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03 模拟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江城子
[南宋]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注:①中行:即中行说(hángyuè),汉文帝时宦官,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②馘(guó):***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这里是***戮的意思。③击楫中流:东晋祖逖北伐渡江,于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④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时政。
(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词上阙的写景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主旨与姜夔《扬州慢》相比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阙写景句情景交融。“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两句以“平沙”、“浅草”、空阔的“天”、“茫茫”的“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我们展现了维扬劫后苍茫、荒凉的画面,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两句通过写夜间波涛拍岸,令人寒意顿生,表现了词人辗转难眠、忧虑国事、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感。(意思对即可)
(2)同:两首词都有对国家昔胜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或答“抒发了‘黍离之悲’”)。
   异:李词除了与姜词一样都表达了对国家昔胜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外,还写了自己年青时的报国之志和如今报国无门的失意愤懑。(意思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
[元]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1)“人比黄花瘦”与“问花不语”二句各是借用(或化用)了哪位词人哪首词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自叹什么?这首曲如何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韵梨花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东栏梨花
苏 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两首诗都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两诗的思想情感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韵梨花》和《东栏梨花》两首诗同写梨花,请结合诗歌简析各自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山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本诗是要什么手法来塑造幽竹形象的?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始怜”二字要得非常好,试结合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溪 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的诗作。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③夜榜:夜航。
(1)请结合具体意境,对“夜榜响溪石”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