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 杨明伟 ①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保守主义的理解有许多的歧义,将它与“保守”一词视为一体,因而“守旧”“反动”“悲观”“顽固”“僵化”等都和保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论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 杨明伟 ①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保守主义的理解有许多的歧义,将它与“保守”一词视为一体,因而“守旧”“反动”“悲观”“顽固”“僵化”等都和保守主义发生联系,保守主义则被曲解为拒绝变革、无条件的集权与树立政治权威,甚至认为保守主义就是主张原封不动的保守旧的文化传统。其实,保守主义与保守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保守是一种守旧拒新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愿看到任何形式的剧变,无论急速前进还是大步倒退。而保守主义中的“保守”是与“激进”相对应的,而不是“进步”,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本身,只是反对以激进方式来取得进步,面对进步,它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 ②保守主义应被称为“守成主义”——把人类历史上已经取得的成就牢牢守住,“保”就是保持现状与稳定,“守”就是守住传统和秩序。因历史背景的不同以及策略的需要,保守主义有着种种不同的历史面相,但是其基本主张是要求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同时反对社会的重大变革。 ③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如下: ④社会连续性原则。保守主义视域中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因此,保守主义主张人类社会要同过去保持连续性,面对社会的变革,它采取的是逐步进行的审慎态度并且尽可能不去打乱原来社会的正常秩序。从一般意义上说,保守主义总是坚持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坚持传统文化可以转化为现代因素,主张传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底版,反对激进的变革。认为 “所有伟大的民族都是保守的,他们缓慢地相信新鲜的事物,在实际当中对于错误极具耐心,深深地而且永远地确信,一度建立起来并长期被看作是公正和终极之物的法则与习俗是伟大的。”因而,保守主义始终相信“人在历史中,人是历史的,人就是历史”。对于人类历史上所取得的经验以及人的尊严和价值应该保持尊重,任何有关人类社会的变革只能是渐进而审 慎的进行。认为“制度和道德,语言和法律,是通过一个累积的过程进化而来的。只有在这个自我意识的历史框架内,人类社会才能成功地运转。” ⑤传统原则。保守主义认为,传统的基本含义是指过去流传下来的东西,是历史的一种“积淀”,并在时间向度上能够重复出现。认为“传统指的是从过去传达到现在的惯例和礼 仪。”相信“传统总是有连续性的,而且一定有连续性……这些连续性应该描述得像一条流动的河。”主张尊重传统就是对人类整体的文明成果和群体长期积淀下来的习俗的尊重。认为对传统的敬重并非是盲目守旧,不思进取,而是人们通过经验感悟到,传统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是人类多少代祖先智慧的结晶。保守主义认为“传统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是各种类型革命的对象,是所谓‘进步’的障碍。”“不管人们是否喜欢,传统总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现实”。波普尔相信,传统强调我们的信仰在任何时候都主要来自继承,而不是自己的创造。 ⑥审慎原则。最为保守主义所厌恶和痛恨的就是以激进方式进行的社会改革,因为激进的改革最容易使社会走向崩溃,故保守主义主张谨慎的改革,特别强调谨慎是政治家的首要美德。柏克在《自由与传统》一书中写到:审慎,在所有事物中都堪称美德,在政治领域中则是首要的美德;审慎将引导我们去默许某些有限的计划,而不会引导我们去大力推行无限完美的计划。在国家发生的所有变革中,中庸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不仅和平友善,并且强大有力。这是一种精心选择、调停纷争、妥协互让、促进和谐的美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审慎之所以成为社会变革的一种必要美德和态度是与保守主义对人的认识有关的。在保守主义看来,人的理性是不完善的,有着无法避免的局限性,因而通过人的理性获得的知识同样无法避免其局限性,人的知识不仅具有局限性而且会出错,甚至会经常出错。 (选自《人民论坛》,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保守主义源自保守,它是与 “激进”相对应的,它并不反对进步本身。 | B.保守主义的基本主张是维护社会现状和历史传统,不主张以激进的方式取得进步。 | C.尊重人类历史上所取得的经验以及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类社会的变革就能渐进而审慎的进行。 | D.保守主义认为传统是各种类型革命的对象,是进步的障碍,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 E.审慎之所以成为社会变革的一种必要美德和态度,是因为人的理性是不完善的,有着无法避免的局限性。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A.“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推翻一切旧文化从而建立新的文化,是激进的表现,与之相对的主张都属于保守主义范畴。 | B.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苏轼丰富了它的表现内容,使其在宋代成为主流。这说明我们的进步主要来自于继承。 | C.孔子学院秉承孔子 “和而不同”的理念,在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受到广泛的欢迎,这是保守的价值的最佳证明。 | D.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我们秉承的一个原则“摸着石头过河”,其实就是盲目冒险,不符合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 | 小题3:请分别指出“人在历史中,人是历史的,人就是历史”三个分句的意思。(4 分) 小题4:201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说:魔幻现实主义对我的小说影响非常大,我借鉴了马尔克斯的魔幻叙事风格,尝试从全知全觉的角度去写作,但绝没有照搬。 依据文意,分析莫言的做法符合保守主义的哪些原则。(4 分) |
答案
小题1:BE 小题2:B 小题3:①“人在历史中”指人类社会要同过去保持连续性。 ②“人是历史的”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多要承继传统。 ③“人就是历史”指人类社会可以建立起伟大的法则与习俗。 小题4:①符合社会连续性原则。因为莫言吸收马尔克斯的写作风格,这种做法将传统的手法转化为现代因素,尊重了别人的经验和价值。 ②符合传统原则。因为马尔克斯的写作风格,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莫言进行了借鉴。③符合审慎原则。因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莫言没有全盘照搬,而是有所选择。 答对①点 1 分,答对②点 1 分,答对③点 2 分。没有根据文意分析,不得分。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E(A 保守主义与保守没有必然联系。C 误将并列关系理解为因果关系。D 不是保守主义认为,而是人们关注的原因。) 点评: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小题2:试题分析:B(A 保守主义并不反对进步本身,只是反对以激进方式来取得进步, 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相对的应该还有保守的主张和反动的主张。C 结论有误,不是保守,是保守主义。D 错,“摸着石头过河”符合审慎原则。) 点评:该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 小题3:试题分析:从段中“因而”可知答案在前,而前面共有三句话。“人在历史中”侧重在“连续性”、“人是历史的”侧重在“传承和转化”、“人就是历史”侧重在“确信”。 点评:文中的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我们做这一类的题,最好参照选项在原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并逐字加以对照。如果表述不同,我们要看看它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表述不同,意思也不同,即可选出答案。 小题4:试题分析:“传统指的是从过去传达到现在的惯例和礼 仪。”相信“传统总是有连续性的,而且一定有连续性……这些连续性应该描述得像一条流动的河。”主张尊重传统就是对人类整体的文明成果和群体长期积淀下来的习俗的尊重。这里面莫言借鉴了社会连续性和传统性的原则,另外还符合审慎原则。因为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莫言没有全盘照搬,而是有所选择。 点评: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 |
举一反三
