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得救(捷克)雅·哈谢克为什么必须绞死巴夏尔,这与故事的主旨无关。临刑的前夕,当看守长端着酒肉出现在他牢房里的时候,尽管压积了一身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得救(捷克)雅·哈谢克为什么必须绞死巴夏尔,这与故事的主旨无关。临刑的前夕,当看守长端着酒肉出现在他牢房里的时候,尽管压积了一身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得救
(捷克)雅·哈谢克
为什么必须绞死巴夏尔,这与故事的主旨无关。临刑的前夕,当看守长端着酒肉出现在他牢房里的时候,尽管压积了一身累累罪行,他还是禁不住笑逐颜开。
  “这些都是给我的吗?”
  “对。”看守长深表同情地说,“最后一顿了,您就吃个痛快吧。回头再给您把凉拌黄瓜端来-----我一次端不了这么些。”
  巴夏尔满意地听完了他的话,便舒舒坦坦地在桌旁坐下,咧嘴一笑,开始狼吞虎咽地嚼起炸牛肉来了。看来他是一条聪明的混世虫,要尽量从生活中捞取一切,连这最后的片刻享受也不肯放过。
  只有一个念头冲淡了他的食欲,那便是:今天早上通知他,说他的请赦书已被驳回,只准缓期执行二十四小时。这些巴不得所有囚犯都乖乖地引颈就刑的人们,就要来绞死他,看着他一命呜呼。而他们自己呢,明天,后天,甚至好多年以后还是照常活下去,照常在每天晚上悠然地回家,而他巴夏尔却早已不在人世了。
他闷闷不乐地想着这些,嘴里塞满了炸牛肉。在旁人给他把凉菜和小面包端来的时候,他竟长叹了一声,说想抽口好烟。
  大家就给这犯人买来上等烟叶,看守长还亲自给他递上火柴,并且向他大谈上帝的无限天恩,说纵然失掉了尘世上的一切,未始不能在天上……
  犯人请求给他再来一份火腿和一公升葡萄酒。
  “今天您要什么就有什么!”看守长说,“对像您这种处境的人,我们是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那么就请再添两份肝制香肠吧。另外再来一公升黑啤酒,我也会领情的。”
  “绝对不会少您半点的,我马上就去吩咐!”看守长殷勤地说,“我们犯得着不讨您喜欢吗?人一辈子也活不了多久,还是多吃多喝点吧。”
  当看守长将那些酒肴送来的时候,巴夏尔说已经够了。不一会儿,这些佳肴美酒的香味便充满了整个牢房。巴夏尔将桌上的杯盘摆弄齐整后,就又大嚼起新点的干酪和沙丁鱼来,一面喝着啤酒和葡萄酒。
  猛然间他记起了,在他还未入狱的时候,有一次,他也是这样酒足饭饱、心旷神怡地坐在郊外一家餐厅的凉台上吃晚餐,翠绿的树叶在皓月的清晖之下熠熠发光。在他的对面,就像眼前的看守长一样,坐着胖胖的餐厅老板,不住地向巴夏尔敬酒敬菜……
  “讲个笑话给我听吧。”巴夏尔说。于是看守长挺带劲地给他讲了一个最新奇的笑话,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内容下流。
  巴夏尔请求再来一点水果、一杯黑咖啡和几块饼干作点心。他的这个请求也如愿以偿了。在他用完点心之后,牢房里进来了一个狱中牧师,打算给囚犯一番最后的劝慰。
  牧师是个神情愉快、和蔼可亲的汉子,他也像巴夏尔周围为他操心、判他死刑,明天就要绞死他的人一样。他们一个个满面春风,和他们打交道很痛快。
  “上帝会使您得到安慰的。”狱中牧师拍着巴夏尔的肩膀说,“明天一早您便万事都了啦,不过也用不着垂头丧气。您还是忏悔忏悔,打起精神来仰望一下天国吧。您要信赖上帝,因为他对每个悔罪的人都十分高兴。谁要是不肯忏悔,谁就会在牢房里彷徨哭泣,一夜难安,但这对您又有什么好处呢?只不过是自讨苦吃罢了。谁忏悔,谁就能在这最后一夜里睡个好觉,做个好梦。我再重复一遍,老弟,要是您肯洗涤灵魂的罪恶,便会觉得好过得多了。”
  谁知巴夏尔陡地面如土色。他直想呕吐,五脏六腑都翻动了,却又吐不出来。一阵可怖的痉挛攫住了他的全身。他蜷曲着,痉挛着,额头冷汗淋漓。
  这下可把牧师吓坏了。
  看守们纷纷跑来,连忙把巴夏尔送进了狱中医院,狱医们一看都摇头。傍晚,病人发高烧了。子夜以后,医生们宣布他的病况非常险恶,并且一致断定是剧烈中毒。
  重病的人照例是不处死的,因此当天夜里并没有给巴夏尔搭设绞架。
  相反的却是替他清洗肠胃,还把那些未被消化的食物残块进行了一番化验,结果发现肝制香肠已经腐烂,含有剧毒。
  一个调查团突然光临了出售香肠的商店。调查的结果是那香肠商违反了卫生规定,香肠没有被放在冷藏室,而是被放在温暖的地方。调查团记录完后,案子就转到检察长手中去了。检察长便以食物储藏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罪名,把那商人审讯了一通。
  在那些治疗巴夏尔的狱医之中,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年轻医生,他寸步不离地守着那张病床,想尽一切办法来使病人起死回生,因为这件案子实在是太稀罕,太离奇,太有趣了。年轻的医生日夜不懈地护理着巴夏尔,两周以后,他便拍了拍犯人的背道:
  “您得救啦!”
