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1.本词运用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同步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
浣溪沙 周邦彦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
1.本词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思乡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作者写这两句是为了强调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高楼 碧天 芳草 天涯 落花 杜鹃 2.花木消长,时序推移,羁旅外乡已经很久了,该是回家的时节了。用具体的物象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深情。(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
闸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次石湖①书扇 韵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桃花瓣上略带着隔夜的雨滴。 B.第二句写柳丝笼在一片如烟的晨雾中。 C.第三句写家童因懒惰而不愿打扫落花。 D.第四句写黄莺的叫声也没有吵醒山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借“桃红”“柳绿”展现了一幅柳暗花明的图画。 B.后两句的“花落”“莺啼”衬托出山客住处环境的宁静。 C.全诗对仗工整,每一句都描写一组景物,语言生动形象。 D.全诗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烈赞美之情。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