农民 张羊羊 ①在我活着的亲人中,奶奶是唯一的纯粹的农民。她没有读过书,一辈子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好像一辈子也没能用得上自己写名字。我曾经这样写过她,“我的祖母,这个没裹小脚的老太婆/听不懂普通话喊她的名字/曾颠倒着我的教科书,绕过父亲的屁股/把隔了二十年的巴掌重重落下”。我并没有对她怀有一丝的不敬,而是对这个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的人的无限敬意,没有她无怨的付出,就没有我们在家族谱系里的光荣。我觉得她是会写字的,她是用脚印在土地上写字。那字的厚实和美丽,远远胜过我所有习得的东方书写。 ②在乡下,只剩我奶奶一个人住在那里,只有她不愿意离开那个在我看来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那里真的没什么了,除了和城市不远的阳光、雨水和天气,我想她离不开的大概是她的耕作记忆。离开这些记忆,她无法适应其他的生活。在她眼里,昔日平原上生态系统的繁荣仿佛还没有变成过去时:稻草、麦秸烧成的灶膛灰正扒入簸箕,铺向潮湿的羊圈,羊吃剩的草料和粪便组成了农业中国原始的绿肥,喂养着麦地和水稻田。 ③奶奶似乎看不见那些崭新的“补丁”,越来越多的补丁把以前的部分衬托得看起来更像补丁,她看见的是乡村这件衣服上最后的布料:自留地(富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基本以小个头块为主,用以种植瓜果蔬菜自给),奶奶很满足国家给她的这块乐土。自留地虽然在屋子外面,好像也在屋子里面,她觉得这地就是她的。她还在这块比我童年时玩的七巧板大不了多少的土地上,继续播种子,收获着四季的蔬菜,她觉得这比和儿孙生活在一起更重要。如果还有其他留下来的原因的话,就是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她在自留地里撇了几平方米出来,除了为子孙的拜祭留下一些清晰而宽敞的线索外,她顺便提前在他的右侧安顿好了,她觉得那里就是她的归宿。 ④每年撕下月历的第十一张,一年又剩得空荡荡的了。每年的空荡荡依然在一个简单却又粗暴的“拆”字动作里,刈断着生殖,长高的是那些银行、医院、写字楼……奔流不息的长江两岸,对称地长满了中国农民无可奈何的表情,我见过无数张,其实就是同一张,那是奶奶衰弱的脸。无论是那只独来独往的翠鸟,还是群居的麻雀,我总能看到被风吹得凌乱的羽毛,看见它们眼睛里弥漫的在故土之地不该出现的旅人般的仆仆风尘,以及基本生存的艰辛里失去的从容。关于我的故土,八十年代开始有了记忆的我有幸经历了二十年间病变般分娩的疼痛,这也可以说是某种不幸。我仿佛目睹着无辜的生母忍受着这个国家多年前的一种律法:凌迟。 ⑤奶奶,你只是一个农民,在我活着的亲人中唯一的纯粹的农民,你知道土地病了吗?土地喊疼,野花梦见了它的尖叫。土地病了,没有看病的诊所,没有看病的好大夫,土地究竟生了什么病?奶奶,你以前老给我讲故事,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我也想给你讲个故事,让你明白土地生病的道理。我想啊想,我想起从前有个皇帝,是梁孝元皇帝,他写了一本书,那书的名字叫《金楼子》,书里有个故事,故事说: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奶奶,如果你想想这个时代,把故事里的羊换成土,你想想,是否也知道土地生了什么病?我想来想去,你还是不会明白的。 ⑥奶奶,你看你没出息的孙子,用这么文绉绉的话,欺负没读过书的你。所以,我只能说“跟随你咳嗽的,还有那两只/大个子的喜鹊/奶奶,它们是孝顺的子孙/我们都变成了客人”,它们永远爱你和你身后曾经的田野,那种力量让我逼视自己时感到这些年使用汉语的羞愧。 选自(《散文》2012 年 5 期) 小题1: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 分) “越来越多的补丁把以前的部分衬托得看起来更像补丁。”(2 分) “我见过无数张,其实就是同一张,那是奶奶衰弱的脸。”(2 分) 小题2:奶奶作为一个纯粹的农民,具有哪些特点? (5 分) 小题3:本文借写奶奶这位在我活着的亲人中唯一的纯粹的农民,表达了作者深刻的用意,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
托尔斯泰传 [法]罗曼·罗兰 ①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只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更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是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②我懂得,托尔斯泰在我的精神上将永不会磨灭。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托尔斯泰的译本在所有书店中同时发售,而且是争先恐后般的速度与狂热。1885至1887年间,巴黎印行了《战争与和平》等很多作品。在几个月中,几星期中,我们发现了含有整个的伟大的人生的作品,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簇新的世界的作品。 ③那时我初入高师。我和我的同伴们,在意见上是极不相同的。在我们的小团体中,有讥讽的现实主义思想者,如哲学家乔治·杜马,有热烈地追怀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诗人,如舒亚莱,有古典传统的忠实信徒,有司汤达派与华格耐派,有无神论与神秘主义者,掀起多少辩论,发生多少龃龉;但在几个月之中,爱慕托尔斯泰的情操使我们完全一致了。各人以各不相同的理由爱他:因为各人在其中找到自己;而对于我们全体又是人生的一个启示,是开向广大宇宙的一扇门。