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钱学森:此生惟愿长报国1950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年轻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年轻人刚一离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钱学森:此生惟愿长报国1950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年轻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年轻人刚一离开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钱学森:此生惟愿长报国
1950年6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一个年轻中国人的造访让当时的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陷入了不安。年轻人刚一离开办公室,他立即拨通司法部的电话说:决不能放走这个中国人,他知道的太多了,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因为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1934年暑假,他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生。1935年8月,钱学森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学习。黄浦江浪涛滚滚,望着渐渐远去的祖国,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亲爱的祖国,今天我去美国学习,他日归来后我要为您的复兴而效劳。”
从1935年到美国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工作上拥有便利的条件。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他对夫人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
1950年7月,美国政府决定取消他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理由是他与威因鲍姆有朋友关系,并指控他是美国共产党员,非法入境。他这时立即决定以探亲为名回国,准备一去不返,但当他一家将要出发时,他被拘留起来。两星期后虽经同事保释出来,但继续受到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被滞留5年之久。
1955年6月的一天,他们夫妇摆脱特务的监视,在一封写在一张小香烟纸上寄给在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给陈叔通先生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开始,王炳南大使以他这封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允许他离美回国。
1955年10月8日,他终于和家人一起走过罗湖口岸,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2007年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
钱学森回国后访问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大将特意从北京赶来接待他。陈赓热情地对钱学森说:“哈军工打开大门欢迎钱学森先生。”在参观到一个小火箭试验台前时,陈赓问他:“我们能不能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中国人同样能造!”
就这样,一个年轻人的归来,改变了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历史。1960年,第一枚导弹成功研制。1966年成功发射出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今天的“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让世界瞩目。
而这样一个为了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却说:“我本人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与世长辞。
钱爷爷,您是中国的骄傲,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钱老,您的丰功伟绩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您是爱我中华之楷模!您是中国人之骄傲!
没有钱老就没有中国今天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永垂不朽!
钱老,一路走好!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因为钱学森知道太多的先进军事技术且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所以美国当局宁愿把他杀掉,也不愿把他放走。
B.钱学森在美国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工作上拥有便利的条件,说明美国政府重视人才,尊重钱学森的人格。
C.因为钱学森被怀疑是美国共产党员,所以美国当局决定取消钱学森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
D.如果不是钱学森热切盼望回国并机智地送出书信,请求祖国帮他回国,那么美国政府决不会放走钱学森。
E.钱学森之所以没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回国,是因为当时人民尚未当家作主。
小题2:文章一开始就引用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贝尔的话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文章是怎样刻画钱学森这一人物形象的?(6分)
答案

小题1:BC
小题1:①表明钱学森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②表明美国当局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③为了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起到无声夺人的效果。
小题1:①侧面描写。引用金贝尔和中国广大网民的话从侧面刻画钱学森的形象。②语言描写。通过钱学森的语言表现他的高尚情操。
