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概括分析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从前的文学观念与我们现在的文学观念很是不同。他们以为文学的唯一作用只是“载道”。但我们认定文学广大无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材料概括分析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从前的文学观念与我们现在的文学观念很是不同。他们以为文学的唯一作用只是“载道”。但我们认定文学广大无垠,是批评人生、解释人生的。在他们的旧观念下,多少真正的文学为旧观念所压迫,竟失去了它们的真价值,而为一般人所轻视。最可怜的便是小说,他们亦读小说、做小说,爱小说,但却始终拿消闲的态度来对付小说,以为小说是不能称做正宗文学的。他们以为小说是“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君子弗为也”。 他们虽然轻视小说,但是他们仍旧是很迫切地要知道他人的感情与动作,他们受了生之压迫,感受生之苦痛,仍旧很迫切地要求安慰,要求同情。他们仍旧向小说家喊道:“请你们安慰我,使我乐,使我忧,使我歌,使我泣,使我富于情绪,使我梦,使我笑,使我震动,使我饮泣,使我思量。”(莫泊桑语)所以仍旧差不多是无一人不读小说。小说仍然存在,并且很有势力。 有许多人虽然受了旧文学的观念的束缚,但是所为“道”也者,究竟敌不住情感。他们自身领会了人生的意义,看清楚了人生的真相,创造的冲动永久催促他们,同情的血流,继续在身体里鼓荡,所以仍旧有好小说出现。 (节选自瞿世英《小说的研究》) 小题1:旧观念下一般人是如何看待小说的?请简要概括。(5分) 小题2:第2段中,为什么说“小说仍然存在,并且很有势力”?(4分) 小题3:最后一段中所说“好小说出现”的条件有哪些?(6分) |
答案
小题1:地位低,不属于正宗文学;不能载道,只能用来消闲;作者为街谈巷议者,而非君子。5分。答出1点得2分,答全3点得5分。 小题2:因为小说能满足人们对人情世态的了解;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同情。4分。每点2分。 小题3:作者有对人生的领会与思考,有创作冲动和悲悯情怀。6分。每点3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找出本题相关的答题范围,也即答题区间。读了文章,就可找到本题的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在这一段中找出关键的句子或语句,而这最关键的语句便是这一段中最后两句话:“最可怜的便是小说,他们亦读小说、做小说,爱小说,但却始终拿消闲的态度来对付小说,以为小说是不能称做正宗文学的。他们以为小说是‘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君子弗为也’。 ”对此进行取舍,就能概括得出答案了。 小题2: 试题分析:这一句,是在文章第二段的末尾。因此,理解这句话,就要看看本段所写的内容,也即要概括本段的大意。对此,可抓住本段的中心句,也即本段的段首句。 小题3: 试题分析:这句话前面的一句是“他们自身领会了人生的意义,看清楚了人生的真相,创造的冲动永久催促他们,同情的血流,继续在身体里鼓荡”,这应是本题的答案所在。但决不能照抄,需用自己的话结合这句话中的相关词语来组织答案。如“领会”“创造的冲动”等词可直接使用,而“看清楚了人生的真相”“同情的血流,继续在身体里鼓荡”会用自己的话把其中的意思揭示出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走失的老井 ①老家村中,有一口老井,听上了岁数的老人说,这口井还是在清光绪年间打的呢,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②老井呈圆形,井径约三尺,井深五六丈,井壁用青石砌成,由于年深日久,井壁的青石上都已长满了青苔,呈黑绿色。井台上,两根呈十字架的圆木托起一个圆圆的木制辘轳,插一根半弓形的棹木棍,算是辘轳把儿,柳罐斗子上系一根井绳垂于井下,用力摇晃辘轳,井绳便在辘轳上一圈一圈地缠绕,稍顷,一桶水便打了上来。 ③井的旁边有一棵合抱粗的大柳树,树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喜鹊窝,喜鹊一家就常年住在这里。 ④大柳树饱含一脸的沧桑,枝桠遒劲,扭曲着婆娑向上,夏日,给人们遮上一地阴凉,秋天,又落了一地鹅黄。 ⑤大柳树的旁边,照样用两根呈十字架的圆木托起一个长长的木槽,是用来盛水饮牲口用的。夏日里,每当老饲养员饮完他的牛们马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常见一群群燕子飞来戏水。