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完成后面题。(15分)广东垃圾村村民回收废品致富南方农村报讯(记者黄栋林)在作家余华的小说《兄弟》里,主人公李光头在县政府面前静坐示威时,以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篇通讯,完成后面题。(15分) 广东垃圾村村民回收废品致富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黄栋林)在作家余华的小说《兄弟》里,主人公李光头在县政府面前静坐示威时,以捡路人的报纸、瓶罐换钱为生,他便顺势做起了废品生意,搭了茅棚、安了电话、装了电风扇,还嘲笑县长的工资不如自己雇的临时工。之后,李光头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成为大富豪。 在兴宁市水口镇,“现实版”李光头的故事早已在这里上演。发端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废品回收行业,已成为该镇两成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水口镇的废品回收业是由井下村村民先做起来的。在该村,超过六成人从事过废品回收行业,大部分人靠此发了家,少数村民身家已过千万。 起步 挑糖箩,创业品尝艰辛 井下村现有17个村民小组,500多户2600多人,人均不到三分田。改革开放初期,村里便开始有人靠收废品维系生活。 对于现任井下村支书兼村主任刘金祥来说,1985年第一次跟着大伯收废品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那时用扁担挑着两个“糖箩担”,一头是糖,一头是小百货,一边走一边敲打着手中的铁皮,发出“叮叮哆”的响声。小孩听到响声,便会拿着家里的牙膏皮、鸡毛、鸭毛等废品来换糖吃,口中还念着客家童谣:“叮叮哆,叮叮哆,苦瓜焖豆角!”一些老人家则会拿胶鞋底等值钱一点的废品换些针线、皮筋等小百货。 刘金祥说,第一天收废品就赚了四块钱,这让他很是惊喜。当时,一名乡村教师的月均工资尚不足二十元。 因其薄本厚利,越来越多的井下村民干起了收废品的行当,脚步也越走越远,近处到兴城、梅县,远则至惠州、东莞。 井下村民刘志标现在是东莞一家废品回收店的老板,回想起当年在外地做“换糖人”的日子,他感慨良多。“有一年大年三十我还在惠阳收‘三把毛’,看着别人家***鸡宰鸭,心里很不是滋味。”刘志标所说的“三把毛”是指公鸡鸡冠顶上的毛,用于制作鸡毛掸子,过年时最容易收到。 创富 抢先机,获取行业高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井下村的废品回收业进入黄金时期。彼时,以深圳为代表的一批珠三角城市加速发展,住宅、厂房纷纷拔地而起,容纳着全国各地涌来的人潮,而日新月异的城市每天也在产生着数量惊人的废旧物品。此时,以井下村民为代表的兴宁水口人已经在深圳、东莞、惠州一带沿街收废品多年。在开发浪潮中,他们成功抢占了当地物资回收业的高地。 于是,当年的“换糖人”骑上了摩托车,开起了小店。刘志标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开店后利润变少,但废品数量增多了。” 刘志标们生意的好光景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那时每吨铁能赚600多元,每吨纸也能净赚400元,利润是现在的两三倍。”刘志标介绍说,铜线当时的利润率也高达40%左右。在东莞,一些废品收购者还会打通内部关节,将整个工厂的废品全包下来,这种“包厂”的方式利润则更加丰厚。 回馈 修村道,一出手便十万 凭借废品回收这一特色产业,井下村民的财富积累迅速增加。 “逢年过节,兴宁唯一会塞车的地方就是井下村村道。”1月13日,刘金祥颇为自豪地说,电信、移动等公司每次搞促销都不去圩镇,而是把摊位摆在井下村。几年前,有报道称井下村每户有两辆车——一辆轿车、一辆货车;而现在,一些不再做废品生意的人,则卖了货车将轿车升级。“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品牌的轿车在村里穿梭已不稀奇。”刘金祥说。 富裕起来的村民并没有忘记家乡的公益建设。刘金祥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村里的主干道十几年前就已经是六米宽的水泥路,全是村中老板捐资修建。 2005年,井下村把水泥路铺到了每户村民门口,甚至没人住的地方也通了水泥路。刘金祥笑着解释道,村民对祭祖很看重,村里干脆就把路铺到了许多祖坟前。“山上路宽一米半,山下宽两米半,自然村道宽四米。”刘金祥说,村里修路都是“先斩后奏”,即先修好路,再向村民公开账目,发动人们集资。“村民刘汉光一出手就是十万元”。刘金祥说。 转行 十年前,有人已谋新路 然而,伴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与竞争加剧,废品回收业的利润空间正逐渐被压缩。1月13日,在水口镇开废品回收店的一位薛姓老板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从去年7月开张至今,他只卖出了一批货。“不知能不能赚到1000块?现在搞废品回收很难赚钱了。”薛老板说。 作为改革开放后较早一批废品回收从业者,井下村民对行业利润的下降感受更为深刻。早在2000年前后,井下村最富有的几家废品回收大户便纷纷转变经营方式,有的往废品回收的下游产业发展,开办了熔铁厂、五金厂,有的开了电子厂、工艺厂,还有人搞起了房地产。 而对于刘志标这种经济实力尚不雄厚的废品收购者来说,转行并不容易。虽然几年来废品回收利润锐减让他对发展前景深感忧虑,但“收废品没多少技术含量,对其它行业几乎没什么了解”的短板,让刘志标不知转到什么行业才好。 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如何突出这篇通讯的真实性的?(4分) 小题2:本文用了多个小标题,请分析这些小标题在文中的作用。(5分) 小题3:这篇通讯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
答案
小题1:从三个方面。一是直接引述人物的话突出真实性;二是用事实说话(举例子)突出真实性;三是根据准确的数据突出真实性 小题2:①每一小标题都是该层次内容的概括,使读者能迅速了解通讯的主要内容,留下深刻印象。②几个小标题简洁明了地展示了兴宁市水口镇废品回收业的发展历程。③使各层次之间能自然过渡。④四个小标题句式一致,富有韵昧,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 小题3:从事件的意义角度:引起人们对事件的关注,使人们了解废品回收业,促使人们思考废品回收行业发展前景。从人物的榜样作用:广东垃圾村村民回收废品致富,这种不畏艰辛、勤劳致富以及致富后不忘回馈社会的精神十分可贵,以及善于抓住商机,懂得变通,具有榜样作用。从记者报道的角度:鼓励普通劳动民众自力更生,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通讯的特点之一就是真实性,一般情况下,通讯的真实性是通过时间、引用人物的语言、准确的数据等来体现,所以分析时,可从文章中找到这些方面的语句进行概括即可。如“有一年大年三十我还在惠阳收‘三把毛’,看着别人家***鸡宰鸭,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知能不能赚到1000块?