  第二天巴夏尔就被依法绞死了,因为他已经有了足够上绞架的健康。
  使巴夏尔苟延残喘两星期的香肠商被判处了三星期徒刑,而救了巴夏尔一命的医生却得到了司法部的表扬。
小题1:面对巴夏尔无休止的索求,看守长毫不生气,反倒是有求必应。结合划线句的内容,请以看守长的语气说出他自己真实的想法。(4分)
小题2:为什么巴夏尔会回忆在“餐厅吃晚餐”时的月色?(4分)
小题3:请说说小说标题“得救”的寓意。(4分)
小题4:哈谢克的短篇小说以“情节的独特安排”著称,请联系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小题1:对像你这样的死囚犯,我们没有什么舍不得的,想吃什么想喝什么尽管说,(2分)最要紧的是要保证有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明天就可以顺利上绞架,我们也就算是交差了。(2分) 阅卷说明:得分点分为两层,一层是结合划线句说出表面意思,一层是挖掘出内在含义。
小题2:反衬的手法(1分),月色的美好,象征了未入狱时的自由和轻松(1分),与现在的绝望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现了巴夏尔临刑前对正常自由生活的依恋(1分)。
小题3:医生对巴夏尔说“你得救啦!”的第二天,巴夏尔即被送上绞架,这一切都源于“重病的人照例是不处死的”规定(2分),意味着在当时的社会里民众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救,讽刺了社会制度的残酷和人性的虚伪。(2分)
小题4:阅卷说明:“情节的独特安排”在本文主要表现为“情节的一波三折”和“结局的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只要抓住其中的一点,言之有理(分点有条理)即可。
(1)情节发展一波三折(2分),因为“重病的人照例是不处死的”,所以为了让死囚犯巴夏尔以“健康”的身体走上绞架,看守长“殷勤”地侍候他,结果适得其反,使得暴饮暴食的巴夏尔“食物中毒”,于是香肠商被判刑,治愈巴夏尔的医生获表扬,而巴夏尔最终也因具有健康的身体被“顺利”依法绞死(2分),这样的情节安排跌宕起伏,嘲讽了伪善的道德观念,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残酷和灭绝人性(2分)。
(2)结尾部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分),死囚犯巴夏尔因看守长的“殷勤”而“食物中毒”,于是有关部分介入调查,使巴夏尔苟延残喘两星期的香肠商被判处了三星期徒刑,而救了巴夏尔一命的医生却得到了司法部的表扬(1分)。最出乎意料的是,医生对巴夏尔说“你得救啦!”的第二天,巴夏尔即被送上绞架,这一切都源于“重病的人照例是不处死的”规定(1分)。结尾戛然而止,照应了标题,嘲讽了伪善的道德观念,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残酷和灭绝人性(2分)。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影子生物圈
科学家们正在展开一项影响深远的研究:寻找“影子生物圈”。影子生物圈理论认为,地球上或许存在另一类未知生物,它们起源于和已知生物完全不同的祖先,隶属完全不同的生命族谱。此项研究最大的意义在于有望改写人类对生命形态的认识。
科学家们认为,其他类型的生命体至今仍然存在,它们构成了一个影子生物圈。地球上,微生物的数量超乎想象,仅通过显微镜观察,很难区分它们。微生物学家必须分析某个微生物的基因序列,才能确定它在进化树上的位置。到目前为止,有明确分类的微生物,只占已知微生物很小一部分。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很先进,但还有很多生物我们无法观察到。
“奇异”微生物,可能存在于一般生物难以存活的独立生态环境。可能的藏匿地点包括沙漠、滚烫火山口、南极洲干燥山谷或饱和盐湖中。
当一些研究者正试图在实验室中创造全新的生命时,另一些研究者则在火星上甚至是太阳系的其它地方搜寻外星生命。毕竟,许多太空生物学家相信只要沸腾的时间足够长,在适当的条件下,任何充分复杂的分子溶液都很有可能孕育出生命。如果真的如此,那么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出现不止一次而是多次这种说法也是合情合理的。新形式的生命在今天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现有的生命会在这些即将获得生命的分子聚集数量超过临界值前将它们吞噬一光。然而,生命起源的机会可能在早期地球上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其中一些原始生命体可能已经消亡。它们被其它形式的生命体给淘汰,但另一些可能仍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只是我们尚未发觉。
鉴于人们仅人工培养或发现了不到百分之一的微生物,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影子生命仍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然而,在地球上寻找影子生命的任务比在外星球上寻找生命更困难。“这个星球上充斥着我们已知的生命”,科罗拉多大学的生物化学家Shelley Copley说道。这意味着研究者们不能仅寻找新陈代谢的证据或大量生物聚合物的存在,因为常规形式的生命会淹没影子生命发出的任何信号。因此,影子搜寻者们必须用更有创造性的方法。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到传统生命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去探索,例如超干燥的沙漠地区、冰原地区、高空大气层或最热的火山口。另一个方法是设计出探测其它生物化学结构的手段。迄今为止只有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市的美国航天局国家空间科学和技术中心的微生物学家Richard Hoover进行了这类实验,寻找“镜像生命”。普通的生命体几乎无一例外都采用右旋糖和左旋氨基酸,并避免形成它们的镜像等价物。但是如果影子生命是以相反的偏好发展呢?Hoover和他的学生Elena Pikuta创建了只有左旋糖和右旋氨基酸的营养液,并向其中加入了不寻常的极端微生物,等着看是否有任何生长的物质出现。仔细的检测发现这些影子微生物不过是具有特殊新陈代谢的普通细菌。
“沙漠岩漆”是一个更有可能是影子生命的反常物质,它是岩石表面形成的薄薄的富含锰的岩层,在炎热、干燥的地方尤其常见。科罗拉多大学的微生物学家Norman Pace是Cleland聘请对沙漠岩漆进行检测的研究者之一,他认为检测结果不见得能如人们所愿。他说,“之所以寄希望于影子生命的唯一原因是我们完全不知道沙漠岩漆是如何产生的”。不过,他仍然愿意去检测确认一下。
