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五小题,共24分)生如直木张承志1 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2 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眼望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五小题,共24分)生如直木张承志1 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2 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眼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五小题,共24分)
生如直木
张承志
1 去年在南方,终于见识了从小听说的滕王阁。  
2 那天一同登阁的朋友中,有老书家某先生。眼望秋水长天,大家心情舒畅,我随口向老先生求教,从纸到墨,听他讲文房四宝的奥妙。  
3滕王阁已翻盖一新,阁中层层店铺林立。看见摆的镇纸光色新鲜,盘算是否也买一对。如今作家少文,个个的字都如鸡飞狗趴。我也一样,偶尔写字,怨笔赖墨,而且只有一把英吉沙匕首压纸。足踏着滕王阁的地板,心里寻思,这镇纸只卖十多块,不能说好,但是有落霞孤鹜的字儿,带回一对也算个纪念。  
4 老先生却摇头,以为粗磁生铜,不值一顾。他说江西书家的案上,没有这种次货,也不使菜刀压纸。镇纸多用檀木自制。我说我的字哪里要什么镇纸,砖头石头,有一块足矣。老先生沉吟半晌,说,我给你做一对吧。  
5 囊匣装着的镇纸被捎来北京时,我正在读一个小说。  
6 急忙掀开囊匣盖子,只见一双白润的檀木,静静躺在紫红的绒布里。真是性灵南国,书法家还做细木工!抚着满掌光洁,脑中现出柔润檀木划过宣纸的感觉。  
7 怀着一丝谢意,握着镇纸继续读。小说的主人公,将面临他第二次的被捕。小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写的,历历细微的,满篇都是他在“四人帮”时的苦难遭遇。我用白檀木唰地一划,翻过下一页。
8 这篇小说,其实是因了我的怂恿,朋友才勉强写了出来。他是个内向的家伙,文字轻描淡写,但骨子透出凄凉和压力,使我们都敏感了,读着我想。  
9 檀木握久了以后,光滑中沁出了一种冰凉。我想快些翻完这篇小说,好给江西的老前辈回信。可是故事却正在有趣处,不由我不先读完。警察监视他的房东,审讯他的女友,他把头上的一张大网,写得纲举目张。  
10 一瞬间我意识到手中的镇纸。掂了一掂,觉得挺沉。确实,檀木决非杨柳杂属,不显形骸,不露纹理。这么一想再掂掂手里小说,突然感觉我辈的感情娇嫩。不是么,以前我的那些劳什子,不更是又嫩又酸么。
11丢开小说,摩挲着檀木镇纸,心里不禁佩服。世间最不外露的,怕就是这光洁之物了。  
12 其实当初斧子劈锛子凿,它的内里该都是坑疤。人也一样,每逢出事,当事人处当时,都要让肉长的心迎着刀刃,哪怕它伤痕累累。
13 囊匣下面,覆着一条墨纸,我取出来一看,原来是老者的题字:  
直木顶千斤   江西民谚  
14趁着一时感悟,我提笔兑墨,用这一对白檀木压住纸边。想了半天,编了两句,哪管字迹蠢劣,与江西老者唱和了一张:  
生若直木,不语斧凿  
15我想,事物都大致雷同,无论一茎枯草,一头弱牛。政治的伤害比起永恒的大自然和长流的历史,比起存活下来的民众,是那么渺小。除了我们,被笔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伤痕。而且,大都是心广意宽,如打磨光滑的檀木镇纸,像穿了新衣裳的农民,干净漂亮地活下来。  
小题1:文章开头部分第1—4段写登滕王阁买镇纸,有何作用?(5分)
小题2:文章是围绕镇纸展开的,请梳理思路。(4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老先生捎给作者的镇纸有什么特点?(3分)
小题4: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朋友的一个小说?(5分)
小题5:鲁迅先生曾批判中国的文化,认为其往往劝人妥协退让,作“僵尸的乐观”;他反对逃避,“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有人认为,文中的“生如直木,不语斧凿”流露了鲁迅所批判的消极逃避的思想。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答案

小题1:1、引出镇纸的话题。2 、吸引读者 3 、对比,突出老先生镇纸的精美。4 、《滕王阁序》是一篇感慨命运多舛的文章,暗合文章主体,照应文末“除了我们,被文墨染了一身毛病的人,大家都不去炫耀自家的伤痕。”(答对一点2分,答对二点,答对三点5分)
小题2:想买镇纸———捎来镇纸——引发感想
小题3:白润、深沉﹑不露文理,直面苦痛。
小题4:1、小说流露了一种对苦难遭遇后的凄凉酸涩的倾诉。2、与老先生的镇纸形成对比   3、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5分)
小题5:1、 直木不语伤痕,不等于忘记逃避伤痕。2 、内里伤痕累累,而外表白润光鲜,这正是对苦难的一种正视与反抗。3、 “不语斧凿”,从历史和大自然永恒的的角度来看待伤害,不无意义地念念于过去,而是直面现在,直面未来,体现了一种更宽广的情怀。因此,它不仅不是僵尸的乐观,反是勇毅的乐观,智慧的乐观。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开头语段作用。现代文开头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点明主旨,统领全文 2吸引读者,引起兴趣 3为下文埋下伏笔 4写出环境,渲染气氛。
