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6分,每小题2分)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当:主持、掌管)②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福祉) | B.①承天景命(景:大)②能克终者盖寡(克:能够) | C.①夫在殷忧(殷:深切)②诚能见可欲(诚:如果真的,表假设) | D.①则思谦冲以自牧(牧:放牧)②简能而任之(简:选拔)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②秋毫不敢有所近 | B.①择善而从之②终苟免而不怀仁 | C.①震之以威怒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D.①将有作,则思知止有安人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小题3:对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这也是砍断树根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 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译:(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刚开始人才实在繁多,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 C.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 D.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 译: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管理职事,劳损自己的耳目,毁坏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呢? |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B |
解析
小题1:①约束 小题1:A都是所字结构。 小题1: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20分)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读书。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 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时,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小题1:下列对这部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九岁男孩因为不懂得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一天,备受精神折磨。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 B.男孩在等待死亡的一天中没有哭泣,可当他知道自己不会死去以后却“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动辄哭起来”。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显得不够统一。 | C.男孩的反常动作、神态暗示了他等待的是死亡,如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不肯吃药、让人接近等等。 | D.男孩误以为自己即将死去后,虽然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当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时,父亲却并没有意识到。 | E.尽管9岁的小男孩面对死亡表现得异常镇静,但仍掩盖不了消极等待、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贯穿全篇的是一种忧郁痛苦的基调,使人读后感到压抑无奈。 小题2: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的标题“一天的等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有人认为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是多余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写恰恰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精巧。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1分) ①美是生命的呈现,是精神的完善。人的价值和美的价值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说就是一回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就是人性的充分的展开,美就是对无限生动、不断创造中的人的生命力的最充分的肯定。所以,在伏尔加河上奋力前行的纤夫是美的,薄暮中弯腰拾穗的农妇是美的,如蝴蝶穿花般飞舞在高低杠上的体操运动员是美的。 ②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看到一些美的样态,他们似乎和生命的前行与高扬没有关系,甚至好像是在否定生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比如说在对中国古代的园林和盆景的欣赏中,面对梅的枝干,就表现出这样的审美观:以枝干横斜算作美,认为端正了就没有了景致;以枝干曲折算作美,认为直了就没有了风姿;以枝干 算作美 ,认为稠密了就没有了美态。龚自珍在他的《病梅馆记》中就严厉地批评了那种通过“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塑造病态美的方法。他正是站在美是生命的自由创造这一立场上,抨击当时以病态为美的风尚,把那些被“锄其直,遏其生气”的病梅比喻为当时朝野之间“尽奄然而无有生气”的士大夫。其实,龚自珍更多的是用“病梅”批判社会的病态。如果单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病梅”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仍然可以从生命和创造的角度来理解,只不过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曲折隐晦而已。比如说,“病梅”历经“爱梅者”的砍剪、捆绑、挤压、扭曲,饱受折磨,却依然顽强地活下去,依然在那里不懈地展示自己的美,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象征吗?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曾引用过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的这么几句诗:“可爱的是鲜艳的容颜,青春时期的标志;但是苍白的面色、忧郁的 症状,却更为可爱。”