如果能够证明,在地球上有第二次生命起源,并且有他们自己的生化规则,这将使我们更有信心,生命的出现不是偶然,只要条件许可就会出现。如果生命能在类似地球的环境下产生,我们就可以假设,生命可能在地球上反复出现过很多次。
小题1:原文看,对“影子生物圈”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该研究旨在寻找与已知生命毫不相同的生命形式,这些新形式的生命是一种独立生命源的后代。
B.影子生物圈目前还只是一种理论假设,但是可以为人类探索寻找生命提供全新的思想。
C.至今,科学家仍未在地球上发现与已知生物不同的生命体,然而仍然可以断定地球上是存在外星生命的。
D.影子微生物可能存在于一般生物难以存活的独立生态环境,包括沙漠、滚烫火山口、南极洲干燥山谷或饱和盐湖等。
小题2:下列对这篇文字有关内容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规形式的生命会淹没影子生命发出的任何信号,所以研究者仅寻找新陈代谢的证据或大量生物聚合物的存在是不行的。
B.普通的生命体都采用右旋糖和左旋氨基酸,但是影子生命是以相反的偏好发展的。
C.因为现有的生命会在即将获得生命的分子聚集数量超过临界值前将它们吞噬一光,所以难以在地球找到影子生命。
D.为了寻找到影子生命,影子搜寻者们只有到传统生命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去探索。
小题3: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研究者在实验室中创设出适宜的条件,是可能创造全新的生命的。
B.外星生物就在我们眼皮底下(甚至就在我们的鼻子内)大量繁殖,这个想法似乎很是荒谬,但我们不能轻易否定这个设想。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富民为本——儒家民生思想
胡发贵
儒家关注民生,主张“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其思想中始终有一种鲜明的“富民”倾向。概要说来,其主旨有这样几项。
其一富民为“政之急”。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儒家认为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正因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认知和讨论。如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文中的“足食”是就人民的生活而言的,意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计,要让人民吃饱穿暖。孔子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见民生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史称孔子“所重:民、食、丧、祭”,也清楚地印证了这一点。从孔子的论述来看,他所谓的“足食”和“食”,似乎不仅仅限于温饱,而是过上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因为孔子肯定这也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其二富民是治国安邦的前提。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首先,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意识,即所谓“恒产决定恒心”,这里的“恒心”,既指人的道德意识,也包含人们的社会认同和依礼循则的秩序观念。儒家认为此“恒心”与社会的治、乱密切相关,缺乏“恒心”,社会就会陷入无序和混乱,“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社会一旦出现“无不为已”的局面,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有效的治理。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理路,所以儒家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其次,民富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的向背是统治合法、合理性的最终依据,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获得人民的支持,统治者则必须“与民同乐”而不能“独乐”,而究其实即强调统治者应关注并解决好民生问题。儒家认为,惟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
其三富民是政府的天职。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树之君,“治人者”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用儒家的说法即是“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所谓“尧舜之泽”,其间最为基本的则是人民的生计问题,故儒家一再提醒“治人者”,要如“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儒家还以“为民父母”为喻,强调富民也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道义责任,因此,对那些不顾人民饥寒交迫、只顾一己享乐的统治者,儒家痛斥之“率兽食人”,根本不配“为民父母”。显然,在儒家看来“为民父母”是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相反,政府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有粟如水火”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换言之,“治人者”天然负有富民之责。
(选自2011年2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有关“儒家民生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关注民生,其思想中始终有一种鲜明的“富民”倾向。
B.儒家认为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
