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后面题目。(14分)草屋的声音      赵伟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茅屋本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面题目。(14分)草屋的声音      赵伟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茅屋本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面题目。(14分)
草屋的声音      
赵伟平 
①《史记》里说虞舜戴着斗笠披着衣衫精心修筑的是草屋,杜甫吟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茅屋本质上也是草屋。 
②上世纪70年代那些禾移民迁徙到刚刚围塘还泛着盐渍的土地上,开始“筑巢”。这建造的方式实在是太简单了,几根竹木扎起来,屋面是铺展均匀的一束束的稻草,屋墙是缚住竹竿的一扇扇稻草,源于土地的稻草裹掖着屋子,阳光下金灿灿的,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掠过。 
③小时候,不知是听母亲还是其他乡人说过这句话:“只有懒的人,没有懒的田”。其实,海边的田地即使不懒也够坑人的,芦苇根、柳丝藤草之类像一张网罩着地面,盘根错节,密密匝匝,成群地疯长,种地人垦植庄稼往往会如游击战、拉锯战一样地与它们争斗。然而,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春天一来拼起一幅嫩绿的画景。夏天绿得更深、更翠,像湖,像海,碧波欣欣。几把闪电,几度雷鸣,几经风雨,青黄相融,一幅幅逼真的水彩,当之无愧。秋色染过了又一幅金色的秋景图,慢慢向田野走来了。收获最后的田野,草屋的灯光亮了,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纯朴而又憨厚的笑声。 
④草屋是温馨的。但草屋有时会经历一些惊险的无奈和战栗。常常在汛期的时段里,村口的防汛喇叭一响,草屋里的男女老少提锹带箕奔赴海边,这是一场义无反顾的战争,一心想缚住大海的疯狂的手脚。有一次,海浪冲破了堤岸,草屋灰黄色的屋顶浮在浊黄的水面上。海水退后,草屋几乎还是完好的,草屋能挡得了寒冷与酷暑,却对水从来都留着通道,这正像无边的大水漫过一丛丛热爱生命的草,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⑤草屋留给我记忆的更多的是宁静。我曾住的是一幢两间半的草屋,挡门墙的草栓周围终年种着一圈茗苳草,有点像兰花的叶子,这草终年不枯,似乎也终年点燃着草屋的绿意。草屋的前后有两棵树,屋东北角有一颗高大的梧桐树,梧桐的枝桠粗犷而大气,一到初夏,盆底大的叶子和小号一样紫色的花便一起高高地摇曳;屋西南侧长着一颗枝细叶茂的枣树,我常常会在屋檐下,看飒飒落下的枣花,再看着米粒一样的枣儿怎样长成姑娘般的丰满与红润,然而,又会算计着折一支长长的竹竿渐次敲落那些美味。一前一后的两棵树,庇护着草屋,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 
⑥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又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隔着砧板大的天窗仰望雪片飘摇而来,先是与稻草摩挲的声音,再是“沙沙”、“沙沙”雪花与雪花挤在一起的声音。最后像神韵一样,雪脚踩得无声无息了。满世界一屋银妆素裹,草屋上的雪层已经盖过了草层,一间间草屋早已成了一个个意味无穷的童话了。融雪的时候,那些剥离草屋的水的精灵似乎很不愿意真的离去,在经过屋檐的刹那间,在空中凝住了,这凝结的雕塑越结越大,越挂越长,几乎每一根稻草顶端都挂起这样的冰凌串儿,远望去,冰凌串就像在琴键上高低跳跃的音符。 
⑦草屋无言。但我相信,从草屋里出来的人都会有对草屋的种种理解,都能聆听到草屋里发出的种种声音!      