《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患有肺结核,咳嗽吐血,瘦弱得似乎风一吹就能倒下,还常常发愁流泪,可是大多数人却觉得她比那个健康活泼的薛宝钗更美。这里的关系就更加复杂了,因为生命的存在是多样的,有体现为刚强进取的,也有体现为柔弱和退行的。这正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阴”和“阳”的对立统一。林黛玉的躯体的极度柔弱,更突出了她对特立独行的精神追求的力度,也是在更深层次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褒扬。 ③其实,我们稍稍注意一下自己的周围,就不难发现,人们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这一方面表明了人类生命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另一方面也是人自身面临危机的表现。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人们对精神的追求愈发强烈。有时技术侵占了艺术和哲学的地盘,职业分工往往扭断了人性内在的纽带,使时代精神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而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能带来物质的丰富,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精神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美的追求便成了在新时代追求精神完善的重要手段。 小题1:本文论述的观点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小题2:在文中的横线处应填写的两个字是 小题3:第③段,加点的“这种情况”指的是什么? (限35字以内) 小题4:请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美是生命的呈现,是精神的完善”的认识。 |
现代文阅读(17分) 橘 子 芥川龙之介 ①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横须贺发车的上行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今天和往常不同,昏暗的站台上,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一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我一动不动地双手揣在大衣兜里,根本打不起精神把晚报掏出来看看。 ②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站台的廊柱一根根地从眼前掠过,送水车仿佛被遗忘在那里似的,戴红帽子的搬运夫正向车厢里给他小费的什么人致谢——这一切都在往车窗上刮来的煤烟之中依依不舍地向后倒去。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③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点上烟卷。 ④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这时,从窗外射到晚报上的光线突然由电灯光代替了,印刷质量不高的几栏铅字格外明显地映入眼帘。不用说,火车现在已经驶进横须贺线上很多隧道中的第一个隧道。 ⑤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读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进入隧道的那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火车在倒着开似的,同时,近乎机械地浏览着这一条条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正在隧道里穿行着的火车,以及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阖上眼睛,打起盹儿来。 ⑥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暮色苍茫之中,只有两旁山脊上的枯草清晰可辨,此刻直逼到窗前,可见火车就要开到隧道口了。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来。一股浓黑的空气,好像把煤烟融化了似的,忽然间变成令人窒息的烟屑,从方形的窗洞滚滚地涌进车厢。我简直来不及用手绢蒙住脸,本来就在闹嗓子,这时喷了一脸的烟,咳嗽得连气儿都喘不上来了。姑娘却对我毫不介意,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譬的鬓发。她的形影浮现在煤烟和灯光当中。这时窗外眼看着亮起来了,泥土、枯草和水的气味凉飕飕地扑了进来,我这才好容易止了咳,要不是这样,我准会没头没脑地把这姑娘骂上一通,让她把窗户照旧关好的。 ⑦但是,这当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大概是扳道夫在打信号吧,一面颜色暗淡的白旗孤零零地在薄暮中懒洋洋地摇曳着。 ⑧火车刚刚驶出隧道,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桔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桔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⑨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桔子那鲜艳的颜色??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⑩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 (一九一九年四月) 小题1:简要分析这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3分) 小题2:第①段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3:简要分析小姑娘的形象。(4分) 小题4:小说为什么以“橘子”为题?改为“乡下小姑娘”或“旅途”好吗?请简析。(3分) 小题5:简要分析第⑤段中划线内容的作用。(4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人类文明的两种知识 钟祥财 ①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划分为三种。一种是理论知识,又称思辨知识,是指人类为着知识自身而追求的知识,包括物理学、数学和形而上学等;另一种是实践知识,它是人类为着社会行为而追求的知识,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还有一种是创制知识,它是人类为着创建和制作而追求的知识,包括各种技术、工艺等。归结起来,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知识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技术性知识,另一类是非技术性知识。前者是指工匠制造一件器物的确定知识,可教可学;后者是人们思考道德哲学等问题的更为复杂的知识,除了教育和交流,更需要通过体验、积累、感悟逐步掌握。 ②古希腊人对知识怀有深深的敬畏。他们智力敏锐、生活从容,又如履如临、懂得自律。比如,他们对数学有精到的理解,但不会大胆地把数学作为改变生活方式、满足物质***的工具。在他们眼里,数学本身就是理念,是本质,是认识的极致,其他的一切不过是它的外包装。如果把思辨知识降格为创制知识,无异于把人类所有的智慧都变为工具,人也就失去了知识追求的终极目标——和世界本身生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也变成工具。不轻易品尝智慧之果,是希腊人最了不起的智慧。 ③依据技术知识而运行,社会经济可以快速发展,可以有数据证明的增长,但其中掩盖的问题、隐藏的风险,往往超出技术知识所能解决的范围。所以博尔丁警告说:“世界很复杂,如果我们非常欣赏数学模型的简单,认为世界的确像这些模型,真正的危险就会发生。”金融危机是经济学数理崇拜的代价,体制转型是对科学计划的矫正,而所走弯路正是由于人们追求所谓“通天塔”的确定知识所造成的。 ④在环境方面,在怎样减少碳排放的问题上,各国的思路还是集中于替代能源和开征新税等,试图依靠技术进步解决人类需求和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通过改变人类自身的生活方式以减轻地球负担显得不合时宜。在生活方面,转基因技术等正不可阻挡地走上百姓的餐桌,生物学界一再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安全、必要的,但生态学家、伦理学者和普通民众仍心存疑虑,因为经验和理智告诫人们,当一种技术知识满足了人类一部分看得见的需求时,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看不见的,人类很可能得不偿失。 ⑤100年前,马克思·韦伯在回答什么原因促进了资本主义兴起的问题时,提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个概念可以与上面划分的两种知识相对应。工具理性的表现形式是技术性知识,它服务于人类追求利益最大化目的的本能和意识。而体现价值理性的非技术性知识则不同,它以人类文明中与功利目的相关性不紧密的观念习惯和普适价值为内涵,崇尚智慧、道德和正义,难以用技术性知识加以推理或证明。如果说技术性知识是对人类求利本性的承认和满足,那么非技术性知识则是对人类本性的精神引导和制约。技术知识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人类毕竟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本身。非技术知识体现人的本质、尊严和价值。今天,延续人类文明急迫地需要技术知识和非技术知识发挥协同作用。知识不该仅仅能使人类富裕,而且要能使人类智慧和快乐。 (2011年11月21日《文汇报》,有改动) 小题1:下列两项符合本文意思的说法是( )( )(5分)A.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知识划分为技术性知识和非技术性知识两种。 | B.技术性知识可以通过教学掌握,而非技术性知识则不需要通过教学而掌握。 | C.在环境方面,人类应该尝试通过改变自身生活方式以减轻地球负担。 | D.工具理性就是指技术性知识,价值理性就是指非技术性知识。 | E.非技术性知识通过对人类本性的精神引导和制约而使人类智慧和快乐。 小题2:下列属于本文所说“技术性知识”的是( )(3分)A.第一段中提到的形而上学 | B.第二段中提到的数学 | C.第三段中提到的数学模型 | D.第四段中提到的经验和理智 | 小题3:请简析第二段“不轻易品尝智慧之果”的含意。(4分) 小题4:非技术性知识对于人类文明有何价值?请作简述。(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世界以痛吻我 张丽钧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这凝重的诗句,是泰戈尔的。 我不知道这两句诗的原文是怎样写的,但却觉得翻译得妙。有一回,我的一个学生发来短信,说她被至爱的人辜负得很惨,她写道:“我恨他,因为他让我恨了这世界!”我慌忙把泰戈尔的这两句诗发给她,并解释说,那所有以痛吻我们的,都是要我们回报以歌的;如果我们以痛报痛、以恨报恨,甚至无休止地复制、扩大那痛与恨,那我们可就蚀本了。她痛苦不堪地回复我说:“可是老师,我真的无歌可唱啊!” 是呢,世界不由分说地将那撕心裂肺的痛强加于我,我脆弱的生命,被“痛”的火舌舔舐得体无完肤了,连同我的喉咙——那歌声的通道——也即将被舔舐得焦糊了啊!这时候,你却隔岸观火般地要我“回报以歌”,我哪里有歌可唱? 回望来路,我不也有过许多“无歌可唱”的时刻吗? 我曾经是个不会消化痛苦的人。何止是不会消化,简直就是个痛苦的“放大器”。那一年,生活给了我一滴海水,我却以为整个海洋都被打翻了。于是,我的世界也被打翻了,我浑身战栗,却哭不出来,仿佛是,泪已让恨烘干;后来,生活又给了我一瓢海水,我哭了,却没有生出整个海洋被打翻的错觉;再后来,生活兜头泼过来一盆海水,我打了个寒战,转而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盆海水,再凶狂,也淹没不了岸;终于有一天,生活打翻了海洋给我看,我悲苦地承受着,却没有忘了从这悲苦中抬起头来,对惦念我的人说:“我没事儿,真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侥幸获得“痛吻”的豁免权。“痛吻”,是生活强行赠予我们的一件狰狞礼物,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只是,当我站在今天的风中,回忆起那一滴被我解读成海洋的海水的时候,禁不住发出了哼笑。好为当年那个浑身战栗的自己难为情啊!如果可能,真想将自己送回岁月深处,让自己怡然倚在那个“一滴海水”事件上洒脱地唱上几首歌。 唱歌的心情是这样姗姗来迟。虽则滞后,但毕竟有来的理由啊,我更担忧的是,当“理由”被砍伐尽净的时候,我们的歌喉,将以怎样的方式颤动? 从不消化痛苦到消化痛苦,这一个比一个更深的悲戚足迹,记录一个人真正长大的过程。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说这话的人是个被上帝亲吻过歌喉的伟大歌者。它以自己的灵魂歌唱。而拙于歌唱的我们,愿不愿意活在自己如歌的心情之中呢?——不因“痛吻”的狰狞而贬抑了整个世界;学会将那个精神的自我送到一个更高的楼台上去俯瞰今天那个被负面事件包围了的自我;不虐待自我,始终对自我保持深度好感;相信歌声的力量,相信明快的音符里住着主宰明天的神;试着教自己说: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够改变的,拿出胸怀去接受那不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区分这两者。 不仅仅是如歌的心情,我们甚至还可以奉上自己的“行为艺术”啊!永记那年夏天,我和妹妹外出遇到冰雹,我们慌忙学着别人的样子脱掉外衣,却不约而同地去对方头上遮挡——盼着自己能够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而非“要我”)回报以歌! 天气多好哇!连花儿都想唱歌了呀!真想问问远方那个说自己“无歌可唱”的女孩:宝贝,今天可有唱歌的心情? (选自2009年第22期《青年文摘》) 小题1:如何理解句子“不仅仅是如歌的心情,我们甚至还可以奉上自己的‘行为艺术’啊”?(4分) 小题2:文章末尾写到“无歌可唱”的女孩,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3:为什么既写女孩的“无歌可唱”,又写“我”也有过许多“无歌可唱”的时刻?(6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