解析

小题1:B因为钱学森的学术地位很高,所以待遇优厚,并非对他特别尊重。C这只是美国当局的借口,故意陷害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7分)
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报复。再也没有比这种无生物的愤怒更无情的了。这个疯狂的庞然大物有豹子的敏捷,大象的重量,老鼠的灵巧,斧子的坚硬,波浪的突然,闪电的迅速,坟墓的痴聋。它重一万磅,却像小孩的皮球似的弹跳起来。它旋转着的时候会突然转一个直角。
……
它继续进行破坏船的工作。它已经撞坏了另外四门炮,在船壁上撞破了两道裂缝,幸喜裂缝都在水面以上,仅在狂风起时才可能有水从这里进来。它疯狂地冲撞船的骨架,这些结实的骨架还抵抗得住,因为那些弯曲的木材是特别坚固的。可是在这个庞然大物的攻击下,也听得见这些骨架发出咯咯的响声。这个庞然大物仿佛禀赋着闻所未闻的无所不在的力量,同时向四面八方撞击。把一颗铅弹放在瓶中摇动,也不会撞击得这么疯狂,这么迅速。四只车轮在死人身上碾过来碾过去,把他们切着,剁着,剐着,五具死尸切成二十段在炮舱里滚来滚去,那些人头仿佛在叫喊,像小溪似的血随着船身的颠簸在船板上弯弯曲曲地流着。船板被撞坏了几处,已经开始有裂口了。全船充满了可怕的闹声。
——节选自《炮兽》
小题1:根据文中对炮兽的大量描写,概括炮兽的特征,并说说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大炮的极强破坏力,请举例说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3分) 
(1)“你该死!你该死!”他们大声嚷着。
(2)树林一直不停地发出低沉的声音,来响应他们的叫嚷,电光把黑暗撕成了碎片。丹柯望着那些人,那些受够了苦的人,他看见他们现在跟野兽完全一样。许多人把他围住,可是他们的脸上没有一点高贵的表情,他不能够期望从他们那儿得到宽恕。于是怒火在他的心中燃起来,不过又因为怜悯人们的缘故灭了。他爱那些人,而且他以为,他们没有他也许就会灭亡。所以他的心又发出了愿望的火:他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于是在他的眼睛里亮起来那种强烈的火的光芒……可是他们看见这个,以为他发了脾气所以眼睛燃烧得这么亮,他们便警戒起来,就像一群狼似的,等着他来攻击他们;他们把他包围得更紧了,为着更容易捉住丹柯,弄死他。可是他已经明白了他们的心思,因此他的心燃烧得更厉害了,因为他们的这种心思使他产生了苦恼。
(3)然而树林一直在唱它那阴郁的歌,雷声隆隆地响,大雨依旧在下着……
(4)“我还能够为这些人做什么呢?”丹柯的叫声比雷声更大。
(5)忽然他用手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
(6)他的心燃烧得跟太阳一样亮,而且比太阳更亮,整个树林完全静下去了,林子给这个伟大的人类爱的火炬照得透亮;黑暗躲开它的光芒逃跑了,逃到林子的深处去,就在那儿,黑暗颤抖着跌进沼地的龌龊的大口里去了。人们全吓呆了,好像变成了石头一样。
(7)“我们走吧!”丹柯嚷着,高高地举起他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自己领头向前奔去。
(8)他们像着了魔似的跟着他冲去。这个时候树林又发出了响声,吃惊地摇动着树顶,可是它的喧响让那些奔跑的人的脚步声盖过了。众人勇敢地跑着,而且跑得很快。他们都让燃烧的心的奇异景象吸引住了。现在也有人死亡,不过死的时候没有抱怨,也没有眼泪。可是丹柯一直在前面走,他的心也一直在燃烧,燃烧!
(9)树林忽然在他们前面分开了,分开了,等到他们走过以后,它又合拢起来了,还是又密又静的。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在那边,在他们的后面,在林子的上空,还有雷雨,可是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草原一起一伏,好像在呼吸一样,草叶带着一颗一颗钻石一样的雨珠在闪亮,河面上泛着金光……黄昏来了,河上映着落日的霞光,显得鲜红,跟那股从丹柯的撕开的胸膛淌出来的热血是一样的颜色。
(10)骄傲的勇士丹柯望着横在自己面前的广大的草原——他快乐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随后他倒下来——死了。
(11)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熄了……
(12)在雷雨到来前,出现在草原上的蓝色火星就是这样来的!
——节选自《丹柯》
小题1:找出最能表现丹柯性格的情节内容,并体会这些内容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3分)
小题2:读第2、第9段,丹柯带领人们走出树林前后的两段景物描写,分别暗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3: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根据丹柯与族人的不同行为,请你谈谈本文体现了怎样的主题?(主题具有多义、模糊的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翻 浆
毕淑敏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注]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翻浆”为题,除了点明小说的环境特点外,主要是为了凸显当时行车环境的恶劣以及青年在颠簸的车厢里被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事实。
B.司机起初不愿让青年搭车,表面原因是车中无座,实质上是因为不认识他,担心他有不良企图。
C.“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这句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推动了后文的情节发展,暗示青年将要像以前的搭车人一样干坏事。
D.在怀疑青年是要偷我提包的贼后,我对青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张牙舞爪”“贪婪”和“疲倦的狗”等文字,可看出我的鄙夷和厌恶。
E.小说故事发生在夜晚的戈壁,气氛紧张;情节在窥视中展开,扣人心弦;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明:三个要素的成功使小说格外吸引读者。
小题2: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6分)
小题3: 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结合小说内容赏析。(6分)