小题1:结合全文的内容来看,作者“聆听”到哪些“声音”?(4分)
小题2: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写了什么内容?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4分) 
小题3:第⑤自然段中写终年不枯的茗苳草,草屋前后的梧桐和枣树,对描写草屋起到什么作用?(2分) 
小题4:本文标题为“草屋的声音”,第⑦自然段中又说“草屋无言”。你怎样从这看似矛盾的话语中理解和评价作者包蕴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4分) 
答案

小题1:草屋使人产生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之感;草屋主人勤劳坚韧、纯朴憨厚;草屋“聪明”而有很强的生命力;草屋环境宁静有情致;草屋风景别样而意味无穷。(每点1分,4点满分)
小题2:(1)以季节变换为顺序,描绘了被征服土地上出现的动人“画景”。(1分)(2)由嫩绿深绿、青黄相融到金色,突出了“画景”的色彩变化;(1分)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韵味。(2分)
小题3:通过写茗苳草点燃草屋的绿意,两棵树庇护着草屋(1分),衬托出了草屋的安宁而有情致。(1分)
小题4:通过对草屋及草屋“声音”的叙写,抒发了作者对草屋生活的回忆依恋,对草屋主人的真切赞美,对草屋精神的热情赞扬之情。(2分)作者在纯朴的人和事物中寻找大美,超脱尘俗,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发现。(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聆听”在文中可理解为“感悟”,仔细阅读原文,不难发现作者在文中一些段落中表达了对草屋的赞美之情。如原文第二段“抬头望着齐厚齐厚的稻草屋檐,会有一种知足的温煦和生命的叠重掠过”;第三段“ 最终也是那些芦苇一样坚韧的人征服了草屋后的一片片土地”“ 里面的主人抹一把额头上发亮的汗珠,洗一洗长满老茧的双手,便从门缝里传出几声纯朴而又憨厚的笑声。”;第四段“它们聪明地匍匐在大地上,水过后,阳光一照,依然能够旺盛地向上长!” 第五段“草屋留给我记忆的更多的是宁静”“ 草屋便更加安宁而有情致了”;第六段“冬天的雪对于草屋来说,又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必须明确划线句子陈述的是芦苇如何征服了草屋周围的环境,作者以季节变换为顺序,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呈现芦苇“由嫩绿、深绿、青黄相融到金色的变化”,突出了“画景”的色彩变化。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五段第一句话说“草屋留给我记忆的更多的是宁静 ”,可见草屋才是其叙述的主要对象,写终年不枯的茗苳草,草屋前后的梧桐和枣树,为的是衬托衬托出了草屋的安宁而有情致。
小题4:
试题分析: 草屋有声音是说草屋留给作者太多的美好记忆,这些记忆时常回响在耳边。“草屋无言”主要是草屋带给作者是宁静而超脱尘俗的印象。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题目
从长安出发
和谷
(1) 从长安出发,意味着我们可以走出四塞,走向世界每一个角落。从长安出发,也意味着我们可以走入历史的长河,溯源而上,去寻找西安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和一种饱满的思想感情。
(2) 我曾躲开罗马威严而阴冷的废墟,绕过喧哗的街市,像一位当地的平民百姓,徘徊在一座地下商场的普通厨具货档间,想购置一件两件美观又实用的瓷碗。一件是敞口的碗,一件像盆儿,肉色的白釉,饰有黄或蓝的色块,点缀着一些简练明朗的小花图案。我买了它作为纪念品。
(3) 当时我是怎么想的?买了它回去,显然是舍不得用来盛玉米糁吃的。我是在寻找这异域的china,对我这么个从长安出发的旅人来说,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老家的耀州瓷,有我与生俱来的思维的资源,它在我幼年玩瓷瓦片的时候,就把一粒坚硬的种子埋进了我的体内。连老家一字不识的老汉,也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话,当然他们并不完全明白罗马的准确含义,但知道这个词语所能表达的喻义。
(4)从长安出发,我们很容易走到汉朝。我们汉朝的先人,很大气,也朴素得可爱,当他们第一次极模糊地得知有关罗马的信息时,马上想到的是,罗马可能类似于我们的神州,便不无友好地说,那就叫它“大秦”吧!这是一个极具中国化的命名。我的乡党张骞尚不知罗马,班超的二次西行,认识了这个西方大帝国。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土地上长出的茂盛的桑叶喂肥的蚕儿吐出来的。无疑,精美的瓷器连同丝绸、漆器、铁器等一起,是从这里出发,从西域经中亚的中路,或从北方经匈奴转中亚入西亚的北路,以及从南海经印度入波斯湾的海上丝绸之路,抵达遥远的罗马的。
(5)是的,罗马的商团第一次来到洛阳的时间是公元前100年左右。而这更早,《旧约》中便以“西尼”一语称中国了。怎么去考证长安与罗马究竟是谁先认识了谁,似乎并不十分要紧。我们所面对的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从长安出发,我们走到了哪里?走出了多远?为什么走?获得的又是什么?一个是柔软的丝绸,一个是坚硬的瓷器,在漫长漫长的历史风尘中,它们在大漠的驼背上,在沧海的帆船上,是以长安的名义、长安的标签、长安的品牌远行的
(6) 我曾留意过海底打捞瓷器商船的消息,那被海水湮没了若干岁月的瓷器是不会变质的,它的破碎应该说是期待和梦想的破碎。打捞上来的也许是瓷的尸骨,也许是旅人的灵魂。我尽管弄不明白它是出自定窑、钧窑、景德镇,还是出自龙泉或我的老家耀州,它在重见日月后所发出的光芒,却使我为之炫目。我会在还乡时去问候故土上的古窑址和依然生生不息的炉火,打听新瓷品的工艺创新和销路行情,并向他们说说有关在罗马购置瓷具的琐事。它肯定已不是我们的泥土和炭火烧制的,它的釉色也没有一方水土的亲切感,但这的确很美,很可爱,让人一样感觉温和
(7)前不久的丝路之行,我在大漠中的玉门关遗址旁捡到了一小块古瓷片,有黄褐色的釉饰。它又该是谁丢下的,又有多少让人思忖和念想的事情呢?