还有那一群群喜鹊、乌鸦也时常光顾,站在水槽的边沿上,一边喝着水,一边说着村子里刚刚发生的事儿。 ⑥老井,幽深的井底,犹如一面镜子,白天流过天上的云,夜里数过银河里的星,百多年来,和老树依偎在一起,用它们穿透时空的眼,时刻注视着村庄的古往今来。用它们清冽的甘泉和一栖的荫蔽也给村庄的泥墙草盖、土路荒坡平添了几多凉意和灵异之气。 ⑦清晨,一声鸡啼,小村就掀开了一天的门帘儿。 ⑧只听到朦胧的村街上,到处传来吱吱扭扭的水桶摇动声,只一会儿,就见井台边站满了挑水的人们。老饲养员总是最早牵着他的牛们马们来到井台上,这时候,不管谁来得多早,都要让给老饲养员,等到老饲养员饮完他的牛啊马的,方才能轮到人们打自家的水。 ⑨饲养员也不客气,松开辘轳把儿,任凭柳罐斗子一路惯下到井底。稍等片刻,感觉到井绳僵直有下坠感,就知道水已打满,慢打逍遥地向上摇动着辘轳,一边摇着,一边还和人们搭讪说着话儿,任凭那井绳在辘轳上排列缠绕。 ⑩水打上来了,老饲养员拎着柳罐往水槽子里一倒,那牛们马们便争先恐后地抢着喝水。 11这个时候,人们放下水桶,把扁担横在两只水桶上,一屁股坐在扁担上。带烟的,掏出烟纸,慢打逍遥地开始卷烟;没带烟的,看到别人在卷烟,也从腰兜里把纸拿了出来,用手捋了捋,往带烟的跟前一凑,自然,那个带烟的也就捏了一小捏烟放在没带烟的那个人的纸上。于是,人们一边抽着烟,一边南朝北国,古今中外地侃着大山。 12是啊,人们整天起早贪黑地忙碌,除了吃饭睡觉,很可能这工劲儿是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吧,所以,尽管老饲养员动作很迟缓,人们也不去催促他,但愿老饲养员慢些,再慢些…… 13太阳冉冉升起,人们把欢乐洒满了井台,小村也被这欢声笑语荡漾着。男人们把一桶桶水挑回家,把一个个踏实的日子从井台上挑回,女人们开始煮饭,苞米粥,大饼子,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山野菜,照样,煮出一锅锅的温馨。 14贫穷的生活里也有悠然自在,舒心惬意,就因为村外有田,村里有井,他们一代又一代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厮守着村庄,厮守着老井、老树,厮守贫穷而又温暖的家,苦中作乐,直到生命凋谢。虽然隔三岔五地歉收,米缸里也时常见底儿。 15应该说,是老井、老树浇灌、荫泽了一方乡村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生存理念。 16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日益腾飞,乡村的生活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其生活节奏也在逐步加快。看到人们都已用上了压水井,老井自知没趣,忽一日,老井忙完了自己的事之后,也没问问乡亲们还有没有啥事儿,就鸟儿悄地携着那棵老树一起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17离开故乡已多年,记忆中的老井和老树依然在梦里萦绕着。它们不仅仅是浇灌、荫泽了一方乡土文化,也时时刻刻地在滋润着我干涸的思维。 18如今,老井、老树真的不复存在了,昔日井台上挑着水桶的人们大多早已作古,井台上人们的笑声,还有那悠悠的辘轳声,早已被岁月的风吹散。 19清晨,喜鹊夫妻飞来,叽叽嘎嘎,叫着喊着,盘旋着,因为,它已找不到它们曾经栖息的家园。 20黄昏,一只乌鸦口渴了,只见它站在曾经的老树遗骸上,凝望着这片土地,凝望着村庄一动不动,因为,它已找不到曾经的那口井…… 21老井,从村庄里走失,从人们的亘古思维里淡出,就像一个盲人的一双眼睛,深深地凹进故乡的泥土里,湮灭在曾经的家园,让我们从此再也找不到一汪有根之水。 22我在想,没有井的家园,是不是少了点儿什么?井的概念是不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记忆?如今那些要出外谋生的年轻后生们,当他们一个个离开家园,是否还算“背井”离乡? 23哦,走失的老井、老树,还有那远去的辘轳声…… 小题1: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本篇散文融回忆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 B.本文选取平常的乡村意象——老井,对老井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并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手法。 | C.作者以细节描写描绘出了自己熟悉但又毫不起眼的民俗民风,着力刻画了故乡人文和地理的风貌,凸显的是老井浇灌一方乡村文化。 | D.