C.儒家认为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稳定是富民的基础。
D.在儒家看来,政府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民生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所以他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
B.“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就说明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了人们的意识。
C.“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说明民心的向背是统治合法、合理性的最终依据。
D.儒家以“为民父母”为喻,意在表明统治者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儒家认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讨论。
B.孔子肯定温饱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所以强调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让人民吃饱穿暖。
C.儒家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强调统治者应关注并解决好民生问题。
D.那些不顾人民饥寒交迫、只顾一己享乐的统治者根本不配“为民父母”,被儒家痛斥为“率兽食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与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作最后的较量时,吴荪甫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请简述这个情节。(《子夜》)
(2)爱斯美拉达死后,加西莫多做了哪些事?最后去了哪里?请简述。(《巴黎圣母院》)
答第(   )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怎么说”与“说什么”血肉相连,难解难分。不同的表达方式常使同一表达对象具有不同的内涵、意蕴。
好文章往往都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它“怎么说”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其中有的独特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对事物独特的感知、把握。苏珊。朗格说:“当一个诗人创造一首诗的时候,他创造出的诗句并不单纯是为了告诉人们一件什么事情,而是想用某种特殊的方式去谈论这件事情。”((艺术问题))无视这种“特殊的方式”,就等于拒绝诗人的全部创造。此其一。
其二,有些独特的表达方式表现了作者独特的感情色彩。“我没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与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原句“我没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相比,只不过少了三个逗号,就“说什么”这一点看毫无二致,但是鲁迅先生体现在他的表达方式中的强烈的悲愤之情却全然不见了。所谓 “文不逮意”之“意”也包括了情,情、意往往密不可分。
其三,有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往往透露出它所特有的言外之意,同一对象如果采用别的表达方式那言外之意也就随之消失了。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中有一句“吾戴吾头来矣!”《新唐书)转录时删去后一“吾”字,林纾以为删得无理,虽然表达的内容一样。因为被删的那一“吾”字富于言外之意:“一则哂全军之不武,一则示一身之有胆。”如果只知其“说什么”,不问其“怎么说”,可就辜负了作者遣词造句的一片苦心,当然也不可能学得如何遣词造句的本领。
当然,语言表达的问题不止是这些。
语言大师老舍在《人物、生活和语言》中谈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个戏,写国民党统治时期,两个小学教员谈话,一个说:‘看这群孩子多可怜,个个面如菜色!’我觉得‘面如莱色’就不够通俗。不如说成‘看看孩子们多可怜,个个面黄肌瘦!”更通俗些。只有观众听懂了,才能打动他们的心。假如把这话再改一下,改咸‘看看孩子们的脸!’这样观众不仅听得懂,还会引导他们去想,就更有力量。”写戏中人物的台词如此,一般说话作文也不例外。
(摘自王尚文《“说什么”与““怎么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可以反映作者对事物独特的感知、把握。
B.可以表达作者的意思和他独特的感情色彩。
C.可以表达言外之意且难以用别的方式替代。
D.能够独立于内容之外而产生独特的价值。
小题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同一表达对象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其内涵、意蕴也就可能产生变化。
B.诗人创造一首诗所运用的某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也是他全部创造的一部分。
C.哪怕只是几个标点符号的变动,作者所要表达“情”、“意”就完全发生变化。
D.阅读要思考文章“怎么说”,才能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苦心并学得这方面的本领。
小题3:文章引用老舍在《人物、生活和语言》中的例子,论证了什么道理?(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树
石英
尽管只是一棵普通的桃树,恐怕也够得上如今电视栏目中的《天下奇观》。
只可惜,它是在近六十年前,而且是在异国的土地上。但就是那样,也引得坑道内一个连战士们的好奇:“这是棵啥树呢?是棵神树吧?”也难怪,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敌方的炮弹满地倾泻,空中的飞机饱和轰炸,山头削掉了足有一两尺,哪里还有树木,就连一棵草芽也寻不到踪影。一到战斗的空闲时间,同志们就禁不住走出坑道口,回头看看所在的793高地,天生爱开玩笑的三班战士小卫一伸舌头说:“咦,老美的‘油挑子’飞机把我们的高地都剃成和尚头了!”
