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拳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①要欲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拳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①要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拳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重门朝已启”,作者清早就打开层层屋门等待友人,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可见作者等待之久;“晚钟鸣上苑”,说明天色已晚。(意对即可)
   ②“疏雨过春城”,可看出天已下起细雨。由此作者推测出友人不会再来看望自己了。
(2)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认为能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榘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宫。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个意象,渲染出在________时节的一种________的气氛。
(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给“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泛指名贵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己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定 林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