小题2:
试题分析:文章的思路,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和先后顺序。初读全文,勾画重要词句,理清此文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什么事情,以把握文章全貌。以段为单位仔细阅读,用简明的语言标示段意,以显露文章脉络。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思路自然显现。本题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可分析得出两个大方面即:买镇纸和有镇纸引发的感想。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结合文章第6段总结出镇纸的外在特点,但关键还是从文章第12至15段中得出镇纸直面苦痛的内在特点。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作者写朋友小说的目的可从小说的内容和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出发思考。从朋友小说中可知朋友写的是对苦难遭遇后的凄凉酸涩的倾诉,而这一点正好与文中镇纸内涵相关。可见写的目的是与文章内容形成对比,并为下文做铺垫。
小题5:
试题分析:结合文章中 “生如直木,不语斧凿” 所表达的人生观加以合理阐释即可。注意抓住最后一段议论性的语言思考。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随着空气质量恶化,阴霾天气增多,它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雾是由大量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其水平能见度在1000米以内。雾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空气潮湿,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出现饱和。如果水汽多于饱和量,多余的就会凝结出来,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他说:“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新现象。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马学款表示,近期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大范围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空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流动性均非常小,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受其控制,城市无论规模大小,其局地交通、生活、生产所需的能源消耗的污染物排放均在低空不断积累。与此同时,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雾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凝结核加速雾霾的生成,两者相互作用,迅速形成污染。
环保专家表示,如果在冬季遇到长时间雾霾过程,通常在北方地区因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主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在南方地区如果生产和交通排放量大也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环保监测中心张大伟介绍,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专家指出,粒径在PM2.5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换,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血管痉挛、心脏负荷加重。吸烟有害健康,是因为吸烟会导致增加身体内自由基的数量急剧上升,自由基会攻击身体器官的细胞。而雾霾进入人体后会产生的自由基要远比吸烟多很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呼吸系统的疾病,严重的甚至可能诱发心脏病、致癌、致死。
雾霾天气的产生与我国当前所处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有关,与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关,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注:pm2.5(有害空气污染物: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的1/20大小的可吸入颗粒物)
