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吴均王孙重别离,置酒峰之畿①。逶迤川上草,参差涧里薇。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萤飞。君随绿波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吴均王孙重别离,置酒峰之畿①。逶迤川上草,参差涧里薇。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萤飞。君随绿波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专项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同柳吴兴何山集送刘余
吴均
王孙重别离,置酒峰之畿
逶迤川上草,参差涧里薇。
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
檐端水禽息,窗上野萤飞。
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
  [注]①畿:疆也,限也,此处指何山山麓。
1.诗作开笔即点题旨“重别离”,但却不直接写离愁,而是寄寓在写景中。请你试做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最后两句中,“远”字和“逐”字有什么样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草”与“薇”由山麓伸向川上、涧中,直与游子离去之路相接,似乎草亦含情。云与山峰连缀在一起,细雨润湿山衣,禽息而恋巢,萤飞犹绕窗,都表现出一种依恋之态。这几句写草、云、雨、禽、萤,一切都与人有相同的情愫,都隐约与人的重别离的心态相应,写景中浸透了重别离之意。(意对即可)
2.“远”字明写刘余杭舟行,暗写诗人久立岸边,目送征帆。“逐”字则写出诗人因刘余杭离去而产生的孤寂之感,这又与首句的“重别离”相呼应。(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呜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的“惭”字有什么含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千秋岁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鹈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即金明池。③鸩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
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ǎn):吹动。③文身:身上刺花纹。古时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习俗。
1.从全诗来看,作者的茫茫愁思因何而起?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颔联、颈联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采桑子
冯延巳
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树青苔半夕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绝句
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注】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注】可人:知己。
1.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本诗中的“此”是指哪两件事,并分析诗人选取这两件事来写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诗重理趣,本诗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