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诗经·硕鼠》) |
课内阅读。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四荒”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独好修以为常”的译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九歌·湘夫人 |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薠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湛。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撩,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撩,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子降兮北渚——渚:洲 B.蛟何为兮水裔——裔:边 C.夕济兮西滋——济:成功 D.将腾驾兮偕逝——偕:同 2.下列诗句翻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葺之兮荷盖”——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B.“灵之来兮如云”——神灵的到来就像云朵满天。 C.“时不可兮骤得”——欢乐的时光难以马上得到。 D.“聊逍遥兮容与”——暂且一起逍遥快乐。 3.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湘水男神表达对女神的思慕向往之情。描述了彼此相爱、思而不见的悲欢离合。 B.第一节写男神焦急地等待和张罗着女神的到来。 C.第三节写男神到处寻觅心上人,想和她一起比翼双飞。 D.第四节写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男神终于与女神恩爱相聚。 4.下列对本诗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中多处以“麇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一类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强调爱而不见、事与愿违的相思之苦。 B.本诗作为抒情诗完全是直抒胸臆,没有什么景物描写。 C.本诗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诗、乐、舞相配,表演性较强。 D.诗中用桂树香草所筑起的美丽的居室,象征了两人感情的纯洁美好,这是屈原惯用的艺术手法。 |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后面题目。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对刘兰芝最后“举身赴清池”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兰芝已答应改嫁,并亲手制作嫁衣,因受仲卿“贺卿得高迁”的责怪和嘲讽,才下定一死的决心。 B.兰芝已同意了改嫁,由于被仲卿“吾独向黄泉”的话所感动,才下定“黄泉下相见”的决心。 C.兰芝被遣离开焦家时,就已经下定以死殉情的决心了。 D.亲兄逼嫁,难以违抗,已知“渠会永无缘”,毅然允婚,就下决心以死明志了。 2.对兰芝“举身赴清池”、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的正确理解是( ) A.二人不能忍受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以此来解脱夫妻被拆散的痛苦。 B.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二人相信死后灵魂可以见面,以此来求得团聚。 C.在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统治下,他们不以斗争去争取幸福,却以死来逃避现实。 D.二人的殉情,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3.对“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兰芝和仲卿的死,教育了焦母和刘兄,表示了他们有悔改之意。 B.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讽。 C.兰芝和仲卿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D.只有以死来抗争,才能有力地打击封建家长制和封建 礼教。 |
阅读下节诗句,完成后面题目。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对此节诗采用的手法,说法不对的一项是( ) A.排比和比喻 B.夸张和渲染 C.铺陈和排比 D.赋、比、兴 2.“事事四五通”的原因,下面哪项不正确( ) A.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作为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的挑战。 B.临别时有意精心修饰,以博得焦母的好感,促使焦母改变主意。 C.借此延缓别离时光的到来,反映了兰芝痛苦矛盾的心情。 D.本想精心修饰,但心烦意乱,不得不重来几遍。 3.作者对这段着力描写的目的是( ) A.表明刘兰芝强作镇静,以掩饰自己内心的哀怨。 B.表明刘兰芝对封建势力不甘示弱,有意在焦母面前示威。 C.表明刘兰芝有意修饰,怕回到娘家受世人歧视。 D.补叙刘兰芝的美丽,表现她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