(8)当今从长安出发的路已不再曲里拐弯,它有形也可以无形,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通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通向众多的人群和无数斑驳而丰饶的心灵。
(9)每一次从长安出发,总让我感动不已
小题1:为什么说“每一次从长安出发,总让我感动不已”?请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3分)
小题2:第5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第6段末尾说“但这的确很美,很可爱,让人一样感觉温和”。“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让人一样感觉温和”?(4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评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4分)
A.第3段中,这异域的china,对我这个从长安出发的旅人来说,意味着它能触发我对长安、对中国瓷、对丝绸之路的思忖和念想。
B.汉朝的先民把古代的罗马称作“大秦”,没文化的老汉也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国人早就知道罗马了,表明了中国文明的悠久。
C.我们的祖先早在西汉时期就开通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因此,就有了本文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土地上长出的茂盛的桑叶喂肥的蚕儿吐出来的”的说法。
D.打捞上来的瓷的尸骨,在重见日月后所发出的光芒,却使我为之炫目,说明这些瓷片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
E.第8段是全文内容的总括和升华,它表明中国文明已经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走向世界及世界人民的心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虽然它的直径不到头发丝的1/20,但却可能成为引发肺癌的“夺命***手”。
颗粒物吸附的化学物质危害最大。调研结果显示,如果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率要增加6%到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本质上讲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噁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直接。每到冬季灰霾天,医院呼吸科门诊的就诊量就会明显增加。相反,一场大雪过后,医院里不仅感冒患者减少,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这是因为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大家通常都会觉得雪后的空气尤其清新。
越是细小的粉尘颗粒越难以预防。这种颗粒不能通过打喷嚏、咳嗽、吐痰等方式排出,只能沉积在肺部,经年累月,就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时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细的粉尘颗粒可以直接吸入气管、支气管、肺部,引起炎症反应。
从全世界来看,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该病症的急性发作除了病毒、细菌的感染外,空气寒冷和大量粉尘颗粒的吸入都是重要原因。
研究发现,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也即PM2.5),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可以永远停留在肺泡里。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等都会有影响。研究发现,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附着了重金属和多种致病茵的有害颗粒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对包括心脏、血管在内的器官造成损害。
研究发现,PM2.5吸入人体后,超细的颗粒会直接进入血液,附着在超细颗粒上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血管内膜造成损伤。血管壁的损伤是心脑血管病的开始,它导致内膜壁发生炎症反应,久而久之出现斑块以及增厚现象,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发生狭窄,加大引发血栓的可能。
德国研究人员调查了德国两个城市的3399位居民,结果发现:居住在交通要道150米之内的居民与远离交通要道的居民相比,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了1.85倍,原因是临近街道的居民吸入了更多的PM2.5。
除了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系统外,PM2.5还会影响到人体内分泌系统。长时间的灰霾缭绕、缺乏太阳光照射,人体中的松果体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而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浓度相对降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一旦减少,细胞就会“偷懒”,变得极不活跃,人就会显得没精打采。因而,人也因此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小题1:下列有关PM2.5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直径只有头发丝的1/20。
