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曼希沃在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忽然心中一亮:“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曼希沃在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忽然心中一亮:“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曼希沃在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天,忽然心中一亮:“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带着我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
一吃晚饭,曼希沃就马上把孩子赶到钢琴前面,要他把白天的功课复习三遍,直到他眼睛累得要合拢的时候。从此竟是每天如此。克利斯朵夫很快就厌倦了,后来竟闷得慌了;他连去看看亲爱的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他的骄傲与自由都受了伤害,他愤慨极了,他决意不是从此不弄音乐,便是尽量弹得坏,使父亲灰心。这让他自己也不大好受,可是他的自由独立非挽救不可。
从下一课起,他就实行他的计划。他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把装饰音弄成一团糟。曼希沃叫着喊着,继之以怒吼,戒尺也像雨点一般落下来。克利斯朵夫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忍着痛苦照旧乱弹。曼希沃和他一样固执,发誓哪怕两天两晚地拼下去,也决不放过一个音,直到儿子弹准为止。
“爸爸,我不愿意再弹了。”他鼓足勇气说。
曼希沃气得不能呼吸了。
“怎么!怎么!”他喊道。
“我不愿意再弹,因为我不愿意挨打。”克利斯朵夫大哭大叫地说,“而且,我不喜欢音乐!”
克利斯朵夫被赶到了楼梯上,又脏又暗,踏级都被虫蛀了的楼梯上。从天窗的破玻璃吹进一阵风,墙上湿漉漉的全是潮气。他一边哭一边照旧望着周围的东西,不久他站起来,窗子在吸引他,莱茵河在屋下奔流。在孩子心目中,河仿佛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不可思议的生物,比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强得多!什么也拦不住它,不分昼夜,也不问屋里的人是悲是喜,它总是那么流着,那样地恬然自得。要是能像它一样穿过草原,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子与沙块上面流过,无愁无虑,自由自在,那才快活咧!
孩子全神贯注地瞧着,听着,仿佛自己跟着河一起去了……他闭上眼睛,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地往前冲刺。而多少音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上来,像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其中有钢琴清脆的琴音,有凄凉哀怨的提琴,也有缠绵婉转的长笛……那些风景隐灭了。河流也隐灭了。只有一片柔和的、暮霭苍茫的气氛在那里浮动。克利斯朵夫感动得心都颤抖了,凡是可怕可悲的事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场轻飘的梦,一阕清朗的音乐,在阳光中浮动,好似仙女座中的众星在夏季的天空闪烁。
然后,什么都隐灭了,一切形象都化掉了……一片汪洋,一线水波在天边颤动——那是大海。河向着海流去,海也向着河奔来,终于河流入海,不见了……音乐在那里回旋打转,舞曲美妙的节奏很疯狂地来回摆动。自由的心灵神游太空,有如被空气陶醉的飞燕,尖声呼叫着翱翔天际……欢乐啊!欢乐啊!什么都没有了!哦!那才是无穷的幸福!
时间流逝,黄昏来了,楼梯那边已经黑了。小克利斯朵夫老是伏在窗洞边上,抹得乌七八糟的苍白的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他睡熟了。
他不得不让步了。虽然英勇地抵抗极其顽强,终究被戒尺制服了,每天大部分时间他必须坐在这架刑具前面。
他自以为对音乐恨透了,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单单是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着能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克利斯朵夫一方面因为祖父把他当作大人看待而非常感激,一方面因为那些话跟他高傲的精神非常投合而深为感动。
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
(节选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通过小克利斯朵夫热爱音乐——反抗弹琴——决定把一生献给音乐的情节,再现了他走上音乐之路的经历,引人深思。
B.曼希沃让贪恋玩耍的小克利斯朵夫闷在屋子里练琴,这使钢琴成了小克利斯朵夫的刑具,也使他开始在自由与音乐间挣扎。
C.“尽量弹得坏”“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就是因为小克利斯朵夫连看看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从而对练琴感到厌倦和烦闷。
D.黄昏时小克利斯朵夫“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说明他看清并真正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这一细节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
E.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多样,既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又有联想与想象,使富有音乐天赋的小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2:小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小约翰·克利斯朵夫决定把一生奉献给“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请概述他反抗“无效”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有人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能够取得音乐成就应该感谢父亲曼希沃,也有人说一个音乐天才几乎毁在父亲曼希沃的手里。请选择其中一种看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小题2:热爱音乐,有音乐天赋,富有想象力;倔强,有反抗精神。向往、追求自由。(每点2分,概括与分析各1分)
小题3:①父亲的严厉责打。父亲的戒尺制服了小克利斯朵夫,在固执的父亲面前,他屈服了。②祖父的鼓励。祖父的话切合他高傲的精神,使他大为感动。③内心对音乐的热爱。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小克利斯朵夫的心头,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继续他的音乐之路。
