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读下面的文字。关于进化论的讲演   [英]赫胥黎①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儿童故事,名叫“杰克和豆秆”。这是一个关于一棵豆子的传说,它一个劲儿地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读下面的文字。关于进化论的讲演   [英]赫胥黎①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儿童故事,名叫“杰克和豆秆”。这是一个关于一棵豆子的传说,它一个劲儿地长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读下面的文字。
关于进化论的讲演   [英]赫胥黎
①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儿童故事,名叫“杰克和豆秆”。这是一个关于一棵豆子的传说,它一个劲儿地长,耸入云霄直达天堂,它的叶子伸展成一个巨大的华盖。故事的主人公,顺着豆秆爬了上去,发现宽阔茂密的叶子支撑着另一个世界,它是由同下界一样的成分组成的,然而却是那样新奇;主人公在那里的奇遇,我不去多谈,我现在的探索与这个勇敢的探险者的探索有某些相似之处。我请求你们与我一起,借一粒豆子之助,尝试着去进入一个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感到奇特的世界。正如你们所知,那个世界是一个简单的、看起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是如果有适当的种植条件,最重要的一条是有足够暖和的温度,它就会非常显著地表现出一种十分惊人的活力。从土中露出地面的一棵小青苗,很快地茁壮长大,同时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会像我们在故事里所遇到的那样使我们那么感到惊奇,只是因为我们每日每时都可以看到这些变化。
②这一植物以觉察不出的步骤逐渐长大,成为由根、茎、叶、花和果实组成的一种既大且多样化的结构,每一部分从里到外都是按照一个极端复杂而又异常精确细致的模型铸造出来的。在每个复杂的结构中,就像在它们最微小的组成部分中一样,都具有一种内在的能量,协同在所有其他部分中的这种能量,不停地工作着来维持其整体的生命并有效地实现其在自然界体系中所应起的作用。经过如此巧夺天工建立起来的大厦一旦全部完成,它就开始倒塌。这种植物逐渐凋谢。只剩下一些表面上看去毫无生气的、或多或少的简单物体,恰如它由之生长出来的那个豆子一样;而且也像豆子那样富有产生相似的循环表现的潜在能力。
③不必用有诗意的或科学的想象来寻求与这种向前进展、又好像是回复到起点的过程的类比。这就像向上投掷出去的一块石头的上升和下降,或者像是一支沿着轨道飞行的箭的进程。或者我们也可以说,生活起初走的是向上的道路,而后走的是向下的道路;或者可能更恰当的是,将胚芽扩展成为成长的植物比作打开一把折扇,或者比作向前滚滚流动和不断展宽的河流,而由此达到“发展”或“进化”的概念。在这里和在别的地方一样,名词只是“噪声”和“烟雾”,重要的是对名词所表示的事实要有一个明确而恰当的概念。由此说来,当前的这一事实是永远重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生命并在成长中的植物,从种子的比较简单和潜伏的状态过渡到完全显现为高度分化的类型,然后又回复到简单和潜伏状态。
④对这一过程的性质深刻理解的价值在于:它适用于豆子,也适用于一般有生命的东西。在动物界,也和在植物界中一样,从非常低级的类型到最高级的类型,生命过程表现出同样的循环进化。不仅如此,我们只要看一看世界的其他方面,循环进化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来。诸如表现在水之流入大海复归于水源;天体中的月盈月亏、位置的来回转移;人生年岁的无情增加;王朝和国家的相继崛起、兴盛和没落——这是文明史上最突出的主题。
⑤正如没有人在涉过急流时能在同一水里落脚两次,因此,也没有人能确切断定这个能感觉到的世界里的任何事物的现状。我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得越多,也就越了解到我们所谓的静止只不过是没有被觉察到的活动;表面的平静乃是无声而剧烈的战斗。在每一局部,每一时刻,宇宙状态只是各种敌对势力的一种暂时协调的表现,是斗争的一幕,所有的战士都依次在斗争中阵亡。对世界的每个局部来说是这样,对整体来说也是这样。自然知识越来越导致这样的结论:“天上的列星和地上的万物”都是宇宙物质的部分过渡形式,在沿着进化道路前进,从星云的潜力,通过太阳、行星、卫星的无限成长,通过事物的千变万化,通过生命和思维上的无限的差异,也许,还通过我们没有想到,或不能想到的各种存在形式,而回复到它们由之产生的不确定的潜在状态。这样,宇宙的最明显的属性,就是它的不稳定性。它所表现的面貌与其说是永恒的实体,不如说是变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除了能量的流动和渗透于宇宙的合理秩序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持续不变的。