B.PM2.5对健康的影响,其实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
C.如果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率要分别增加6%和7%。
D.越是细小的PM2.5越难于预防,它们可以直接吸入气管、支气管、肺部,并不能被排出,只能沉积在肺部。
小题2:下列关于灰霾天气危害人体健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灰霾天气中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能够直接进入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并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最直接的危害,引发慢性阻塞性肺气病等病。
B.灰霾天气中的超细的PM2.5颗粒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从而损伤血管内膜,从而使血管内膜加厚变窄,引发心脏、血管疾病。
C.长时间的灰霾天气,遮挡了太阳光照射,还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系统,致使人体分泌出较多的松果体素,使人容易产生悲观情绪。
D.灰霾天气中的PM2.5对健康的影响很多,它们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还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癌症,甚至会给人类的生殖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并***死吸附在其表面的病菌,因此一场大雪过后,医院里不仅感冒患者减少,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B.从全世界来看,由于空气寒冷和大量粉尘颗粒的吸入,慢性阻塞性肺气病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C.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不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D.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居住在交通要道附近的居民比远离交通要道的居民更易患上冠心病,人体距离PM2.5超出150米,就不会受其危害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1分)
领略巫山   周涛
夜四点,船至巫山县。
巫山县城幽暗地踞于伸向码头的近百级石阶上,它用以迎接我们的是,这场堪称豪华的滂沱大雨。
这才不愧是云的窠穴、雨的卧室,否则哪里能下得这样豪华,这样浪费,这样不懂得节约和心疼?在深夜的淡黄光影里,无数的雨点直射江面,你眼见那江面就一耸一涌地升高了,增厚了;而高高的石阶就成了女人的洗衣板,一层层的水在上面摔打、撞碎,然后聚合成溪,从高阶上一阶一阶收不住脚地往下跌滚;山,黝黝地古怪,湿淋淋仿佛快泡塌了。
是夜宿于巫山县城,听夜雨低诉,闻隔壁鼾声,实在觉出一股潮湿凄凉,异地为客的滋味儿。
你就很容易地理解千年前赶考的秀才或赴任的官吏,因豪雨受阻,歇在这样一座长江边上的小小山城,夜半秉烛,孤馆吟诗,竟不料得了独具神韵的名句,大约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吧。那秋池,你可以想象为一个小池,也可以意会为整个长江或东海……千年后你又偶然遭遇这样的意境,馆驿大异、人事全非,雨却是同样的——豪华而著名的巫山云雨。于是那秀才品味出的滋味便自己走出你的唇舌之间,使你茫然不知此身与千年前赶考秀才相距有几尺之遥。你几乎觉得一伸手,就能拽住那人的袍子问:“君即义山先生乎?”只是不去拽,听任那秀才足声渐隐于雨声。
晨起立于楼上阳台,四顾皆山,山色青苍仿佛离得很近。正面那座山昨夜横卧雨中的沉沉黑影,现在露出真相,一条大鱼脊背似的横拱在那里,晴空之下,正有一大群含着阴影的大朵白云贴着山脊结伴飞渡。这就是巫山的云,难怪名闻天下了。它有一种超然世外而又贴近生活的气度,有一种笼盖着你而又关切着你的意味儿,还有一种主人翁的劲头儿和是风景又不像风景的自然态度。
而巫山县城的早晨,充满了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之声,山城小小,加上四面环抱着山,回声就格外大,和声的效果就特别好。这些朴素且充溢生命活力的喊声,有一种气息和魅力,能唤醒隐藏在人体深处的精力和生活***。它一点儿也不噪人,相反却能造成寂静和空旷的气氛。
这一天我们游览了小三峡的峡口——龙门口。
绝没有想到这峡口竟是如此气势夺人。
两岸峭壁之下紧紧夹着一条暴怒了的江,凌空一桥,衔通两峰。
先上桥,凌空俯瞰桥下,江水从狭壁中挤出来,有夺路而去的勇猛、劈山救母的气概。两岸危崖隔江怒视,像两个守关的大将互相埋怨对方放走了江流,却谁也不肯靠前一步。
然后下桥,立于岸边,桥已高不可及,江却骤然在眼前了。三两只游船,用铁链系于码头,随波涛颠荡起伏,如树不胜风力,顷刻即拔之而去。江中怒浪奔腾,目不可追,时有浪峰轰然立起,若江中有一怪物拱出,然后坍塌深陷,又再耸起。真奇景,大家无不喝彩!
立水边,水因暴涨而溢于脚下,随浪涛涌动而伸缩。年轻些的女子便与此巨兽做儿童嬉,逗着逗着就被迅速移动的水捉住脚,一声尖叫。那江水也不笑,唰,就被一往直前的主流拽回去,一眨眼不见踪影。水和水面目难分,谁知此水非彼水耶?