出外谋生的年轻人无法 “背井”离乡说明农村传统的生命状态、田园生活的朴素与美好,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在日益消失。 | E.老井见证了人们的生活,也铭刻着人们的记忆,而文章对大柳树进行了浓彩重抹的对比描写,进一步突出了主题。 小题2:请简要概括①②段的内容,并分析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小题3:请分析1920段的表达特色。(6分) 小题4:读了题目“走失的老井”,再联系全文,你赞成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倾向吗?为什么?(6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比特币是什么 2009年,一个名叫中本聪的神秘黑客率先提出了“比特币”这个概念,并描述了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创造一种“秘密货币”的方法——比特币不由某家公司或某个央行发行,也不与任何现实货币挂钩,却可以用来购买现实世界中的物品和服务。 这位黑客不是在写科幻小说。很快,这种虚拟货币就出现并开始被交易了。 只要你有电脑,你就能发行比特币。形象地说,比特币是由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计算机“挖矿”而得的。如果你想要获得比特币,只需要安装一个挖矿软件,你的计算机就开始进行大量运算,这就是“挖矿”了。 而所谓的“挖矿”,意思就是解题。比特币系统会不断地给玩家的计算机提供所谓的“苦力题”——即毫无捷径可循,全靠卖苦力死算的题目。谁先做出就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新货币——相当于发行了这一数量的货币。然后你可以保留这些货币,或者卖掉,换取现金。 不管用哪一台电脑挖矿,在比特币诞生初期都很容易获得50个比特币。而现在,随着参与“挖矿”的人越来越多,即使安装了挖矿软件,也找不到挖矿的界面了。现在的“矿工”一般都通过特殊方法,组成矿工行会,大家一起挖。 一开始,1美元可以买1309.03比特币。然而,这种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目前,1比特币的价值已经远远大于100美元了,这种涨幅是任何投资产品都无法相比的。 因此,比特币发烧友越来越多,不仅出现了希望出售祖宅以换取比特币的疯狂粉丝,甚至还有人喊出了比特币是“全球经济最后的避险天堂”。这样的口号虽然夸张,却也是因为比特币的存在本身便颇为科幻——它不由任何政府、企业或银行创办,没有规则,却可以真实交易,是全世界最安全的一种货币。 原因有二。首先,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原理类似于现在的迅雷下载。这样的传输意味着整个网络便是比特币的支付系统,它并不需要像其他虚拟货币一样有一个支付中心。因此,只要互联网还存在,可以说你手里的比特币就是安全的。 其次,比特币是有限的,具有极强的稀缺性。根据算法规定,该货币系统的发行速度会越来越慢,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之内。所以,通货膨胀这种事对比特币系统来说是不存在的。 此外,比特币还有其它特点:无法追踪、不用纳税、交易成本极低等,所以比特币还有幸成为了走私、洗钱与非法交易的最佳工具——没错,在互联网时代,“赃款”可能不再是黑色行李箱里的整捆美元,而是一些存在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只需轻轻点动鼠标便能完成交易。 小题1:下列对比特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比特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创造的一种虚拟货币。 | B.比特币不由某家公司或某中央银行发行,却可用来购买现实中的物品和服务。 | C.比特币可以由遍布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通过“挖矿”而取得。 | D.只要你在计算机上安装一个挖矿软件就可以获得比特币了。 | 小题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谁先做出比特币系统给玩家的计算机提供的“苦力题”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 | B.不管用哪一台电脑一开始都很容易获得50个比特币。 | C.比特币由一开始的1美元兑换1309.03比特币,到目前1比特币兑换超过100美元,涨幅非常巨大。 | D.