小题4:观点一:小克利斯朵夫应该感谢父亲。(2分)理由:从情节上看,父亲发现小克利斯朵夫有音乐天赋,严格要求他坚持练习钢琴,在他感到厌倦时,父亲的固执是他继续音乐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2分)从人物上看,性格固执的父亲,对小孩子自由个性的约束,为小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演奏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分)从主题上看,写小克利斯朵夫的成长主要是表达对父亲这一形象的赞美。(2分)观点二:父亲几乎扼***了小克利斯朵夫的音乐天赋。(2分)理由:从情节上看,父亲只是通过硬性的规定和要求刻板地训练儿子,这些做法使小克利斯朵夫几乎放弃了音乐。(2分)从人物上看,父亲的固执、严厉甚至粗暴,使小克利斯朵夫对弹琴产生了厌恶之情。(2分)从主题上看,小说通过小克利斯朵夫走上音乐之路的过程,表现了他的音乐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B.“贪恋玩耍”错误,原文是说小约翰·克利斯朵夫向往自由,热爱大自然并能从中感悟音乐之美。“在自由与音乐间挣扎”也不准确。D.“说明他看清并真正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错误。C.小克利斯朵夫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让父亲灰心。
试题分析:
小题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对文本进行分层次阅读,并筛选信息。
试题分析:
小题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从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思考,对文本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试题分析:
小题4:本题考查对文章综合阅读与探究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紧围绕小说全文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作答。(观点明确2分,论据充分,言之有理,要点清晰,6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评“抗日神剧”: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
“八路军战士”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八路军女战士”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段时间以来,如此种种“神奇”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荧幕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抗日”逐渐简化为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抗日”,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幽默”。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尽管中国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自我解放”也确实够“彻底”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神剧”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理性”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民族大义”的包裹下,“神剧”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计。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替代性满足”,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正义战胜邪恶”“好人好报”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与道德这两个“死对头”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了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之中。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庶几近之。
(选自2013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抗日神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日神剧”之所以被称为“神剧”,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
B.“抗日神剧”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背景包装成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
C.“抗日神剧”用“笑谈”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游戏化,还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
D.“抗日神剧”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包袱”,也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抗日神剧”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
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
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的做法,真正将“民族大义”置于正确的位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对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地宣扬人性中的某些本能欲求。
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替代性满足”,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