小题1:下列对于雾与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气溶胶系统造成视程障碍,两者的界限与水平能见度的距离有关系。
B.空气容纳的水汽出现饱和时,水汽就会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成为雾,而气温越低,就越容易形成雾霾。
C.雾的形成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因此有雾时空气潮湿,相对湿度大;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霾的成因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D.雾本身不是污染,但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会造成集聚效应,使污染越来越重。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新现象,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B.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就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C.受近地面静稳天气控制,城市能源消耗的污染物排放均在低空不断积累,与此同时,天气湿度高、水汽大,污染物可以转化和生成,就会迅速形成污染。
D.气象学中的辐射雾的形成主要是受近地面空气的湿度、冷空气活动,风力的大小、天空中云层的厚度的影响。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霾天气的产生,给予人们更多的反思和警示,对城市的管理者和城市化进程的规划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PM2.5以下的细颗粒物,被吸入人体后会导致呼吸系统的疾病,甚至严重的可能诱发血压波动、血管痉挛、心脏病、致癌、致死。
C.环保专家表示,冬季遇到长时间的雾霾过程,北方地区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中等以上的城市人口集中排放量大的城区连续三天的空气污染物积累就可能达到重度污染的程度
D.在雾霾天气中进入人体后会产生的自由基要远比吸烟多,因此霾对于人体的危害远比其他疾病更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个怀抱一滴泪
多年以前,我在遭遇了一场挫折后,去乡下老家度过了整整一个夏天。那时我每天除了睡觉,就是去他那里打牌。村里总有些闲人天天凑在一起打牌,几张毛票倒过来倒过去,直到倒得支离破碎。那时我和他,都是这群闲人里的一员。
一天,我们在他那里玩到很晚。平房上扯着一个灯头,一副破旧的扑克牌让我们几个人争得面红耳赤。他年幼的儿子先是在一边玩耍,后来困了,便躺在竹席上睡着了。他一边与他们争论,一边不时看一眼儿子,说:你们能不能小点声?
他独自拉扯着儿子,生活很不容易。两年前,因为他的不求上进,更因为他从小就有的腿部残疾,妻子与他离了婚。牌局结束后,几个村人很快离去,我和他仍然为刚才的牌局继续争论着。终于,我起身,准备回家。
他这才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的儿子睡得正香。
他拉住我,说,先别走。我问,还有事吗?他尴尬地说:“能不能帮我把儿子抱下平房?”我们在平房上打牌——平房就是厢房,很大,平的房顶,围了栏杆,屋内用来贮草,房顶用来晒粮,有台阶通往房顶,很陡——他可以一个人上下平房,但绝无办法抱着儿子走下台阶。“你可以叫醒他。”我说。“不要吧!”他看着儿子,说,“他睡得那么香……他疯玩一天了,很累……你帮我,把他抱回屋吧!”
我答应了。照他的嘱咐,我动作很轻,生怕将他的儿子惊醒。他先下了平房,动作迅速得让我不敢相信。当我抱着他的儿子进屋时,我看到,他已经为儿子铺好了被褥。
“把他放过来,尽量轻一点。”他对我说。我看到,他黝黑粗糙满是胡须的脸上突然多出几分柔软的表情。
他向我致谢,并将他一直力争的几张毛票塞给了我。
“谢谢。”他说。
他没有文化,不懂文雅。之前我从未听他说过谢谢。然而那天,为了他的儿子,他竟说出了那两个字。我看到,说完,他的脸飞快地红了一下。
我重回城市,很多年没有再回老家。前些日子回去,听别人说,他几年前就带着儿子进城了。我问,不再天天打牌了?他答,早不打了。说是为了他的儿子——儿子长大了,尽量找个好一点的学校。我问,可是靠什么生活?答,摆了个修鞋摊,就在百货大楼对面。
那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路段,几乎每一天,我都会经过那里。可是我从未留意到,在某个角落里,他的鞋摊摆在那里。
我开始敬佩他了——为了儿子,他不仅学会了修鞋,还戒掉了牌瘾。仅凭此,他便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回到城市,我很快找到了他。他正在专注地修着一双鞋子,他比以前苍老了许多。
晚上,我们找了一家酒馆,喝了很多酒。几杯下肚,他喊来儿子,儿子已经长得高高大大,正在这个城市读着大学。儿子对我说他功课很忙,所以很少过来看父亲。
他很快醉倒,歪在椅子上呼呼大睡。我与他的儿子碰杯,借着酒兴,我说:“你不经常来看父亲,不仅仅是因为功课忙吧?”