(选自赫胥黎1893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的一次讲演,题目为译者所加)
小题1:文中那“一棵豆子”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小题2: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开头引用“杰克和豆杆”的故事?(5分)
                                                                                          
小题3:科学语言的生动性是与准确性紧密联系的,在文中三个划线句子中任意选取一句,赏析其语言特色。(6分)
                                                                             
答案

小题1:(4分)文中的那“一棵豆子”表面看起来无生气、简单的(1分),可是如果有适当的条件,就会非常表现出十分惊人的活力,茁壮长大(1分),长成极端复杂而又异常精确细致(1分),逐渐凋谢,然后又循环表现(1分)。
小题1:(5分)因为“豆杆”的成长过程及其特点性质与人的进化过程、人类的文明史发展过程十分相似(1分),都表现同样的循环进化的特点(2分);而且,以一个儿童故事开头也使这篇科学演讲更生动,更能吸引听众(2分),所以作者以儿童故事为开头。
小题1:(6分)
句一: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2分),把已经长成的植物(这株豆子)比喻作巧夺天工的大厦,把这株植物(这株豆子)的凋谢比喻作大厦的倒塌(2分),既准确地解说了植物(这株豆子)的生长与凋谢过程,又选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非常生动而形象。
句二: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2分),把植物由胚芽开始的成长过程比喻作一把折扇逐渐打开的过程,又比作不断向前展宽的河流(2分),准确地解说了植物生长的循环表现,以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解释了抽象的概念,使听众、读者能听易懂(2分)。
句三: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2分),把“宇宙状态”比喻作“所有的战士都依次”“阵亡”的“斗争的一幕”(2分),准确地解说了“宇宙状态”这一抽象概念,揭示了宇宙永恒而持续不断发展进化的特点,采用的喻体生动形象,达到了化抽象为形象的科学实验表达效果(2分)。
(写出句子中为使语言生动而使用的修辞手法,2分;结合说明对象或目的进行分析,2分;指出其准确性与生动性的统一,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论美的欣赏的普遍性
对于是否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可以列举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与风景和人体有关。所有人都喜欢草原景观,这种景观偏好的一致性,超越了文化差异和特定的阶层差异。就人体来说,身材匀称、面容姣好通常会被认为是美的。
第二种类型是对整体自相似形式的欣赏,如葵花籽的排列,海螺壳的构造。在黄金分割比中,我们能发现典型的整体自相似性。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我们对美的欣赏是决定性的,因此所有人都喜欢具有黄金分割比的形式。
第三种类型是对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这种欣赏的普遍性与非凡的艺术作品有关。泰姬陵、《蒙娜丽莎》或者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让不管具有何种文化背景的人们都为之着迷。
当我们将风景或者人体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这种感知依赖某种神经模式的高度局部化的激活;当我们将整体自相似形式作为美来感受的时候,相邻皮质区的共振产生更加深远的皮质并行激活;对那些伟大的、惊人的美的艺术作品的经验,依赖我们整个美的欣赏和认识构造的整体激活。这三种类型都意味着审美实际上就是大脑愉快,但神经刺激的范围有所不同,而经验的质量也有显著的差异。在局部刺激中,我们经验到吸引力;在并行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意味深长的愉快;在整全刺激中,我们经验到惊人的美。