现在搞废品回收很难赚钱了。”薛老板说。”这些人物的语言,事例数字方面的运用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特点。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文体色彩方面作答,通过阅读内容可知,这些标题是对内容的概括,语言简洁,富有文学色彩,给人以韵味感。大都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小题3: 试题分析:对于新闻价值的题,可从多个角度,如从新闻报道的事件本身、新闻报道的主人公形象、新闻报道的目的等角度来分析其社会价值。答题时,可根据这些角度,结合着通讯具体内容,来分析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作用。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卓别林——夏尔洛 [法国]乔治•萨杜尔 我们今天还可以在电影博物馆里看到一部很旧的影片,它的名字叫《在阵雨之间》。在这部滑稽片里,一个流浪汉和一个纨绔子弟,为了争夺一把雨伞和一个美貌女郎的垂青而吵闹起来。流浪汉戴一顶圆顶帽,穿一件短上衣,一条过肥的裤子,奇特的背心,带着领结和硬领。他的衣服又脏又破,但这个穷汉子竭力想装得像个绅士。这个小人物耍了一些花招,终于把雨伞弄到手,又找到了那个女郎,两人孤独地出现在一个荒凉的公园里。他突然转过身去,把雨伞当作手杖,像鸭子一样蹒跚地走开了…… 1914年2月28日第一批看到《在阵雨之间》这部滑稽片的观众们,可以说一句:“我看到夏尔洛的诞生……” 《在阵雨之间》是卓别林所演的第四部影片。卓别林是在1911年初乘船到美国的,在最初的两个月里,他还不能决定究竟以哪一种角色姿态在电影上出现才好。演了十部影片后,他才作出了最后的决定。自1914年春季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卓别林每次在银幕上出现时总是留着小胡子,带着手杖,穿着过大的短靴,走着像鸭子一样的步伐。卓别林选择了这样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形象,一个想冒充绅士的穷汉子,但在启斯东时代,卓别林根本还没有完全了解——说得更正确些应该还没有完全创造出——我们今天称之为“夏尔洛”的这个人物。卓别林那时的外貌已经跟后来的“夏尔洛”完全一样,但这还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外壳而已。 卓别林的风格和作品在1916年底产生了急剧的变化,不过这种艺术的变化被卖座的盛况遮盖得显不出来。直到《安乐街》这部完美的古典作品问世后,夏尔洛的形象才第一次显出了它的巨大光辉。艺术家完全放弃了投人所好的做法,他成了他自己和他的天地的主宰。 他之所以能在27岁时就获得这样高的成就,是因为他能够不被自己在孤星摄影场所获得的名声冲昏头脑。当他到孤星工作后不久——在1916年的某一天,一阵冷水使他清醒过来。他在谈到这点时说: “我那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讨好爱好我的观众。为了这,我只要把我知道准有把握成功的那一套,把那些准能引起他们哄堂大笑的效果供给他们就行了,纵使这些效果根本和真正应有的动作毫不相关,也没有关系……” “就在这样自满的时候,在《夏尔洛当救火员》放映的第二天,我被泼了一盆冷水。那是一个我从没见过面的不相识的人泼的。他给我写了一封信,上面说:‘我很担心您会变成观众的奴隶。恰巧相反,观众是您的奴隶。夏尔洛,观众是喜欢做奴隶的。”’ “自从接到这一封信以后,我就竭力避免投一般观众之所好。我依照我自己的兴趣,它却更恰当地给予了观众们以他们真正期待于我的东西。” 卓别林并不认为群众必须成为他的个性的奴隶,他认为当演员的唯一原因就是要表达大众的情绪。 1935年夏天,卓别林的“第五号作品”《摩登时代》与观众见面。 在《摩登时代》中,夏尔洛挑选了一个相当摩登的职业,他是一家大工厂的工人。在这家工厂里,一切都是机械化,经理通过电视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个角落。工人在从事工作时像一些身在屠宰场上的羔羊,时刻都处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工人夏尔洛常常一不经心就打乱了传送带的工作,他的那份工作是永远不停地拧紧一颗颗螺丝钉。 “吃饭机”证实行不通后,经理就下令加快机器的速度。传送带的加速和工作的单调使夏尔洛丧失了理智,他像白痴一般跳起舞,把女人的衣钮当作螺丝钉,他把机油倒在工长、警官和护士的身上。他被关进了疯人院……等他病愈出院,却失掉了职业。 他在街上流浪,却被误抓进了监狱。但他觉得在监狱里要比在工厂中干活舒服得多。出狱后,他进了一家造船厂,却把一条还没造好的船放下了海。夏尔洛又失业了,他设法使自己能被抓进监狱去,因为在那里倒是有吃有住的。 在危机或不景气的十年中,没有一部美国影片曾经敢像《摩登时代》那样大胆地直接接触失业问题或资本主义统治所造成的其他后果。我们可以把卓别林看作是另一个时代的人物,因为在好莱坞,戏剧片除了表现一些简直是下流的东西以外就没有其他什么了。 (《卓别林的一生》韩默、徐继曾译) 小题1:下面关于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自1914年春季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尽管卓别林每次都以“夏尔洛”这个典型的英国人形象出现,但这个人物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外壳。 | B.作者认为,卓别林在《安乐街》中的表演,才真正开始使夏尔洛这个艺术形象放射出巨大的艺术光芒。 | C.卓别林完全不赞同热心观众来信中“观众是喜欢做奴隶的”的说法,因此仍然按照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兴趣,给予观众期待的东西。 | D.本文引用了大段卓别林自己的话,既印证了“卓别林的风格和作品产生了急剧的变化”,又增加了文章的可信性。 | E作者认为,卓别林是另一个时代的人物,因为在其代表作《摩登时代》塑造的“夏尔洛”是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超现实形象。 小题2:请就夏尔洛形象塑造的过程,概括卓别林获得成功的原因。(6分) 小题3:评传中的议论不可忽视,请分析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议论的作用。(6分) 小题4:“投观众所好”与“保持自己的艺术个性”,常常是矛盾的;在这个方面,卓别林无疑处理得很成功,因而获得第44届奥斯卡荣誉奖。结合文本,谈谈你得到怎样的启示?(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惹祸的大衣 李显 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我给镇医院的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来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 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的人力三轮车。