小题4: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消费电子产业已经在人机界面技术上花费了很多力气,包括老式红外遥控器、鼠标、键盘等等。而在近日于美国举办的“CES消费电子展”上,手势识别成为了最令人振奋的人机交互新技术。许多公司从任天堂的手控和苹果iPoine的“多点触屏技术”中得到灵感,研究出操控电器的新方法——手势遥控。手势装置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用户只需要将内置有摄像头的遥控装置安装在与电器和使用者均无视线阻隔的书架或桌子上即可,装置内的软件可识别用户事先储存的简单手势,然后向遥控器发出信号,最终电器将按照使用者的手势“行事”。
东芝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目前就开发出一项仅仅依靠手势就能遥控电视的产品。这套系统与一个类似于网络视频聊天时使用的摄像头连接,捕捉各种动作,再搭配以手势识别软件,依据“看到”的动作工作。比如,举手意味着暂停电视画面,触摸右耳意味着增加音量,碰触左耳则是降低音量。东芝公司称,手势识别系统已经非常精确,可以对形状、颜色以及手的动作迅速做出反应。但这种技术还需要调整,以辨别某些动作是特意的还是非故意的。
相对于上述采用普通二维显示器的系统,德国一研究所开发出的在显示立体三维影像3D显示器上,利用手势操作三维影像的系统“iPoine 3D”,则令用户的操控更为简单和准确。“iPoine 3D”的核心是一个不比键盘大多少的识别设备,它可以被悬挂在天花板上。它用两个内置摄像头实时地捕捉用户的手,并将信息传送到电脑,系统收到人在屏幕前所做手势的信息后,便会做出相应反应,从而真正达到“遥控”的功能。
手势遥控不仅应用在电视上,第二代微软Surface计算机将在两到三年后推出,据称该设备将内置红外传感器,无需碰触即可感知用户手势和动作。这些系统将彻底改变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方式。电脑、电视和其他电器与人类的交互作用不再局限于键盘和遥控器的范围,而是扩展到使用手势和语音交流。
事实上,手势遥控技术可以适用于任何安装了网络摄像头的电子产品或家用电器。将来,也许我们只需动动手指,洗衣机就自动开转,吸尘器就自动打扫,那样的生活是否更幸福呢?而且,“远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将不会仅止步于“动动手指”的水平。很有可能,未来,“懒人”连手臂都不用抬,转转眼睛、撂一嗓子,甚至只需想一想,高科技打造的舒适生活将轻松实现!
小题1:下列关于“手势遥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手势遥控是从任天堂的手控和苹果iPoine的“多点触屏技术”中得到灵感,研究出的一种操控电器的新方法。
B.手势遥控是通过内置有摄像头的遥控装置里的软件识别用户储存的简单手势,然后向遥控器发出信号,电器按照使用者的手势“行事”。
C.东芝公司实验室的科学家开发的手势识别系统已经非常精确,可以对形状、颜色以及手的动作迅速做出反应。
D.内置红外传感器的手势遥控技术应用在第二代微软Surface计算机上,彻底改变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方式。
小题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近日,在美国举办的“CES消费电子展”上,手势识别成为人机交互新技术的一个亮点。
B.东芝公司的手势识别系统还不够完善,比如,还无法准确判断,哪些是特意的动作,哪些是非故意的动作。
C.iPoine 3D系统的核心是一个识别设备,它通过摄像头实时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从而达到遥控的目的。
D.手势遥控技术使用之前,电脑、电视和其他电器与人类的交互作用主要依赖于键盘和遥控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如果想给东芝公司的那台遥控电视换个频道、调节音量,只要做个手势就可以轻松实现。
B.和iPoine3D利用3D显示器显示立体三维影像不同的是,东芝公司的遥控电视的显示器采用的是普通二维显示器的系统。
C.任何安装了网络摄像头的电子产品或家用电器,都适合手势遥控技术的使用。
D.手势遥控技术是远程控制技术发展的第一步,今后甚至将有可能出现只需想一想就可能实现的高科技远程控制技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维的境界
钱穆
  ①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②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③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诘诗极富禅味。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④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⑤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极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节选自《中国文学论丛•谈诗》有删改
小题1: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的是全诗有着特殊的意境和特殊的情趣,在诗的背后要有人。
B.指的是做诗要有禅味,要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是富有动感的景色。
C.指的是一个字都不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D.指的是不直接讲出作者所感觉的,而是让读者通过外境去领略诗歌的意境。
小题2:根据文章的第四段进行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落”字和“鸣”字用得好,是因为这两个字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B.“落”字体现了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鸣”字表现了草虫夜半哀鸣的凄凉。
C.王维“顿然”感到此生命同时又感到此凄凉,这正是诗中禅意之所在,别有意境。
D.这一联好就好在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是直接抒发议论,就降低了诗格。
小题3:下列和文章相关的论述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学诗应以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为宗师,向陆游学无异于问道于盲。
B.陆放翁的这一联虽然对仗工整,形式整饬,但并无特殊的意境和情趣。
C.只有参禅悟禅,才能体味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中蕴含的无限深意。
D.按照作者的评价标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文中所举两例更为高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