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抗日神剧”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在文化全球性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很容易使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面临安全风险,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与削弱,甚至还会招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
维护文化安全是各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防范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防范绝非封闭自囿。最有效的防范,永远都是自强自律;而最有力的维护,则始终都是开拓创新。自强的最佳体现,是使文化产品精粹、文化服务优质、文化活动积极有意义,因为一切文化最终都是要寄寓在具体而实际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之中。自强要求我们自律,警惕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把群众文化看作“下里巴人”的态度,更警惕一味崇洋媚外,紧紧盯着国外的领奖台,把文化创造的着眼点一股脑儿放在对奖项的拼争上。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自律自强还要求我们警惕在文化建设与文化创造中的趋利、媚俗、浅薄、浮躁、恶搞、收视率为王、“娱乐至死”等现象,切实回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上来。
实际上,对我国文化安全构成威胁的,除了诸多外部因素外,内部开拓创新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只有200多年建国史的美国为什么能拥有文化强势并称霸全球?关键就在于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他们在文化创造中不仅将从欧洲带去的骑士精神、绅士精神和现代科技发挥到极致,还从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方文化中“猎取”要件和元素。对此若单纯防堵与抵挡,效力不大。只有不断加大我们自身的开拓创新力度,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创造出足以征服人心的文化产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文化与其他一切“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只有从被吸引、认同、接受、欣赏、消化与感动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生命并产生价值。
文化有活力有魅力,是传播、影响和发挥功能的前提,也是维护自身阵地的基础。只有开拓创新,才能把文化资源化成精品佳作;只有精品佳作形成阵势,才能产生文化魅力;文化有魅力、有召唤力,才能在全球化交流中实现自身的壮大与发展,维护文化安全的信心与能力才会不断增强。文化的特性以及文化交流的形势提醒我们,维护文化安全,需要我们有效防范,更需要我们开拓创新,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文化安全是民族传承、国家稳定、人民得享文明之光的重要保障,坚决而持久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势在必行。在文化创造、文化建设和文化服务的全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体,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和包容性地吸纳,进行开放式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交流融合中赢得主动权,保持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艾斐《文化安全:最有力的维护是创新》)
小题1:下列对于“文化安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文化主体之间的实力不均衡、信息不对称以及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和抗冲击能力的不同,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便易面临安全风险。
B.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与削弱,甚至招致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殖民,这是一个国家文化安全受到冲击的体现。
C.维护文化安全,需要有效防范,更需要开拓创新,要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这是由文化的特性以及文化交流的形势所决定的。
D.维护文化安全是各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坚决而持久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民族就会传承,国家就会稳定,人民就会享受文明之光。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文化建设与文化创造中,我们必须反对趋利、媚俗、浅薄、浮躁、恶搞、收视率为王、“娱乐至死”等现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B.文化自律要求我们既要警惕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轻视群众文化的态度,更要坚决反对崇洋媚外、紧盯国外领奖台而拼争奖项的行为。
C.面对美国的文化强势和称霸全球的现实,我们要不断加大自身的开拓创新力度,充分挖掘中华文化资源,不断创造出优秀的文化产品。
D.如何在文化交流融合中赢得主动权,保持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是我们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风险,这要求我们不断开拓创新,让文化产品精粹、文化服务优质、文化活动积极有意义,这也是文化自强的最佳体现。
B.美国不仅将从欧洲带去的骑士精神、绅士精神和现代科技发挥到极致,还从东方文化中“猎取”要件和元素,这种开拓创新精神值得借鉴。
C.中华文化要在全球化交流中实现自身的壮大与发展,就必须增强自身的魅力和召唤力,而这有赖于精品佳作的不断涌现。