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家庭中,在我们的外省,从欧罗巴边陲传来的巨声,唤起同样的同情,有时是意想不到的。有一次,在我故乡尼佛纳,我听见一个素来不注意艺术、对于什么也不关心的中产者,居然非常激动地谈着《伊凡·伊列区之死》。 ④我们的著名批评家曾有一种论见,说托尔斯泰思想中的精华都是汲取于我们温暖的浪漫派作家乔治·桑和维克多·雨果。不必说乔治·桑对于托尔斯泰没有影响,托尔斯泰是决不能忍受乔治·桑的思想的,也不必否认卢梭与司汤达对于托尔斯泰的实在的影响,总之把他的伟大与魅力认为是由于他的思想而加以怀疑,是不应当的。他的力量并不在于思想本身,而是在于他所给予思想的表情,在于个人的素养,在于艺术家的特征,在于他的生命的气息。 ⑤不论托尔斯泰的思想是否受过影响,欧罗巴可从没听到像他那种声音。除了这种说法之外,我们又怎么能解释听到这动人心魄的音乐时所感到的情绪的激动呢?——而这声音我们已期待得那么长久,我们的需要已那么急切。流行的风尚在我们的情操上并无什么作用。我们之中,大半都像我一样,只是在读过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之后才认识特·伏葛著的《俄国小说论》,他的赞美与我们的钦佩相比已经逊色多了。单是赞赏作品是不够的,我们生活在作品中间,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的作品了。我们的,由于他热烈的生命,由于他青春的心。我们的,由于他苦笑的幻灭,由于他毫无怜惜的明察,由于他与死的纠缠。我们的,由于他对于博爱与和平的梦想。我们的,由于他对于文明的谎言加以剧烈的攻击,也由于他的现实主义,由于他的神秘主义,由于他具有大自然的气息,由于他对于无形的力的感觉,由于他对于无穷的灵感。 ⑥这些作品之于今日,不亚于《少年维特之烦恼》之于当时:是我们的力量、弱点、希望、恐怖的明镜。我们并未考虑把这一切矛盾加以调和,把这颗反映着全宇宙的复杂心魄纳入狭隘的宗教的与政治的范畴;我们不愿效法人们,学着浦尔越(Paul Bourget)于托尔斯泰逝世之后,以个人的党派观念去批评他。仿佛我们的朋党竟能成为天才的度衡那样!…… 我们会顾忌到但丁与莎士比亚是属于何党何派的吗? ⑦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魄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联。 (选自《名人传》,有删改) 小题1:分析“这是 1886年,俄罗斯艺术的美妙的花朵终于在法兰西土地上出现了”一句的表达效果。(4 分) 小题2:在评价托尔斯泰时,文中提到了哪些不妥或错误的做法? (5分) 小题3:请从托尔斯泰的作品内容方面,概括作者 “托尔斯泰,我们爱他整个”的原因。(6 分) |
陈寅恪的精神与思想 刘斌 ①清华大学王观堂(王国维)纪念碑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固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一以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 ②碑文表现出陈寅恪对王国维辞世的痛惜和对其精神思想的推重。 ③ 陈寅恪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其思想是独特的、自由的;其人格是伟大的、极富个性的。他对中国历史所进行的整体性思考,他对中国学术所进行的深刻探究,他对中国文化的与众不同的审视,都是高标独立、卓尔不群的。他的博大深邃的学术研究,他的特立独行的学术精神,都是当前的中国学术界所缺乏,因之也是所特需的。 ④可以说,陈寅恪的一生经历了20世纪中国数不清的风浪,但他从不为形势所左右,始终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五四”以后,“全盘西化”论独尊一时,而他却以自己的勇气坚称“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面对喧嚣一时的政治思潮,陈寅恪做到不卑不亢,我行我素。虽然他有时迫于时势,噤不得发,但却无所畏惧,依然“论学论治,迥异时流”。并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加坚定了自己逆流而动的信念,所以在暮年的时候,他能欣慰地对世人宣称:“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⑤《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一书的封底上写着:“在20世纪的学术追问中,学者们以其超迈的胸襟为这个***动的世界留下了一座座学术思想的纪念碑,它赫然镌刻着:重建文化,再铸国魂。”陈寅恪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说到底与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实际是一致的。 ⑥1913年,陈寅恪在《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中写道,求中国学术之独立“实吾民族生死一大事”。对于当时学术不能独立的状况,陈寅恪十分悲愤,认为“吾国大学之职责,在求本国学术之独立”。