大家情绪甚高,或拍摄,或投掷石子,或静观怒浪。有人望见隔岸累石间有一小狗初试犬威,赶得几只老山羊四下逃窜,跳跃于乱石间,那小狗得意洋洋。那人就独自莫名其妙地笑起来。人问:“你笑什么?”他无法说明,因为那一幕好笑的情景已经过去了,诚如此浪一去不复返,谁也没法让它再退回去从眼前重流一次。  
第二天,我们乘船离开了巫山,沿长江而去。
(原文有删改)
小题1:第5自然段引用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有何作用?(5分)
小题2:本文题目为“领略巫山”,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领略”到的主要内容。(6分)
小题3:从写作内容和思想情感两方面赏析文中画线部分。(6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一条大鱼脊背似的横拱在那里”,形象地描绘出巫山云遮雾挡、超然世外的气度。
B.鸡鸣犬吠之声使作者感受到朴素的生活气息,以动衬静,渲染出寂静和空旷的氛围。
C.文章第三段先总后分,远近结合,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出巫山雨水的滂沱和豪华。
D.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巫山的雨、云、峡谷、江水、游人等都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
E.作者宿于巫山县城,听到夜雨低诉,命运多舛、人生无常的孤独苦闷涌上心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韩国民族文化
周国平
韩国民族文化缤纷优美,摇曳多姿。它与中国古代唐朝及之前的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渊源甚深,在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根系上与中国的儒道佛文化一脉相承。这种传承与积淀是不可否认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一种被命名为“唐乐”的中国化的韩国音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丰富多彩而又流露出个性化的气质。
民间社会的世俗生活不仅在礼仪、节日的安排上体现一致性,而且民间化的儒家文化传统在两国都是如影随形。从韩国最常见的传统图案龙、凤和太极图便可见一斑。龙、凤同是中韩两国历史文化中频繁出现的彩绘符号,也同是令人景仰的高贵的文化图腾。从中国古代易经学说八卦图源生而出的太极图,是韩国国旗的基本图案。它是朝鲜王朝后期制定的国旗,太极图均分为二,十分对称。上面红色部分代表阳,下面蓝色部分代表阴,阴阳是古代宇宙的象征,是相互对立而又臻于完美、和谐与平衡,也是两种伟大宇宙力量的象征:火与水、昼与夜、黑暗与光明等。
同为东亚地理版图一员的韩国,处在儒家文化圈中。辐射而生的韩国儒家伦理是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继承与发展。这种儒家伦理对韩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亲情关系、地缘关系等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家庭生活、企业管理,大到选举活动、政府体制。
而在中国唐朝之后的韩国历史发展中,其民族文化也吸收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精华,中西文化熔为一炉、交相辉映。这样,韩国民族文化既有东方文化人本思想的熏陶,又有西方文化神本思想的融合;既与华夏炎黄民族文化有着系出同缘的类似,而又有着高丽民族自成一家的韩风韩韵。
一衣带水,明月相随梦魂归。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丽大藏经》,到世代相传的“玄鹤琴”;从高丽王朝期间取代了“乡歌”的“长歌”,到简单、凝重、优美的响亮瓷器;从源出于汉字的书写形式的韩国书法,到新罗时代用音乐伴奏的由舞蹈动作演绎成的叫“处容”的戏剧。从上短下长的传统韩服,到韩国建筑彩绘的“丹青”;从味道香辣的韩国泡菜,到独具特色的高丽参;从正月十五吃核桃,到立春吃春天的野菜;从夸张怪诞的韩国面具和纵情歌舞的面具舞剧,到韩国知名的佛教寺庙浮石寺、海印寺、华严寺;从精美悠久的风景名胜石窟庵,到绿意盎然的雪岳山;从音调柔和、富有韵味的韩语,到结构组合科学而且简单易学的韩文。浸透着韩国民族文化的丝丝点点,无不令人心动。
一花一国度,一景一世界。无穷花是韩国的国花,“无穷花三千里华丽江山,大韩人民走大韩的路,保全我们的江山”,韩国国歌《爱国歌》中的歌词正是一个民族弘毅进取的精神写照。
而无穷花坚韧的性情也告诉我们:韩国与朝鲜隔着三八线的分离,也是如同我们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苦痛与等待。
小题1:下列关于韩国民族文化渊源及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国民族文化源出东方文化根系,并深受东方文化人本思想的熏陶。
B.唐代文明对韩国民族文化影响很大,之后韩国文化更多的吸收了西方文化。
C.在韩国民族文化中可以看到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文化的影子。
D.融合东西文化精华的韩国民族文化又自有其独特的风采和韵味。
小题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韩国书法源于汉字的书写形式,但韩文又有结构组合科学、简单易学的特点。
B.龙、凤图案在中韩两国历史文化中同是高贵的文化图腾。
C.韩国民族文化有丰富的艺术形式,“玄鹤琴”“乡歌”“处容”“丹青”等都是代表。