D.始终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和包容性地吸纳,这是中华文化保持活力和魅力的先决条件。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按王国维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唐诗、宋词、元曲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到了明代,找不出这个文学高峰了,但“清言”可以说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明代的文学现象。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它是在唐诗、宋词、元曲的意境高峰之后的蹊径。文学的表达形式必须嬗变,因为后人再也达不到唐诗、宋词那样的高峰了,他们必须寻求另一条路子。明代的文人,对清言的写作曾风行一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菜根谭》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
时至明代,诗之所以衰退了,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尽管还有很多人写诗,但再也写不出前人那样的好诗来了。明代的文人把这种诗歌的审美意境用清言来表现,反而达到了另一审美高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学的奇迹。《菜根谭》的意境审美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唐诗媲美。唐诗的题材风格多样,构成唐诗绚丽的景观,但真正能够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一部分诗。如果我们注意《菜根谭》的意境,在大自然的取材中,它完全可以涵盖唐诗意境,所不同的是,唐诗意境多为自然画面的呈现,而《菜根谭》的意境在于一种心灵的设计,是为尘世疲惫之人勘测的一个心灵憩园,像一个深山里的禅境,让人洗净尘焰。这种意境比唐诗意境更接近人的心灵。“机息心清,月到风来”是《菜根谭》最有味的句子,机就是“心机”,一个人把心机抛却,心灵自然澄澈。
《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中国的书,教育人的多,关怀人的少,《菜根谭》是一部关怀人的书。它告诉你在一个物欲纷扰的世界如何以自己的心志去生活。它给生命设计了一种美好境界。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人在精神上没有禁锢,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开明的时代,唐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的精神。唐诗的意境是天然的,代表那个时代文人们的心境,他们自身很容易融入和陶醉于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丽。而明代是一个专制统治最黑暗的时代,没有汉代的人才规则,没有唐代的开明,又没有宋代的品味。沉闷压抑,所以社会特别浮躁。我们从《菜根谭》里可以发现,那个时代对名利的炽热使人性全部泯灭,功名利禄,把人全部物质化和铜臭化了。处在这样一个时代,那种渴望解脱、寻求生命和生活真谛的愿望可想而知。所以《菜根谭》的意境,不像唐诗意境那样天然,而是一种追求和设计,也可以说是对功名利禄的现实社会的一种解脱,作者特别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他设计的就是这样的意境,山谷、白云、清风、月色,都带有一种脱离尘嚣的禅境,所以这种意境比唐诗中的那种自然境界更有魅力,更令人向往。读《菜根谭》让人不能释卷,一草一木,一山一谷,一鸟一林,都能把人带入一种空谷般的意境,这种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菜根谭》,诞生在这一时代,都是必然的。
(摘自香港《文汇报》,标题为《〈菜根谭〉的意境》,作者李业成)
小题1:下列关于“清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其审美意境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
B.清言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其出现是文学表达形式必须嬗变的选择。
C.清言的写作在明代盛行一时,作品众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菜根谭》。
D.明代文人用清言来表现诗歌的审美意境,所以创造了文学的奇迹。
小题2:下列关于《菜根谭》的意境和唐诗的意境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菜根谭》的意境审美在于明代文人的独具匠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与唐诗的意境媲美。
B.《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心灵和自然完全融入,唐诗是用自然去澄澈人心。
C.《菜根谭》的意境,虽然取材于大自然,但不像唐诗意境那样天然,有追求和设计之美。
D.《菜根谭》的意境是对现实社会的超越,比唐诗中的那种自然境界更富魅力。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代诗歌衰退清言风行,是因为前代诗人们创造的意境高峰后人再难以企及。
B.唐诗真正能获得意境审美价值的只有部分诗歌,这是因为唐诗题材追求风格多样。
C.《菜根谭》是一本爱书和善书,是一部关怀人的书,也是对中国书籍的补充和丰富。
D.《菜根谭》的意境超凡脱俗,这样的意境诞生在一个物欲纷扰的时代是必然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具有定位和授时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与互联网、移动通信已成为21世纪信息技术领域的三大技术之一,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其中空间段由分布在不同轨道的14颗卫星组成,即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北斗”区域性导航卫星星座。在这个星座中,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核心,一旦有卫星失效或者处于在轨维修状态,4颗中圆轨道卫星可以起到部分替代作用。地面段则由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组成。而用户段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导航系统相互兼容的终端组成。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测速、单双向授时、短报文通信。服务区域为中国及部分亚太地区,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为50纳秒,短报文通信为120个汉字/次。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
卫星导航系统分有源和无源两种,区别在于前者的用户端需主动发出信号,而后者的用户端只需被动接收信号。
卫星导航的精度是由卫星的数量决定的,高精度定位要导航对象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根据卫星导航原理,最基本的全球导航网至少需要18颗卫星来维持,再加上必要的候补卫星,同时要有近30颗卫星在轨,才能可靠地对全球99%以上的地区提供导航信号。