对风景和人体的偏好之所以是普遍的,因为它们都起源于选择效应,这种效应对智人的基因组产生影响,它们先于任何文化区分,这就是它们一直传到我们这里,在今天仍然保持普遍性的原因。这种类型的美是在人类原始文化时期确立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它明显朝生殖和生态方向发展,因此,在美学范围中,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善的体现。
对于整体自相似形式的审美偏爱,也是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发展和选择出来的。它在今天的普遍性,来源于相应基因结构的永久性。这种类型的美是在动物的认识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有一个比人类更早的来源。这种类型的美的作用存在于认识领域。在美学领域中,我们可以说它是真的体现。
最后,我们在对伟大的美的着迷上体现出来的普遍性,很可能扎根于皮质的构造之中。由于这种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我们都具备感知这种美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的美的欣赏感知也是普遍的。这种类型极有可能是在人类文化时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也就是在最近4万年中发展起来的,它在这三种类型中最为晚近。这种伟大的美,独立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释放出无目的的神经烟火。就这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在这种类型的美中,我们才真正地进入了纯粹的美的领域,这是一个为美而美的领域。因此,在美学领域中,这种美是美本身的体现。
(选自《光明日报》2011.3.22,有删改)
1.对“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它是不同文化中的人们超越了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
B.它表现为所有的人都喜欢草原景观、美的人体、整体自相似形式和艺术作品。
C.它的每一种类型都能使人经验到吸引力、意味深长的愉快以及惊人的美。
D.它独立于任何生物的或者认识的利益,是为美而美。
2.对美的欣赏普遍性三种类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在神经刺激范围和经验质量方面,三种类型是渐次增大和加强的,但实际上都是大脑愉快。
B.在产生时间方面,“整体自相似形式”类型最早,“风景和人体”类型次之,“非凡艺术作品”类型最晚。
C.在起源方面,审美普遍性的三种类型都起源于选择效应对基因的影响,而扎根于人体皮质的构造之中。
D.在美学领域中,三种类型分别是善、真、美的体现,而只有在“非凡艺术作品”类型中的美才能令人进人纯粹的美的领域。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共同的审美偏爱证明了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即所有人都喜欢相同的美的事物。
B.三种类型的审美偏爱都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确立的,都有赖于神经刺激。
C.不管我们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都能感知非凡艺术作品的美,所以皮质构造在所有人中都是完全一样的。
D.在美学领域中,伟大的艺术作品的美是美本身的体现,而其它两种美的普遍类型都不是真正的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4)题。(25分)
三贝先生家训
沈从文
年高有德的三贝先生不幸于今年正月初四日“遽返道山”了!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当三声落气炮响过后不到五分钟,全县城人便都在纷纷议论他的“平生大节”了。大凡贤者身后,总有一部分不能了解他伟大人格的人,常常立于反对方面加以攻讦诋毁。三贝先生自然也不是例外。也许是他太好——不然,便是C县的舆论太不公允了: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见了一个卖豆腐或卖落花生的小贩,问他“三贝先生如何?”他答复了你所问以外,必定还附带的加一句奚落三贝的话,如“那个啬刻鬼”或“那老怪物”一类言辞。
据说三贝是无疾而终的。还正是一般“积德厚福”人应有的事。不过,从田大伯妈处得来的消息,则又明明是因问他做校长的那个儿子索退抚育费不得而气死的。田大伯妈是与三贝有瓜葛的人。她女婿曾拜寄过三贝隔房堂弟做干崽,大概这话总不是全无把柄!