他低了头。
“因为你父亲是残疾人。”我说,“还因为他在最繁华的路段修鞋,你害怕无法向别人掩饰你有一个残疾的父亲。你靠他赚来的钱读大学,却不想与他亲近……”
“我没有。”他急忙辩解。
我笑笑,然后给他讲了多年前的那个故事。我说你肯定忘记了,但是我不会忘记—“我们刚刚争论完,他便求我把你抱下台阶,抱回屋里—因为这件事,从他的嘴里,我第一次听到谢谢……”
他的儿子静静地听着,脸上表情起伏不定。他扭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抱着酒瓶,睡得正香。
夜很深,他仍然没有醒来。我去门口打出租车,回来,我愣住了。我看到他儿子将他轻轻抱起,小心翼翼地躲避着桌椅,出门,走向出租车。看到我盯住他,他笑笑,解释说,父亲累了一天,又喝醉了,不想扰醒他……
那天他抱着父亲,直到上了出租车。出租车停在公路的另一侧,那段路,他走得并不轻松。他以为怀里的父亲仍然熟睡,可是我知道,他的父亲,其实已经醒来。
当他的儿子迈过花坛,我分明看到,黝黑、粗糙并且残疾的父亲,眼角悄悄滑下一滴眼泪。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通过“我”的见闻,写出发生在父子间的感人故事,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中父严子孝的主题,体现作者对于他们的赞美之情。
B.小说主要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塑造了人物形象,写出一位生活在底层的人的深沉的父爱,其故事真实感人。
C.“他没有文化,不懂文雅。之前我从未听他说过谢谢。”这句话,意在体现父亲这一人物素质低,不懂文明礼貌。
D.小说在情节安排上可谓没有波澜,平实叙述中见人物真情,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但同样表达了主题。
E.父亲早年求“我”抱儿子,儿子长大抱酒醉的父亲,同为抱但意义情感不同,感受人间真爱,也体现人间辛酸,生活艰难。
小题2:小说开始交代“两年前,因为他的不求上进,更因为他从小就有的腿部残疾,妻子与他离了婚。”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中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4:小说结尾写到“当他的儿子迈过花坛,我分明看到,黝黑、粗糙并且残疾的父亲,眼角悄悄滑下一滴眼泪。”有些人认为故事发生在晚上,这样情节不合理。你的看法怎样呢?谈谈你的观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研究《红楼梦》第一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周汝昌先生庶几近之。这位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5月31日在家中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周伦苓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当年胡适将他领入红学研究的殿堂,他于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因痴迷《红楼梦》,老人的书斋就叫脂雪轩,那自然是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合称。当年曹雪芹著红用了10年时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研红则用了近70年,有两句诗为证:“借玉通灵存翰墨,为芹辛苦见平生。”周汝昌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正如老人所言,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几十年下来,老人著述等身,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继《周汝昌红学精品集》之后,《红楼夺目红》5个月内连续7次印刷,创下学术书畅销15万册的纪录。2004年出版的十卷本、500万字的《石头记会真》,是他和四哥周祜昌字字校订、56年才得以酬愿的心血结晶。
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右眼只有0.01的视力。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周先生使曹雪芹《红楼梦》的真思想、真艺术大白天下。有了周汝昌的研究,读者才理解了真正的《红楼梦》,而不是被原来真假合一的《红楼梦》所蒙蔽。
周汝昌不仅仅是个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历任四川大学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治学以诗词理论及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
老人年轻时酷爱曲艺、民族乐器,尤爱京剧,喜听反二簧,还曾粉墨登场,在《春秋配》、《虹霓关》、《三堂会审》中扮演过小生。老人晚年有两大爱好,一是作诗,二是书法。1970年,周汝昌由干校调回北京后,想到曹雪芹的诗连一首也未能流传至今,不禁无限惋惜。忽然想到雪芹为他的好友敦诚题的《琵琶行传奇》只剩末二句,就异想天开,斗胆续补,一共试补了三首,后来其中一首传了出去,竟使一位红学家认定是雪芹原作,险些闹出大笑话。周汝昌所作的诗,数量极大,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咏红诗最为世人推重。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周汝昌的书法也自成一体。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的书法理论研究,曾和朋友讲过:“平生在书学上所下功夫,比红学要多得多。”有人当面夸他的字是“瘦金体”,他不以为然,说:“‘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字体,法出薛稷;我习右军,与之无涉。” 
老人一生淡泊名利,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老人不喜欢对着录音机口述,而是坚持在纸上笔走龙蛇,然后由女儿打印出来,一方面是为了亲近笔墨纸砚,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持文字的个性。
