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齐安城楼 杜牧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齐安城楼 杜牧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0120 模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末句的数字运用之妙历来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宦游思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一直高踞城楼,俯视大江,凭栏回望,远眺通向乡关之路。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知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意对即可)
(2)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乡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答夸张手法亦可);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使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泊对月有感
周尹潜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舔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周尹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尝为岳州决曹掾。苦思为诗。本诗约作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当时北宋已亡,高宗即位临安(今杭州),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又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到处兵荒马乱。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③行朝,迁流不定的朝廷。 
(1) 有人说,本诗题目就表明了作者漂泊无归之感,请问哪个词语体现了这层意思?试结合诗歌内容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诗看,作者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近
王铚
山色银屏晓,溪梅玉镜春。东风露消息,万物有精神。
索漠贫游世,龙钟老迫身。欲浮沧海去,风浪阔无津。
  注:①王铚:曾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忤奸相秦桧意,遭到贬斥。②索莫:孤寂沮丧的样子。
(1)第一联写“雪”和“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这首诗的第二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是名句,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它的妙处在哪里呢?请你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两题。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第一、二句中的“都”“惊”二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