却就在这时,一排长董军敏锐地发现:就在坑道口左首三十米处,有一棵不大不小、不高不矮的桃树,这时还冒出不少花骨朵。说是他的“敏锐发现”,一点儿也不夸张。长达半个月的血战,一个连队只剩下六十多人,同志们两眼除了盯着前方,手里的枪口除了盯着敌人,哪里还顾得上左顾右盼,所以就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大知识分予”赵文书也连声说:“一排长,伟大发现!”
大伙惊喜之余,也不禁纳闷:一切有生命的植被都被敌人毁灭了,为啥这棵桃树能逃过残酷的命运?难道是敌人的飞机和炮火还有一星半点的“仁慈”,来个“网开一面”?才不会呢!出国作战两年来,同志们可算领教了他们灭绝人性的无所不用其极,就连老鼠、跳蚤、蜈蚣、臭虫都用上了,到处散布致命的细菌。这样的主儿,还能对一棵桃树手下留情?为了揭开这个谜底,大伙七嘴入舌,小卫说:“就是因为这棵桃树命大。”曾经读过<三国演义》等小说的一排长董军又加了一个注脚:“旧小说里常有这么句话:合当命不该绝。”赵文书有时偷偷写诗,他的话有点文绉绉一时听不大懂:“这说明桃树是美好生命永不灭绝的象征。”
一场最白热化的激战暂告一段落,我前沿指战员仍在不懈地注意敌人的动静。但就在这时,坑道口外桃树上的骨朵就像插空儿展示自己的荚,一股脑地开启了花瓣,在小雨中,在朝阳东升中,粉扑扑、嘟噜噜地挤满了枝头.成为整个阵地上的一个奇观,炊事员老魏一面抽着小旱烟袋,一面笑眯着眼睛瞅着这盛装的桃树,对身边的小卫说:“就像当日我那新媳妇的红盖头。”如在平常,爱开玩笑的小卫肯定又要逗上几句,但现在却啥也没说,他明白老魏必是触景生情,想起久别的老婆孩子了。
但在桃花还没全谢时,部队移防至西海岸,这里由友军部队守备;停战协定生效后,我们这支部队奉命回国,那已经是夏秋之交的季节了。在列车跨过鸭绿江大桥时,小卫还跟一排长提起了那棵桃树,他想象着说:“现在一定结了好多的桃子,也不知是啥味儿。”
排长的表情挺深沉,反问了他一句:“你说呢?”
能是啥味道呢?反正是桃子味儿吧;哦,不,如果吃起来,会不会也带着硝烟味儿呢?  (摘自(新华文摘》2010年第24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别的战土都盯着前方的敌人,一排长董军能注意观察周围的景物,率先发现了桃树,说明他比普通战士具有更高的战术素养。
B.炊事员老魏触景生情,眼中的桃花像新媳妇的红盖头,这是通过一个普通战士的独特感受,来突出文章念亲思乡的主旨。
C.对神奇的桃树,小卫、董军和赵文书等三个战士有不同的理解,这也体现了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文化修养。
D.文章画线部分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花盛开的场景和可爱形象,也给险恶的环境增添了亮色。
E.文章由神奇的桃树写到美艳的桃花,再由美艳的桃花写到想象中的桃子,实写和虚写相结合,意蕴丰富。
小题2:请简要分析作品中战士群体形象的特点。(4分)
小题3:文章以“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树”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