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台 城 [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寄 人 [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期中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台 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寄 人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
谢家:代指女子的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前一首表现的是怀古伤今之情,或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后一首表现的是别后的相思。(意对即可) (2)同:这两首诗后半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知之物(前柳后月)人格化,赋其以生命。 异:前诗写柳之“无情”,以物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有情;后诗写月之“多情”,以其多情映衬(烘托)别离之苦。(意对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1、请分析“逾”与“欲”的表达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感情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李白的两首怀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1)这两首诗在主旨是否相同?请作简要的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对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句诗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之中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瑟”虽只是乐器,在我国诗歌中已浓缩为“哀婉”的特殊意象,就像“杨柳”已浓缩为“离别/送别”意象一样。 D.《登高》写出了去国怀乡、骨肉分离、病魔缠身、漂泊憔悴、落魄潦倒、冷酷辛酸,全诗句句充满着凄楚悲凉和伤感孤独。 |
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 |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
注:梁园:又名兔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周围300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等,官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枚乘曾做《梁王兔园赋》赞之。 (1)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树不知人去尽”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