《周汝昌梦解红楼》有一首封底诗:“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如今斯人已逝,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红楼的奇情异彩,还有中华文化的一瓣心香。 
2012年06月01日  徐怀谦 来源: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意在说明周汝昌淡泊名利、不慕虚华的品质。这从他的遗愿中也可以得到证实。
B.曹雪芹为他的好友敦诚题的《琵琶行传奇》只剩末二句,周汝昌斗胆续补,一共试补了三首,后来其中一首传了出去,竟使一位红学家认定是雪芹原作,周汝昌的咏红诗也因此最为世人推重。
C.《红楼梦》问世以来,红学研究出现很多流派,其中以胡适、周汝昌为代表的考证派享誉海内外。周汝昌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研究红楼梦的人。
D.周汝昌晚年双耳失聪,两眼近乎失明。但研究成果却呈现井喷之势。其中堪称红学版本研究之最的《石头记会真》就是晚年的研究成果。
E、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年轻时喜爱京剧,扮演过小生。晚年喜好作诗和书法。诗歌造诣很高,书法也自成一体。
小题2:根据本文所述,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有哪些贡献?(6分)
小题3:周汝昌先生对红学研究的痴迷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小题4:《周汝昌梦解红楼》有一首封底诗:“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作者说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红楼的奇情异彩,还有中华文化的一瓣心香。有人认为这瓣心香就是周汝昌先生留给后人形诸文字的精神遗产;也有人认为是他治学和为人的精神品质。你的看法如何呢?请简要说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穿越小说”:一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
丁运时
随着穿越小说《步步惊心》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热播,“穿越小说”俨然成为时下最为时尚的读物。有业内人士甚至声称:“可以说,网络阅读不知道‘穿越’的人已经过时了。”据悉,“穿越小说”已成为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的热门和头牌,作家出版社更是高调宣布以12%的版税,以10万册的首印量签下了被各大读书网站评出的“四大穿越奇书”——《木槿花西月锦绣》《鸾:我的前半生,我的后半生》《迷途》《末世朱颜》,从而将这场由网络写作狂欢引发的时尚阅读热推向了极致。
那么,何谓“穿越小说”?作家出版社编辑对这个古怪玄虚的概念作了如下解析:“‘穿越小说’的称谓是按内容定义的。其情节通常是一个当代青年遭逢变故,在机缘巧合下,进入古代,以在场的方式参与见证了种种众所周知又知之不详的历史事件。在当代中国文学里,黄易的《寻秦记》算是影响最大的穿越文学作品,也可以被视为当代华语文学穿越类型的滥觞之作。”而网络上近一两年兴起的“穿越文学”特点又有所不同,其作者受到相关影视作品的影响,因而基本上都是青年女性回到古代,谈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同时经历种种宫闱秘史及权力争斗。这类小说主要受到女学生和女白领的追捧,可以视为言情小说的一个变种。
正在流行的“穿越小说”的作者均为年轻的白领女性,她们或是受到《寻秦记》的启发,提起笔编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发布在网上与人分享,或是直接受到网络上同类作品的影响从而跟风创作。并非职业作家的她们本意不过是游戏之作,但一不小心造出了声势,遂故作正经地将故事编写完整。由于网络的流行与追捧,更多的女白领步其后尘,“穿越小说”居然演变为一种“文学现象”。显然,只有在发表门槛不高的网络上才会创造这样的奇迹,其强烈的示范效应促成一场“网络写作狂欢”。当然,“穿越小说”的盛行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职业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日趋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从而幻想到另一时空追求更为理想化的纯粹爱情。
尽管“穿越小说”方兴未艾,但这一阵新兴的时尚阅读热能持续多久并不令人乐观。首先,“穿越小说”先天不足,不过是一种类型化、商业化的消遣性读物,其内容并无特别之处,论言情创作技巧恐怕比不上正宗的情爱小说;论讲史更是无法与相对严谨的讲史类读物相提并论。而且小说题材过于狭窄,突出言情而淡化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和事件沦为演绎风花雪月恋爱经历的配角和工具。其次,小说作者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的不足,使得作品质量不高,又因为水准参差不一,导致作品泥沙混杂、良莠不齐,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长期“繁荣”。再次,“穿越小说”一窝蜂地走红,题材撞车、跟风严重,新奇程度将急剧下降,而形式新颖奇特乃此类小说大行其道的关键,舍此肯定会造成“阅读疲劳”。最后,“穿越小说”出身于网络,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文学总是极端地喜新厌旧,也许过不了多久,一种新的创作和阅读时尚兴起,就将加速“穿越小说”的过气与式微。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穿越小说”据小说内容而得名,通常是当代人在巧合下进入古代,参与见证种种历史事件。《寻秦记》为其创始之作。
B.“穿越文学”近年在网络兴起,主人公基本为女青年,内容涉及恋爱、宫闱秘史及权力争斗等,受年轻知识女性追捧,属言情小说。