总之,三贝先生是今年正月初四日午时死去了。是“无疾而终”还是“气伤肚肠”而死的,我们不是应措意的事,很可以不必再过问。倘若是真有那种好揽闲事的人寻根究底,只指示讣文给看就得了;讣文明明载着“享年七十有八……无疾而终”。
三贝是有钱有势的人,丧事自然是非常之热闹。他第五儿子是现在县署第二科的科员,第六儿子——就是有气死老子嫌疑的那个——又是中学的校长,儿孙又多,因之出殡那一天竟有许多人执绋。有用松柏枝扎成的香亭,有用白布缠就的灵轿,有十来个敲法器的大师傅,有各种无字的脚牌,有朱红绫子的铭旌,有写上“典型犹存”或“里失贤者”的挽联和祭幛,有两堂锣鼓及一队细乐,有一队制服整齐的学生,而且,知事大人也屈尊到送丧。此外,典狱官张四老爷,地方财产保管处田老爷,宋连长,复查局刘局长,初从上海毕业转来的九二先生……都莫不大襟上佩了一朵白纸花,沉肃谨敬地在鼻涕眼泪一把抓的孝子前头走着。警察所长呢,另外又专派了四名着号衣年青的警兵,随同灵柩左右照料,免得那些打高脚牌、扛祭幛的小孩子,沿途吵嘴滋事。
“好热闹阔绰的丧事!”
当灵柩从道门口菜市过身时,许多妇人、老头子以及卖白菜的老孀,和担水卖的哑爷,都带了羡慕神气这样说。
三贝先生生活就是这样结束了,也可谓“生荣死哀”。
不过,人虽死去,但其“嘉言懿行”流传于C城老一辈人口中的却很多很多。大体都极有关于“世道人心”。因此谨就我所知者,摘录一二;至其“出处大节”,则已有C县宿儒方梧庐先生为之作传,兹均不述及。
节抄家训:
过大桥时,应将脚步加速——但亦不必如驰如奔免撞损徐元记之窑货担子——不然,设于此时桥忽圮下,岂不危极险极?桥久不修,年代渊远,适于此时圮下,实亦“事所必至理有固然”者也!
进城时,到城洞下亦应加快一脚,尤其是曾经失火之东门。并须用双手将脑壳掩护,如此,既可防意外之虞,即或万一猛不知道于彼时从上面掉落一砖头瓦片,亦可因手在上而不至伤脑。至于到城门洞卖羊肉、卖粉条、卖布那种要钱不要命之事情,千万莫去做。最好连买也莫买,即或东西再好,价钱再贱。
有客久坐未动时,应不俟呼唤时时将茶献客。冲茶之水不必顶沸——不沸之水则尤好。若然,客即不知趣硬赖到吃饭后方去,其食量因喝水过多亦必大减。
逢年过节用大荤祀祖——其实不用亦可,不见“采藻明其洁”之训乎?——实在万不得已,最好是用零买法为佳。譬如称肉一斤,则分为四处称,每处四两。如此办法,既可选择皮薄骨少心所欲得之肉,而斤两上亦占便宜不少。
厕房粪坑到夏天粪过稀不能售出时,可加以草灰斗许;但应切记将草灰之价同时算入。
…………
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此处但选其一小部分耳。其行为尤嵚嵜不同于流俗,容当汇次编出,以介绍于“未获亲炙”三贝先生诸读者前。
C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至其家训,除为代加标点外,初未敢易去一字。
一九二五年二月中旬
(选自《沈从文文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篇写三贝先生“遽返道山”,说“这在C城是一种惊人的骚动,重大的损失”,句中“惊人”和“重大”强调了三贝先生的死确实是C城的一大损失。
B.“三贝先生家训多至百余则,而每则均有独到之见解”,家训中所表现的虽然只是三贝先生一个人,但刻画的却是当时社会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类人物。
C.“遽返道山”、“积德厚福”、“典型犹存”、“里失贤者”、“嘉言懿行”“生荣死哀”这些赞美词语,用在三贝先生身上多少有些词不达意的意味。
D.小说结尾说“C县大概是湖南一县,究竟在湖南那一处,我也不大清白了”,这里的“我也不大清白了”,实际上是在暗示读者这只是一个假托的故事。
E.小说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三贝先生这一形象,侧面描写表现出三贝先生死后的种种反映,正面描写是通过家训表现其性格特征。
(2)小说的前一部分写三贝先生死后热闹阔绰的丧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三贝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及其作用的认识。(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为兄轼下狱上书   宋·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
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此深自悔咎遭殃B.臣早失怙恃父母的代称
C.而已陷于刑辟刑法、 刑律D.惟宽其狂妄宽容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闻困急而呼天弃甲曳兵而走
B.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陈胜者,阳城人也
C.汉文因之,遂罢肉刑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呼天抢地的语气陈述人命关天的危迫,继而动之以手足之情,晓之以如焚之忧,感人至深。