卫星的轨道数据是预先设定好的,但也在缓慢变动,所以,任何一个时刻卫星的位置都是个变量。卫星本身不具备计算能力,所以分布在全球的测控站必须随时监测卫星的运行,根据各种环境的微小变化来计算轨道,再把轨道信息传递给卫星,由卫星传送给用户。在计算中,地球各部分引力的微小变化、太阳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甚至卫星高速运动带来的相对论效应都必须纳入考虑。如果没有丰富的地球物理数据以及强大的计算、通讯能力,卫星导航的数据很快就会被误差淹没。
由此可见,建设卫星导航系统不仅需要具备卫星组批生产、发射能力,更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术作为后盾,同时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来保证。因此,能够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凤毛麟角。
中国的“北斗”是世界上首个集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为一体的卫星导航系统。发送短报文是“北斗”独有的一种重要功能,短短的120个字在很多时候是“救命”的法宝。通过GPS,用户只能知道“自己在哪”;但是通过“北斗”,用户还能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哪”。把导航与通信紧密结合起来,很适用于交通运输、调度指挥、搜索营救等需要把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相结合的用户。
“北斗”的另一大特点是它与别的卫星导航系统之间具有兼容与互操作性。卫星导航系统有其脆弱性,单一的导航系统易被干扰、遮蔽,采用GPS+“北斗”的双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导航精度。据介绍,GPS在亚太地区的覆盖率一般只能达到60%~70%,如果加上“北斗”后覆盖率可以达到80%,从而能提高卫星导航的可用性,并使导航精度提高20%左右,比如,在GPS导航精度为1米的地方,同时融合“北斗”的数据后,导航精度能达到0.8米。与GPS相比,“北斗”的首次定位速度和授时精度都表现出更好的优越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结网完成后,系统用户定位、电文通信和位置报告只需要几秒钟,而GPS首次定位却需要1至3分钟。
到2020年,在全球性无源卫星导航系统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呈现“四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王凌光《“北斗”卫星导航的奥秘》)
小题1:下列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星导航系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分有源和无源两种。
B.卫星导航系统集定位、测速、单双向授时、短报文通信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导航和通信相结合的特色,其应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C.建设卫星导航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术作为后盾,因此并不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能够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
D.卫星导航系统有其脆弱性,单一的导航系统易被干扰、遮蔽,而采用双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高卫星导航的可用性和导航精度。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北斗”区域性导航卫星系统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
B.计算卫星轨道极其复杂精细,地球各部分引力的微小变化、太阳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甚至卫星高速运动带来的相对论效应都必须考虑在内。
C.虽然卫星的轨道数据是预先设定好的,但是卫星的位置始终是个变量,因此,地面测控站必须随时跟踪监测卫星的运行,关注轨道数据的变化。
D.“北斗”在导航精度上并不逊于欧美,而且发送短报文是“北斗”独有的功能,这解决了何人、何地的问题,在遇险救助中“北斗”可帮助人们定位通信。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星导航的精度是由卫星的数量决定的,卫星的数量越少,导航的精度也就越低,产生误差的可能性就越大。
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等系统兼容,对用户来讲,由于“北斗”系统的加入将可享受到更优质的卫星导航服务。
C.“北斗”现已具备覆盖中国及部分亚太地区的服务能力,其发展潜力巨大,但“北斗”导航还处于起步阶段,不会取代GPS,而是与之互补,共同服务于全球用户。
D.与GPS相比,“北斗”表现出了更好的优越性,作为一个航天大国,我国已在“四足鼎立”的全球性无源卫星导航系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温 暖
张国平
宾馆很小,隐匿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边缘一条狭窄拥挤的小巷里,如同相貌平平的我,很不起眼。恰逢又是淡季,生意更显得冷清。
门“吱呀”一声响,探出一个脑袋,面色灰黄,宽边眼镜后是中年男人不应有的胆怯的眼神。
“有房间吗?”男人的声音很低,低得我几乎难以听清。“有。”我敷衍着。“多少钱一间?带卫生间的。”男人问。我没有抬头,话音里却带着刺:“那叫标准间,80元。”门又“吱呀”一声关上,夹着男人一句话的尾巴:“太贵了!”“贵?如果是旺季,最低也要120元。”知道他住不起,我的头埋在杂志里说。
“吱呀”又一声,重新探出那颗圆圆的脑袋:“能便宜吗?”我有些不耐烦,拖着长腔说:“已经是最便宜了。”男人叹一口气问:“买一个床位行吗?”我觉得有些好笑,抬头把目光盯在男人那神色紧张的脸上。“行吗?”男人重复着问。我说:“不行,现在住宾馆哪有订单张床位的。”男人的脸有些微红:“你看看,我——我带的钱不多,照顾一下吧。”男人一脸的真诚,语气可怜兮兮的。我的心有些软,不置可否地望着他。“照顾一下吧,妹妹,我从县城来,这么晚了实在没法回去。”男人诚惶诚恐地望着我,像一个等待宣判结果的犯人。我抬头望望大厅里高挂的钟,已经是十点过五分了。我问:“六十块钱也拿不出来?”男人耷拉下头,嘟噜:“实在紧巴,看病花完了。”我无奈地摇头说:“好吧。”我知道自己背着老板自作主张的后果,日后查出来轻者罚款,重者辞退,但我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因为刹那间男人那张酸楚的脸突然让我想起外出打工两年多没回家的哥哥。我问:“明天天亮前能离开吗?”男人的头点得如小鸡啄米:“能,能。”我说:“好吧!”准备带他上楼。
男人孩子似的朝门外兴奋地招手,“进来进来”。门口出现一个少气无力病恹恹的女人。我吃惊:“这是?”男人嘿嘿地说:“媳妇,我媳妇。”“你们两个人?”我为难地问,“不是要一张床位吗?”男人赶忙解释:“就要一张床位。妹子,我们保证俩人只睡一张床,另一张不碰一指头。”女人也期期艾艾地乞求:“行吗,妹子?”