D.韩服、泡菜等日常生活物品也体现出了鲜明的韩国民族文化特色。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国在历史上曾受到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浸润与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体现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B.“唐乐”是一种经韩国人之手进行个性化改造了的,但仍具有大唐遗风的传统音乐
形式。
C.《高丽大藏经》和浮石寺在韩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说明了佛教在韩国是最普遍的宗教信仰。
D.韩国国花无穷花,不仅美丽,更体现了韩国民族坚贞弘毅的民族精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对自己,我不敢使用伟岸、英武这样的高妙的词形容,但还算粗糙的蒙古男人,和东北的车老板子仿佛。这使我对眼圈里转悠的泪水的造访很有些踟躇。
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们常在我听音乐或读书的时候悄然来临。譬如在收音机里听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黑人音乐的旋律,令人无不思乡。想到德沃夏克这个捷克农村长大的音乐家,在纽约当音乐学院的院长,但时刻怀念自己的故土。一有机会,他便去斯皮尔威威尔捷克人的聚居地,和同胞们一起唱歌。"355-|3·2-|2·353|2--"我的泪水也顺着这些并不曲折的旋律爬上来。譬如读乌拉圭女诗人胡安娜·伊瓦沃罗的诗集《清凉的水罐》,诗人在做针线活时,窗外缓缓走过的满载闪光的麦秸的大车,她说:"我渴望穿过玻璃去抚摸那金色的痕迹。"她看到屋里的木制家具,想"砍伐多少树木才能有这一切呢?露、小鸟和风儿的忧伤。……在光闪闪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凄哀心情。"读诗的时候,心情原本平静,但泪水会在此优美的叙述中肃穆的挤上眼帘。读安谧的新作《手拉手》:"透过玫瑰色暮霭的轻纱/我看到河边有个光脚的女孩/捧一尾小鱼/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这时,你想冲出门,到村口把女孩手里的鱼接过来。那么,在地上撒满白露的秋夜,在把身子喝软、内心却异常清醒的酒桌上,在照片上看到趴在土坯桌上写字的农村孩子,蓦然想起小心翼翼的小女孩,捧着小鱼向村口走去,难免心酸。
那么,我想:我并不经常读书更难得读到好书,也不大懂音乐,最主要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何会常常流泪?一个在北国的风雪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当抄家的人踹门而入时贴紧墙壁站着的少年,一个肩扛檩子凳木头垛被压得口喷鲜血的知青;我,不应该流泪,在苦难中也没有流过泪水。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怎么会变得“儿女沾巾”呢?如今,我的性格仍然强悍,甚至暴躁。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一点,泪水,是另外一种东西。这些高贵的客人手执素洁的鲜花,早早就等候在这里,等着与韵、诗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见面。我是一个司仪?不,我是一个被这种情景感动了的路人,是感叹者。
如果是这样,我理应早早读一些真诚的好书,听朴素单纯的音乐,让高贵与高贵见面。旋律或词语,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使我想起海浪。当浪头来时,你盯住远处的一排,它迈着大步走过来,愈来愈近,就在与你想拥的一瞬间,消散了。这是一种令人惋惜的美好,似乎我们无法盯住哪一排浪。但可以欣慰的是,远处又有浪涌来,就像使人肠热的旋律、诗和眼里的泪潮。
小题1:题目中提到的两个"高贵"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是"高贵"的?(6分)
答:①两种"高贵"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它们"高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三自然段写了作者听音乐或读书时泪水悄然来临的情景,是什么样的感情使作者流泪?(每条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 ①《自新大陆》________________
②《清凉的水罐》______________
③《手拉手》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四自然段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 )
A.文章开头一句领起全篇,表明作者自己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
B.第五自然段说"我"不是一个"司仪",而是一个"路人",说明距离产生美。
C.第七自然段中"海浪"的比喻意在说明作者非常希望高贵与高贵经常相遇。
D.文章最后一句,既收束全篇,又呼应开头,表达了自己的欣慰之情。
E、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真切地向读者展示了自己"高贵"的情感世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