B.第三段中苏轼的一段话,一谓苏轼少有大志,又遇杰出明主,深欲报效朝廷;一谓平素在朝势力孤危,一旦身陷囹圄,除兄弟外无人搭救。
C.苏轼性格愚直狂狷,恃才傲物,又爱纵谈古今,舞文弄墨,所以上章论事,观点不一致,最终获罪下狱,不可救药。
D.苏辙想捐出自己的官职为苏轼赎罪,不敢存非分之想,只希望能救兄长出狱,使兄长不至于死在狱中。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3分)
                                                                              
(2)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3分)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分)(《劝学》)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6分)
①《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              说的。(1分)
②《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     ____。(1分) 
③《红楼梦》中,有一个标准的“名媛淑女”,她不但长得漂亮,而处处随分从时,端庄稳重,很符合传统的封建闺范。在众姐妹开诗社,逞才使性时,她出的诗题是“咏太极图”。这个人是     。(1分)
④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    (用四个字概括)。(1分)
⑤《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试简述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     (2分,至少写出两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20分)
杀羊
(1)端坐门诊,来了一病人,诉说病状:鼻塞、流涕,稍有头痛、咳嗽。
(2)我问姓名、年龄、职业。病人稍稍一迟疑,说:我是杀羊的。
(3)我说:杀羊?那挣钱不少吧?
(4)病人说:还行,基本上杀一只能赚一只。
(5)我说:那钱确实不少挣。
(6)我说:杀羊也有诀窍吧?
(7)病人说:那当然,给羊放不放血就有门道呢!放了血,分量就轻了,不放血,把血憋进肉里,分量就轻不了。
(8)我说:噢,可怜的羊们啊!
(9)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问:听说杀羊,有的羊会哭?
(10)病人说:是啊,有的确实会哭,还下跪呢!那是一只母羊,很肥,我绾着绳扣靠近它时,它就朝我流泪了。我挺惊疑,但还是把绳扣套上它脖子,这个时候它跪下了。我心一软,放了它。然后我到饭店去催账,钱没到手,反而挨了一顿揍,我那个气呀!回来就把母羊给杀了,一剖开它的肚子,俺的娘啊,它肚子里有3只小羊!我那个后悔呀……
(11)我口里说:是啊,太可怜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心里想,狠心的你真的钻进钱眼里了。
(12)我给病人试脉,观舌苔,量体温,测血压,慢慢地我的脸就变得很凝重,我说先查个血,然后拍几张片吧。
(13)病人遵从我的医嘱查了血,验了尿,拍了x光,做了心电图,还有B超和CT,然后捧着一摞单子又坐到我面前。我一一验看,眉头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病人的脸皮也跟着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然后我就开始摇头,把病人的脸色摇得青一块紫一块,缓和着口气说:慢慢调养吧,先给你开点药。
(14)病人战战兢兢地捧着一叠处方去划价,交款,取药。我想他回去后可以开药铺了。我洗了手,慢慢地坐回椅中长长地吁气:这个月的任务又超了,等着发奖金吧!
(15)下班时,有同事来问:杀了几只羊?
(16)我说:就杀了一只,羊毛却不少挣。
(17)同事问:那人大款吗?
(18)我说:不,那人是杀羊的。
(19)同事又问:啥病?
(20)我说:感冒。
小题1:请分析题目“杀羊”的含义。                   (4分)
小题2:本文的语言描写形象生动。请结合文中三处画线的语言描写语句,具体分析“我”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6分)
小题3:本文以“端坐门诊,来了一病人,诉说病状:鼻塞、流涕,稍有头痛、咳嗽”开头,请对此简要赏析。                          (4分)
小题4:有人说,第10自然段病人述说曾经杀了一只母羊的情节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                   (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