因为比特币不由任何政府或银行创办,没有规则,却可以真实交易,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网络虚拟货币,所以是全球经济最后的避险天堂。 | 小题3:下列不能说明比特币比较安全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A.整个网络是比特币的支付系统,它无需像其它虚拟货币一样有一个支付中心。 | B.比特币是有限的,具有极强的稀缺性。 | C.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它无法追踪、不用纳税、交易成本极低。 | D.比特币货币系统的发行速度会越来越慢,之后,比特币的总数量为2100万个。 |
|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放心不下 〔1〕她患了肺癌,住了院,做了手术,手术后,医生说她癌症晚期,在人世间的日子,也就一个月了。起初孩子们忍着悲痛,不愿意把这消息告诉她,可越掩盖她越怀疑,因为从女儿的眼睛里,她已经读到了她的病情。到她的男人真正把病情的真相告诉了她时,她倒平静下来。死,她倒不怕,人早一天或晚一天,都要死的,这只是个早晚的问题。可目前,她不愿死,也不能死,因为她还放心不下她的男人:他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照顾自己,他有高血压,连按时吃药都不知道。 〔2〕他就是这样一个书呆子,几十万字的书,能写;可连热了减件衣服、冷了添件衣服都不会。这衣食住行,一切都得她操心。一次,单位要她去外地出差,她就去了三天,可回来,家里锅、碗、瓢、勺都翻了天。大女儿在外地工作,生孩子的时候,她去了一个月,家里便去了电话,说老头子高血压病犯了,住了院,她急急忙忙地回来,到了医院,据医生说,老头子这病,就是不按时吃药闹的。你看,她离开一天行吗?她想,在她的有生之年,得教会他做饭、洗衣,按时吃药,他知道自己照顾自己了,她再去死,到那时,她死也瞑目了。 〔3〕在住院的日子里,本来医院的饭菜很好,汤汤水水的都有,可她不吃,她要让他送饭,让他亲自做了饭给她送来。她要吃他炒的菜、熬的鸡汤,尽管他做得不好吃,她也要他来做。 〔4〕他第一次送的小米饭,有点糊味了,她仍说好吃,好吃。他含着泪,看着她把饭吃了。 〔5〕他每次送饭来,她都忍着疼痛,问他,衣服洗了没有?药按时吃了没有?老头点点头。 〔6〕老头知道他的用意,便有意地穿上件新洗的衣服让她看,她看了,那苍白的脸上,便泛上一丝的笑。 〔7〕女儿知道了,便说,爸爸的衣服我来洗,饭我来做。她说,还是让你爸自己做吧,自己洗吧。你们上班,时间有限,再说,他自己会做了,我死了也放心了。 〔8〕这些,老头心里明白。 〔9〕她在医院里住了20余天,便出院了。回家来,他还忙着培养老头的自立能力。他做饭,她亲自看着他往锅里添水,添几碗水,放多少米,米熬到什么时候才好吃,她都告诉他,这是她平时的经验,她像一个老师教小学生那样,耐心的细心的,看着他炒菜、洗衣,每天都提醒他吃药…… 〔10〕饭菜、洗衣,学得差不多了,可就是,那高血压的药,他总忘了吃。 〔11〕她想,我还是不能死啊! 〔12〕夜里,老头躺在她的身边,深情地说:“其实,做饭、洗衣,我早就学会了。可我知道,你总牵挂着我,就不离开我。有个心理学家,曾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二战时集中营的人,自然死亡中毫无牵挂的占多数,而那些牵肠挂肚的人大都活下来。我总希望你牵挂着我,始终不离开我……” 〔13〕女人笑了,她因放心不下他,她竟然,熬过了预死期,一个30天,又一个30天,转眼已过了五十个30天了,老天,竟然,让她奇迹般地活下来! 小题1:梳理小说情节并概括要点。(4分) 答: ---------------------------------------------------- 小题2: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女人”的形象特点。(6分) 答:----------------------------------------------------- 小题3:结合上下文,赏析划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小题4:请从人物形象、主题两个角度赏析第(12)段的妙处。(8分) 答:------------------------------------------------------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达尔文“在”中国 《天演论》 1897年底开始公开发表,其译者是“维新派”大思想家严复。他翻的是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但却没有遵守最重要的翻译原则一一忠于原文,而是在原作的基础土,添加了许多“私货”,以至于连原作者本身的学术立场都变了味道。 