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王维的十九种方式 在很多人看来,诗歌翻译是所得不偿劳的事情。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甚至干脆地说,诗一旦被翻译,就面目全非。至于中国古诗西译的艰难,就更显得触目惊心,由此而引发的中国古诗不能翻译的议论,也是纷纭不已。然而这种意见显然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对于翻译这种文明交流的重要媒介,更需要的是对其可能性的细致探讨。作为中国读者,我们容易读到中国翻译家对古诗西译的意见,我们也更容易相信,凭借母语和文化上的优势,这些翻译家更有资格来分析古诗传译的成功与局限。这种认识其实很值得反思,在北美一些大学有关东亚文明的课堂上,有一本小书经常被当作重要的参考,它正为上述反思提供了有趣的视角。 这部小书,是由美国翻译家艾略特·温伯格与墨西哥著名诗人帕斯合著的《阅读王维的十九种方式》。书中汇集了1980年以前西方对于王维《鹿柴》一诗的十六种译文,其中包括十三种英译、两种法译、一种西班牙语译文,温伯格对之一一作出点评。此书作者温伯格,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他曾大量翻译过帕斯等拉美作家的作品;在中文方面,他与人合作,译有北岛的诗集。 与坚决否定翻译的意见不同的是,温伯格认为诗是值得翻译的:“伟大的诗作总是被不断变形,不断翻译,一首诗倘若只能原封不动,那它就无足观。”这不是翻译家对自身职业的偏袒,而是出于对翻译的独特认识。温伯格提出,翻译其实是一种阅读阐释行为,正如任何阅读阐释都因为要融入阐释者的智性与情感因而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阐释一样,翻译也将因为翻译者本身条件的差别因而不可能产生完全相同的翻译。任何一种翻译,都是一种和原作交流的方式,温伯格对自己点评的各种译文,以并列的方式提出,其中不仅各种语种的译文并存,佳译与劣译共在,甚至以汉字和拼音写就的原作,以及用英语逐字一一对应的译作也作为三种方式并列其中,所以此书以“十九种方式”命名。将翻译视为阐释与交流,而不是对原作的存真复原,是温伯格异常鲜明的看法,这也许就是他身为西方人,而自信可以点评古诗西译之得失的重要原因。在温伯格看来,翻译中重要的是译者与原作进行阐释与交流的能力,而单纯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的熟稔,倘若不能融贯于生动的交流之中,就未必是可称道的优势。 小题1:作者说“这种意见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这种意见”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诗不能翻译。 B.因为翻译工作太难而不愿进行。 C诗歌翻译是所得不偿劳的事情。 D.因为交流之艰难而否定交流之可能。 小题2:.对第一、二自然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过去一直有人认为,凭借母语和文化背景方面的优势,中国翻译家实现中国古诗西译,效果肯定会更好一些。 | B.温伯格遴选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比较典型的《鹿柴》的十九种文本作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古诗西译认识。 | C.第二段中提及温伯格包括中诗西译的翻译成果,实际上是从侧面来表明,温伯格的认识有其深厚的实践基础。 | D.温伯格站在一个西方翻译家的角度对中国古诗西译所作的独特观察,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积极回应。 | 小题3:对第三自然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温伯格认识的一项是( 〉A.一首或一部诗作只有在被不断变形、不断翻译之中,才可以见出其真正意义所在。 | B.正如“有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所揭示的一样,同一部作品的翻译也会因翻译家不同而面貌不同。 | C.《阅读王维的十九种方式》的命名以及付诸出版,不仅仅是一种翻译实践的总结,更是一种翻译思想的昭示。 | D.文化背景以及语言习惯的熟稔,对于翻译行为的完成及翻译成果的质量保证而言,当然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