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 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俺穿的多,脱一件给你。”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来,递到我面前。 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口。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不行,说什么也不能束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 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来,我下车后,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来,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来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来,边跑边喊“救命”。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 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深浅。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 跳到河里我才发觉身上穿着大胡子的大衣,很笨拙,不好游动,于是,我慌忙脱下大衣,扔到河里,开始往河对岸游。这时,大胡子也跳进河里。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追我,而是朝漂向下游的大衣游去。 我正高兴,突然,双腿开始抽筋,不听使唤了,身子开始往下沉。我拼命挣扎,大喊救命。大胡子听到我的呼救后,赶紧掉头向我游来,几下便游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衣服 ,把我拖上了岸。 上岸后,我像虚脱了一样,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而大胡子表情复杂地瞪着我,我心里害怕极了,刚要开口求大胡子不要伤害我,谁知他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气呼呼地埋怨我:“你这个妹子,好端端的,你骗俺干吗?跑什么呀!害得俺……俺的大衣被水冲跑了……” 第二天上午,我如约准时走进手术室,为两名患者做了手术。走出手术室,我到休息室休息,突然,隔壁房间传来院长跟一个男人的对话。 院长说:“我跟你说,人家是我们从省城大医院请来的专家,大老远地跑到咱们这里来,真的很不容易。你放心,专家做手术绝对有把握,肯定能治好你妻子的病……你们家属应该对专家表示感谢……” 那个男人回答道:“院长,谁有粉不想往脸上抹?不是俺不想表示,只是俺现在手上真的没钱。本来,昨天,俺从砖厂老板那里预支了两千块钱。回家的路上遇到个妹子,看她挺冷的,俺就把大衣脱给她穿。衣服穿到她身上后,俺才想起来两千块钱在大衣兜里。俺有点不放心,可又不好明说,就偷偷瞅着,谁知让那妹子误会了。她拼命地跑,俺也误会了她,使劲追……结果,她把俺的大衣扔到河里,大衣被河水冲走了,两千块钱也没了……”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走出休息室, 来到隔壁的房间,说:“院长,请你去安排一下,我要马上给这位大哥的妻子免费做手术。” 院长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走出屋子。 由于我戴着手术帽和口罩,大胡子没有认出我,他万分感激地说:“大夫,太谢谢您了!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夫……” 听了大胡子的话,我的脸火辣辣的,我知道我不配做大胡子说的“好大夫”,但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大夫……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大胡子”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给了“我”,眼睛却总盯着“我”的胸口,这让 “我”倍感紧张,可见“大胡子”居心不良。 | B.“我”借方便之名逃离,“大胡子”拼命追赶,这更让“我”感到是遇见了“色狼”,可在过河的危急时刻,还是“大胡子”救了“我”。 | C.大胡子起初向“我”脱下的大衣游去,把“我”救上后又抱怨“我”害得他的大衣被水冲走。这为后文“我”的忏悔作了铺垫,可谓匠心独运。 | D.这篇小说借助“大胡子”这一形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意蕴。 | E.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我”与“大胡子”的故事,既写出了普通民众的辛酸,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深刻反思。 小题2:小说设计大衣被水冲跑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的题目是“惹祸的大衣”,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的主人公是“大胡子”还是“我”?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达尔文的拖延 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儿》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西•赛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5年乘坐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应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④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⑤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结论。 ⑥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⑦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⑧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赛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 |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 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 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 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小题2: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善亦有道 刘 源 光绪某年,黄河发火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长丰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吝啬异常,真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大伙儿私下里称长丰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达老爷真慷慨,达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达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达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达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达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汪汪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能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让长丰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达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达老爷子做了件蠢事。达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达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达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达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向达老爷子讨说法,达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达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长丰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长丰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达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人们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一年达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一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欺,所以我恨透了讨饭。”达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长丰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达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达家孩子不孝,但达家人不在意。几十年后,达家还在,子孙兴盛,还出了好几个人才,而其他富户没有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宿命,相继败亡。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怡当的两项是(4分)( )A.饥民流落“铁公鸡镇”,吝啬的达老爷子将开粥棚。但是达老爷子规定,饥民领粥时必须先干活再磕头,那米少糠多的粥引起了饥民和家人的不满。 | B.达老爷子施舍遭骂,他也意识到自己做得过分了,于是不得不改规矩,变磕头为干活,并遣走佣工。 | C.水灾过后,达老爷名声臭不可闻,临终之语却让家人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 D.达家为老爷子的丧事办得非常寒酸,让镇子上的百姓们议论纷纷,这反倒让达家在几十年后子孙兴盛。 | E.这篇小说的内容涉及“勤俭持家”“行善亦有道”的主题,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语言质朴通俗,读来令人沉思良久,受益颇多。 小题2:请结合文本分析达老爷子的性格特点。(6分) 小题3:小说中的“小儿子”出现了两次,请简要分析这个角色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10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小题1: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B.祖母刘悯臣孤弱 | C.常在床蓐 |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小题2: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礼天下之奇才 | 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 C.李牧连却之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D.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小题3:下列各项全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思厥先祖父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不抑耗其实而已 | C.可谓智力孤危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 小题4:下列各项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始有远略始速祸焉 | B.洎牧以谗诛臣以供养无主 |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 D.不矜名节犹蒙矜育 | 小题5: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B.洎牧以谗诛 | C.苟以天下之大 | 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