1929年,他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这同时说明陈寅恪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陈寅恪游学各国,广泛接触西方文化。但在中西关系上,他坚持“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1932年,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郑重指出,吸收外来文化,“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收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他维护民族文化地位的态度,同样反映出所坚持的民族独立精神。 ⑦陈寅恪对中华民族学术文化的真情,和他的家庭分不开。他的祖父陈宝箴、父亲陈立三在戊戌变法时,在湖南实行新政,对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卓有成效。1937年7月,日本侵华军队进占北平,陈立三忧愤至极,绝食而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目睹父祖的行为,加之平时所受熏陶,自然培育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陈寅恪自1929年为王国维撰写碑文,到1964年完成《柳如是别传》,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并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这些都是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下完成的。为此,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献身学术,寻找重建学术文化的途径,才是他所能选择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是唯一的选择。 ⑧作为独具人格魅力的现代知识分子,陈寅恪还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1927年,王国维的逝世给陈寅恪以巨大的震动,而他在遗书中的“文化托命”,对陈寅恪的影响之大更是贯穿终生。陈寅恪在王国维的挽联序中也写道:“十七年家国久销魂,犹余剩水残山,留与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玄文奇字,谬承遗命伤身。”至此陈寅恪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即如何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如何以自己的学术研究,重新唤起国人对学术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中华民族。 ⑨基于这样的使命,陈寅恪首先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中古史的研究,因为在他看来,中古时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既有国家的大分裂,又有民族的大融合,同时,外有佛教思想的输入,内有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移植与交流,并且在以后数百年的分裂与动荡之中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于是从1927年开始之后的50多年间,他始终洋溢着“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生命热情,并以弘扬中华民族学术文化为使命,怀着其“终必振复”的信念,致力于学术研究。历大半个世纪岁月的消磨,陈寅恪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在近、现代的中国学者中无人能出其右。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 ⑩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使人们觉悟一种严肃的学术追求,一种理性的文化心态。陈一生守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的是凭自己的睿智和胆识,实践一条现代知识分子终将会走通的“续命河汾”之路,意欲建构自成一体的知识分子价值体系。虽然历史造成了先生之不幸,但其超迈的胸襟和独造的胆识在现代文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先生的风骨为后世学者所景仰,先生的思想也必将为后世学者所弘扬。 (节选自《陈寅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5分)A.把“碑铭”和“挽联序”联系起来理解,可以看出,陈寅恪认为:王国维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样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历经千年万载,与天地同久,与日月星争辉。 | B.“……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世,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从王国维的纪念碑铭可见,在陈寅恪看来,王国维的独立与自由精神是伟大而永恒的。 | C.“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一句可见陈寅恪对于自己的思想被旧文化所局限和禁锢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 D.陈寅恪一生尊崇道义和气节,在爱国、爱中华民族、爱学术文化的思想情感支配下以自己的残病之身,教书育人,笔耕不辍,探其根源,与他自幼的家庭环境分不开。 | E. 1929年,陈寅恪在北大史学系毕业生赠言中写道:“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这说明他认为应该坚守民族文化,抵制对外国文化的输入和汲取。 小题2:结合文本,具体阐释陈寅恪先生对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动因是什么。 小题3:文章结尾说“这种难能可贵的使命意识,使他不仅仅作为一个历史学大师而存在,更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而存在”。结合全文,具体阐释,陈寅恪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小题4:已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辞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闻的热点人物在社会上流行起来,有人说: “陈寅恪是了不起的,可惜我们学不来”,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
中国富豪与当代艺术的距离 马继东 5年前,我在香港参加一家国际拍卖行的春拍预展,同行的人里有一位内地的房地产老板——喜欢艺术品收藏的他,当时已连续几年进入福布斯中国富豪榜100强名单——参观的过程中,发生了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 这位老板先是在中国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展区驻足许久,并于自己心仪的作品前仔细观摩。之后在前往中国古董杂项区的途中,我们经过了中国当代艺术展区——看着周围陈列的几件“毛时代”痕迹的波普艺术与装置作品,他皱了皱眉头,明显加快了脚步,并低声说了一句:“这些东西送我我都不会要。” 说实话,我当时颇为吃惊他对于不同艺术门类爱憎分明的态度。但随后仔细一想,这位地产老板此前数亿资金购买的艺术品绝大多数来自近现代书画领域,此外还有青铜器与古宅等项目的收藏,似乎也很难将他与那些“符号特征”明显的当代艺术作品联系在一起。 故事里这位地产老板是六零后的“富一代”,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最先受益者。事实上,今天中国内地富豪榜上很大比例也都属于这一群体:他们年少时受父辈时代信仰的规范与熏陶,经历过社会的重大变革,经济转型初期富于冒险精神,多以矿业、地产等实业起家,认同社会道德与主流文化。 在囤积巨额财富后,他们中有多少人会购买艺术品?又都购买哪类艺术品? 近日发布的《2012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内地的千万富豪人数首次突破102万人,在接受调查的富豪中,31%表示喜欢收藏古代字画,13%喜欢收藏瓷杂,13%喜欢收藏当代艺术。 尚不清楚胡润调查采集的富豪样本有多少位,但上述数据也基本符合目前中国各大门类艺术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以AMMA的统计为例,2012年春拍成交结果中,中国书画占50.41%,瓷器杂项占31.18%,其余则是当代艺术与奢侈品——传统艺术的市场份额大约是当代艺术的4倍。 由此可见,亲手打拼财富的中国“富一代”除了可以复制西方富豪的生活方式,大宅、豪车、红酒、名表、马会、游艇种种,作风强势的他们在艺术品的选择上却也表现出了与西方不同的倾向: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崇尚经典,保值为先。 据全球权威艺术媒体ARTnews2012年公布的“全球顶级收藏家200强”——该榜单以西方顶级艺术藏家为主,少数上榜的华人主要来自港台地区——这些过去一年里最活跃的买家主要来自奢侈品业、银行业、金融业、电子业、信息新兴产业等领域,其中收藏当代艺术的比例最大,高达78%,其次是现代艺术,收藏经典大师油画的比例最少。比如,连续7年荣登榜首的LVMH集团的掌门人荷连娜夫妇——资产总值达410亿美元——正是以收藏当代艺术品为主。 在苏富比印象派与现代艺术部全球副主席查尔斯?墨菲特(Charles S Moffett)看来,这些新一代活跃的艺术买家与上一辈或更早的买家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身边有优秀的艺术顾问,这就减少了作品买来之后懊悔的风险。而伦敦艺术品交易商托马斯?