1895年中国惨败于中日“甲午战争”是严复动笔翻译《天演论》的直接动因。当时,有不少中国人急于寻求答案:“我们怎样才能生存下击?”而在此前的两场“鸦片战争”中,隔海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日渐破损的大门,迫使新式知识分子心脑激荡:“我们怎样才能变得强大?”一批“先觉者”开始睁开双眼重新看世界,掀起以“自强”为口号、传播与借鉴西方思想与做法的洋务运动,建起兵工厂,有了自己的新式海军,并向海外派出留学生……但没过40年,中国“居然”在甲午战争中输给了此前并未放在眼里的日本,中华民族又被推到了危亡的紧要关头。从前的失败,很多中国人还以为是源自西方人的船坚炮利,可当自己也有了船和炮时,结局却依然还是败!这种空前的刺激、失落和国危民困的切肤之痛与忧虑,唤醒了曾在英国学习海军课程的严复,使之决心把达尔文的学说推介到祖国来。 可被他“看中”的赫胥黎是坚定的生物达尔文主义的维护者,同时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坚决的反对者。他不主张把自然界的法则类推到人类社会,其《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后半部分明确讲述“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不适用进化竞争的规则”,但这一部分被严复断然删掉了。 达尔文进化论当中,自然界通过自然选择、弱肉强食等方式,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由此说来,进化论似乎是“强者”的福音,一些社会达尔文主义拥护者用它来为社会不平等、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正名;但严复试图拿物种灭绝的“威胁论”棒喝赢弱的中国,将弱者的奋起作为核心内容。这也使达尔文进化论转换成一种“政治学语境”中的理论。 “我们现在来看严复那个时代,提出变化与变革,其实非常难,很容易被看成是要‘造反’。”当年严复在给皇上的奏折里,痛陈革新的必要、中国的弱小,他的感觉和当时中国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一样—一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是弱国了,于是严复要向国人传播变化是“天道”的观念,从而呼吁社会要进行改革,对外强要起而抗争。“中国人最终确立变革和革命的合法性,和进化论的引入有很大关系。” 《天演论》的影响力“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另一位领袖梁启超成为达尔文最重要的中国传播者。当时,一个名为“***”的小孩儿,也开始接触到梁启超的理论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后与同学成立了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的青年组织。10多年后,一个叫“胡宏梓”的年轻人改名叫“胡适”,取“适者生存”之意,不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节选自《北京周报》2009年48期。有改动) 小题1:下列不属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原因的一项是( )A.甲午战争火败,中华民族又被推到危亡的紧要关头,强烈责任感促使严复翻译《天演论》。 | B.进化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可改造为激发弱小民族努力革新、奋发图强的思想武器。 | C.在当时呼吁改革很容易被看成是要“造反”,通过宣传进化论可以使呼吁改革具有合法性。 | D.严复曾经在英国留学多年学习海军,因此他英语娴熟,了解新知,了解达尔文进化论学说。 |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关于“私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国家危亡、人民贫困屈辱的切肤之痛与忧虑和救亡图存的激情、勇气。 | B.删掉《进化论与伦理学》中人类社会“不适用进化竞争的规则”的内容。 | C.传播变化是“天道”的观念,呼吁社会要进行改革,对外强要起而抗争。 | D.拿物种灭绝的“威胁论”棒喝赢弱的中国,将弱者的奋起作为核心内容。 |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严复将进化论这一生物学理论,转换成为“政治学语境”中的理论,社会意义超过了其科学意义。 | B.严复认为进化竞争原则适用于人类社会,但他的立场和一些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拥护者的立场相反。 | C.1897年《天演论》的发表,把进化论推介到中国,产生了极大反响,从而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 D.《天演论》激励无数志士仁人探求抵抗外强、振兴中华的救国之路,其影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8分) 只要眼睛里还有蓝天 兰心 ①人们常常爱将“遗憾”两字挂在嘴边。 ②遗憾,一个颇为伤感的字眼,令人心碎; ③十多年前的一个茫茫暗夜,津浦线的特快列车在广阔的华北平原上奔驰,在车厢黯淡的灯影下,我凭窗而坐,凝望着那一棵棵如风掠过的白桦树,蓦地,“遗憾”这两个字扑进眼帘。就在这一刹那,我在人生交叉点上作了一个重要的抉择。而在往后的岁月里,因为这个决定,又引起了种种不同的遗憾,却是始料不及的, ④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⑤一位美国宾夕法尼亚艺术学院的教授,在不惑之年,竟然尝试去实现童年梦想,他不惜放弃优职高薪,从养狮开始到驯狮、驯虎豹。最终成为美国一代马戏大师。当他向万千观众致谢时,盈泪的双眼,令他看不清那无数个兴高采烈的欢颜。在舞台探照灯的照耀下,他的梦想实现了,事业达到了顶峰。然而,这期间,结婚十几载的妻子固无法理解他的行动,离开了他。生命,最终留下了遗憾。 ⑥每个人都有自己遗憾的故事。 ⑦当我们站在母亲的墓前,咀嚼着“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哀时;当空间与时间的不吻合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时;当一段美丽的情缘,最终刻在心坎上的,只是惆怅的回忆时;当滚滚红尘中,寻觅到一张亲切的面孔,却又在擦身而过的瞬间消逝时;当逝水年华,岁月蹉跎,留下了一个个苍白、空虚的即记时……遗憾带来的况味,竟是如此悲凉、无奈。在这一瞬间,世界变得残缺不全,我们仿佛成了生命的弃儿,缘于那神秘的玄机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⑧叔本华说过,人们就像那些炼金者,原指望炼出金子,谁知却往往发现了一些更有价值的事物,如火药、药、化学化合物和一些自然原理。从这个角度去说,当人们感到遗憾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出现。芳心虽然憔悴,灵魂却更为坚强。 ⑨谁说遗憾不是一种苦难?而在诗人的眼里,苦难也是美丽的。有遗憾,就意味着有惋惜、有追悔,心儿念念不忘的,仍是对憧憬的追寻,生活中也可能出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哀莫大于心死,一旦伤痕化为云烟,深深的遗憾也不会来光顾心房了。 ⑩一位朋友、夫妇俩年轻有为,事业有成,在上天的眷顾下,人生已经太完美,夫复何求之际,却令人感到寂寞,没有新鲜感可言。我想,他的遗憾,恰恰是因为没有遗憾吧? (11)遗憾,令人流泪,也令心灵更加温柔。世上再没有一种东西,让你能如此快乐而忧伤。只要我还有一双眼睛,这眼睛里装满了如洗的碧空,天色蓝得让瞳仁里满是细碎的小蓝点在跳跃,人生就依然有希望。那已逝去的无数个遗憾,点缀了平淡的日子;涟漪过后,更留下点点余韵,回味无穷。 (12)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遗憾不啻是一串串省略号,空白之处,蕴含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人生是一出音乐剧,遗憾不啻是一个个休止符,无声之中,酝酿着新的活力!瞬间的寂静,凝聚起下一个乐章的序幕。 (13)我想,遗憾,在生命的历程里,扮演的,恰恰是这样一种角色吧? 小题1:文章开头从“我”的经历和“艺术学院教授”的故事谈起有何用意?(4分) 小题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芳心虽然憔悴,灵魂却更为坚强。 (2)一旦伤痕化为云烟,深深的遗憾也不会来光顾心房了。 小题3:第八自然段中,作者引用叔本华的说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章第10自然段写一位朋友夫妇二人的完美人生时说:“我想,他的遗憾,恰恰是因为没有遗憾吧?”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一观点?请结合文章和生活经历谈谈你的理解。(6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