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原野”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曜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意对即可)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庙”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副静态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