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咏竹(梁)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捎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咏竹(梁)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捎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江苏同步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咏竹
(梁)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捎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篁:竹子。②湘妃:古代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传说湘妃泪洒竹上,成为斑竹。③上宫:宫殿名。
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刘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人格,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或崇尚。(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________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_______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