其实我也是准备把男人安排在二楼只有一张床的值班室的。二楼整层被改造成会议室后,那间值班室临时空着。既然这样,我就偷偷地领他们上去了。一进门男人就东张西望,找什么东西似的。“没卫生间呀。”男人语气里有些不满。原本想男人会感激我的,没想到却这么说。我拿眼狠狠地剜男人:“这还不够吗?想砸我的饭碗?”男人突然意识到他的话刺激了我,马上赔着笑脸说:“你不知道呀妹子,你嫂子晚上总上厕所,没有厕所很麻烦的。”我这才注意到女人那一直捂在肚子上的手。女人满脸的歉疚:“大妹子,都怪俺这不争气的肚子。”我心里突然一阵酸楚。
我只好冒更大的风险偷偷打开了标准间。男人刚想开口谢我,我竖食指在嘴边,做了个别说话的手势,低声说:“别忘了天亮前离开。”男人抓住我的手使劲摇晃,眼睛里一片潮湿。
天刚蒙蒙亮,我就蹑手蹑脚地催他们离开,但人已经不在了,床铺却整齐如初。床柜上有一张很小的纸条:我们走了,床铺没动,我们睡在地毯上。谢谢你大妹子!
第二年春天,娘突然病重,哥哥被迫从外地赶回来,也催我回家去看娘。半年多没回家,再见娘已经是奄奄一息了,我的泪涌满了脸。娘伸出枯枝般的手扯着我,嘴巴翕动着却没有说出话。哥哥说,娘最放心不下的是你的婚事,老大不小的也该成个家了。婚事也是我最头疼的,作为边缘人——乡下的城市人、城市的乡下人,处在两难境地。姐姐说她为我瞅了一个,只是年岁大了些,抓紧时间谈谈,了却娘的心愿吧。婚事竟成了娘临终前的包袱,我沮丧到了极点。谈就谈吧,把娘送终了再散。抱着这种心态,我跟姐姐去了她的家。姐姐跟男方约好,这天下午我们见面。
刚刚吃过午饭,姐姐就迫不及待地到门口张望,第四次返回后兴冲冲地对我说:“来了来了,人家来了。”我却满不在乎地说:“来了就来了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推门进来的是一张熟悉的面孔,灰黄的脸,宽边的眼镜。“是——你?”我们异口同声地吐出两个字,脸上写满了惊讶。我满脸通红,转身躲进了里间。姐姐追进来羞愧地说,他结过婚,媳妇得病死了,怕你不愿意,事前瞒着你。
我的眼前反复浮现着那天他在宾馆搀扶媳妇上楼的情景。明媚的春光透过格子窗洒在我的脸上,痒痒的。
[选自《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3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中的“我”是一个边缘人——乡下的城市人、城市的乡下人。但“我”并没有自卑自贱,而是凭自己的双手顽强而艰难地为理想奋斗着。
B.文中写男人“胆怯的眼神”,并不是为了说明男人真的胆怯,而是因为不熟悉城市生活而表现出的局促和没有足够住宾馆的费用的窘迫。
C.“男人诚惶诚恐地望着我,像一个等待宣判结果的犯人。”句子内涵丰富,既有乞求住下、盼望少收钱的心理,也有对不起生病妻子的自责。
D.小说采用反衬的手法,用文中“我”的冷淡和嘲讽,衬托了那对夫妻的忍让,使读者增添了对这对不幸夫妻的同情。
E.小说文笔质朴,生动的人物对话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刻画了人物的形象,使读者从对话中领悟到了人物心理的变化。
小题2:小说题目《温暖》,在文中有什么具体体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我”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试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小说最后一段对相亲结果已有暗示,请结合全文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依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