C.“穿越小说”随由同名穿越小说改编的《步步惊心》热播而成时下最时尚的读物。网络阅读中,“穿越”已成时髦名词。
D.“穿越小说”成各大原创文学网站的热门和头牌,作家出版社高调签下“四大穿越奇书”,将这场时尚阅读热推向极致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穿越小说”本为游戏之作,一些年轻白领女性受同类作品的影响而跟风模仿,受到网络的关注,就将故事编写完整。
B.网络的流行与追捧使越来越多的女白领跟风创作,“穿越小说”演变为一种“文学现象”,促成一场“网络写作狂欢”。
C.“穿越小说”反映了现代职业女性对充满激烈竞争的现实和职场的迷茫与逃避,对世俗功利的恋爱婚姻的失落与反思。
D.“穿越小说”的作者并非职业作家,其文学素养和创作经验不足,水准参差不一,使作品难免泥沙混杂、良莠不齐。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概括穿越小说的发展趋势(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小题
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
傅小平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回顾杨绛先生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
低调:“我不过是一滴清水”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傲。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钟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隙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来人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因此也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平平淡淡度日。
她还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
成就:文学史上不容忽视
上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一度搞得钱钟书很紧张,生怕风头都叫杨绛抢去。直到钱钟书写出《围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
1958年,杨绛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从西班牙文翻译。就这样,在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学西班牙文。
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因为翻译《堂·吉诃德》,1986年10月,杨绛获颁西班牙国王亲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
魅力: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在杨绛看来,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她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多来自于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她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她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到了“文化大革命”,支撑她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这份坚定的信仰。“我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正是这种坚信,让她和钱钟书即使在不幸中,依然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虽以朴实的笔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人物进行粗线条的勾勒,但人物形象丰满,其低调、智性、坚韧等美德也得到突出的反映。
B.文章开头以排比的形式,通过别人的称赞和杨绛自我回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而使人物形象跃然在读者眼前。
C.文章写拒绝别人的“苦差事”,由杨绛来做,她还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这反映出杨绛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
D.无论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她之所以能够度过艰难和痛苦,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原因在于她对文化信仰,对人性信赖。
E.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真挚动人的情感抒写出杨绛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表达出作者对杨绛的由衷敬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题2:文章在写杨绛文学上成就时为什么要写杨绛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事?(6分)
小题3: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句话在她身上有哪些体现?(5分)
小题4:文章中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1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