吉布森(Thomas Gibson)则认为,之所以大部分西方收藏家选择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仅仅是因为这些作品的识别度更高。“如果你手里有15世纪艺术大师曼坦那的唯一作品,对大多数人而言那也仅仅是一张年代久远的绘画,并不能体现墙上的金融权力,他们买作品是靠耳朵,而非眼睛。”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分)A.在一次国际拍卖行的预展中,一位内地房地产老板钟情于中国古代书画及近现代书画的展品,而对中国当代艺术展品不感兴趣。 | B.这位地产老板此前用数亿元资金购买的艺术品都来自于现代书画领域。 | C.中国内地的“富一代”很大比例属于改革开放后的最先受益者。 | D.中国各大门类艺术品所占的市场份额中,传统艺术的市场份额大约是当代艺术的4倍。 | E.中国“富一代”除了复制西方富豪的生活方式,也复制了他们对艺术品的选择倾向。 小题2:下面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内地富豪特点”的一项是 (3分)A.年少时受父辈时代信仰的规范与熏陶,认同社会道德与主流文化。 | B.喜欢购买传统艺术作品。 | C.作风强势,在艺术品选择上相信自己的眼光。 | D.过去一年里,他们成为当代艺术品的最活跃的买家。 | 小题3:新一代活跃的艺术买家有哪些购买特点?(4分) 小题4:中国内地富豪与西方顶级收藏家的收藏趣味有什么不同?(4分) |
程砚秋:一曲清歌动九城 章诒和 ①程砚秋有几个嗜好。 ②他喜欢酒,也爱抽烟。前面说,他是酒嗓,所以他不忌酒。导演吴祖光曾说:“唱了一辈子旦角的程砚秋却有着典型的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派。这也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和嗜好方面。譬如他抽烟抽的是粗大的烈性雪茄烟,喝酒也喝烈性的白酒,而且酒量很大,饮必豪饮。” ③程砚秋最喜欢看电影,凡有名片上演,他是从不错过。他外出喜欢穿中国长袍,这与经常西服笔挺的梅兰芳,大不相同。所以,人们看见他是长袍一袭,手提一只公文包进电影院。程砚秋多半是坐在楼上后排,有人怀疑他是远视,也有人认为他是怕别人认出自己。 ④程砚秋的另一个爱好是打太极拳。他不但打得好,功夫了得,且极有研究。看过《春闺梦》的观众,就能从那段表现梦中情景的动作里,领略他的太极功夫。举手投足之妙,与今天电影的“慢镜头”一般无二。再加上且歌且舞,居然能唱完这一段[南梆子]之后,神色自如,不喘气,不出汗。这凭什么呀?就是凭他的唱工、做工和太极功力了。 ⑤说到程砚秋的男子汉血性,就一定要讲他和日本人的斗争。1937年,日军进城,北平沦陷。日本人找北平梨园公会,要其组织艺人为捐献飞机唱义务戏。程砚秋:“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个人不唱,难道就有死的罪过?谁愿意去唱谁就去唱,我管不了。”第二年,梅兰芳隐居香港,余叔岩沉疴难挽,杨小楼病逝。程砚秋继续支撑着舞台直到1942年,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去满洲国,剧场不留“官座”,这引起了当局的不满,迫害也就接踵而至了。程砚秋聪颖过人,也坚毅过人。1943年的8月,当得知金仲荪夫妻患病又遇房东催逼搬家的消息,他在电话里劝金先生不要太悲观,说:“好戏还在后头,墨索里尼暂时休息,希特勒唱累了休息为时恐也不远了。” ⑥面对种种非难,他决定息影务农。1943年3月,程砚秋先后在北京海淀、青龙桥物色乡居房屋,弃艺务农。紧张耕作,闲来读史临帖,这是程砚秋务农时期的日常生活内容。应该说归隐西山,在程砚秋是蓄志已久的。早年他在上海演戏的时候,就曾请老画师汤定之作《御霜图》,预示着入山隐退之意。诗人周今觉为《御霜图》题诗四首。其中的一首是这样写的:“一曲清歌动九城,红氍毹衬舞身轻。铅华洗尽君知否?枯木寒岩了此生。”在他心里,息影舞台、安于农事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归宿。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所谓好花看到半开时,何况是快落之花呢。”但人又是复杂的,在以耕读为业的同时,他并未忘怀舞台。“不唱可惜呀!”这话传到程砚秋耳朵,又颇感欣慰,觉得不枉自己多年苦练习。他时常对梨园界朋友折简相召,大家天南地北地纵谈艺术,其乐陶陶。剧作家翁偶虹是他乡村居所的常客。程砚秋不止一次地提醒翁先生请多留心,遇到适合于自己演唱的材料,希望仍能编写为剧。为此,他解释道:“我现在虽然不登舞台,但是仓库里的后备物资,不能漠然视之。有朝一日,阴云消尽,我还是要为京剧服务。” ⑦程砚秋归隐西山时,曾将自己喂养的鸽子分赠好友,一年后,一只鸽子忽然飞回程家,这令他惊喜又感慨。有朋友说:鸽子归巢,说明他谢绝舞台的日子快结束了。果然,日本投降后他搬回城里,立刻着手恢复演出的事宜。选自《中华读书报•伶人往事》 小题1:作者为什么从程砚秋的几个嗜好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一曲清歌”既写出了程砚秋动人的歌声,也写出了他如歌的人生。请结合全文,概括程砚秋这位艺术家的特点。(5分) 小题3: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程砚秋等老一辈艺术家给你的人生启迪。(6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