思念。(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祝英台近晚春
[宋]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肖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宝钗分”,古代情人分别时,常将钗分作两股,男女各执一股,以为纪念。
(1)从词风看,这首词应该属于____________派。在通过细节刻画心理方面,本词有两句与唐代诗人张籍《秋思》中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把这两句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简析画线词句的表现手法和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晚望
[清]郑珍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1)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删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唐多令
邓剡雨
  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京口月夕书怀
[南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1)《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____________之凉,以华发、异乡写____________之凉。
(2)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