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在小说《家》中,觉新在自己的婚姻一事上,对父亲的决定有何反应?请简述。  (2)请简述“马斯洛娃案”的上诉在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在小说《家》中,觉新在自己的婚姻一事上,对父亲的决定有何反应?请简述。  (2)请简述“马斯洛娃案”的上诉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在小说《家》中,觉新在自己的婚姻一事上,对父亲的决定有何反应?请简述。
  (2)请简述“马斯洛娃案”的上诉在枢密院被驳回的原因。
答案
  (1)觉新觉得是父亲的决定使他的升学和与梅结合的愿望成了泡影,断送了他的前程和美梦。他绝望地痛哭,在心里他为自己痛哭,为他所爱的梅痛哭。但是他毫无反抗,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
  (2)枢密官共四个。两位枢密官主张撤销原判;首席枢密官反对撤销原判;另一位枢密官因为涅赫柳多夫决定为了符合道德的要求同马斯洛娃结婚,在他看来是可恶之至的,所以也反对撤销原判:于是上诉就被驳回。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伤心事
安徒生
  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个故事实际上分做两部分:头一部分可以删掉,但是它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细节——这是很有用的。
  我们是住在乡下的一位绅士的邸宅里。恰巧主人要出去几天。在这同时,有一位太太到来了。她带着一只哈巴狗;据她说,她来的目的是为了要处理她在制革厂的几份股子。她把所有的文件都带来了;我们都建议她把这些文件放在一个封套里,在上面写出业主的地址:“作战兵站总监,爵士”等等。
  她认真听我们讲,同时拿起笔,沉思了一会儿,于是就要求我们把这意见又慢慢地念一次。我们同意,于是她就写起来。当她写到“作战兵站总监”的时候,她把笔停住了,长叹了一口气说:“不过我只是一个女人!”
  当她在写的时候,她把那只哈巴狗放在地上。它狺狺地叫起来。她是为了它的娱乐和健康才把它带来的,因此人们不应该把它放在地上。它外表的特点是一个朝天的鼻子和一个肥胖的背。
  “它并不咬人!”太太说,“它没有牙齿。它是像家里的一个成员,忠心而脾气很坏。不过这是因为我的孙子常常开它的玩笑的缘故:他们做结婚的游戏,要它扮作新娘。可怜的小老头儿,这使它太吃不消了!”
  她把她的文件交出去了,又把她的哈巴狗抱在怀里。这就是故事的头一部分,可以删去。
  “哈巴狗死掉了!”这是故事的第二部分。
  这是一个星期以后的事情:我们来到城里,在一个客栈里安住下来。
  我们的窗子面对着制革厂的院子。院子用木栏栅隔做两部分。一部分里面挂着许多皮革——生皮和制好了的皮。这儿一切制革的必需器具都有,而且是属于这个寡妇的。哈巴狗在早晨死去了,同时被埋葬在这个院子里。寡妇的孙子们(也就是制革厂老板的未亡人的孙子们)掩好了这座坟。它是一座很美的坟——躺在它里面一定是很愉快的。
  坟的四周镶了一些花盆的碎片,上面还撒了一些沙子。坟顶上还***半个啤酒瓶,瓶颈朝上——这并没有什么象征的意义。
  孩子们在坟的周围跳舞。他们中间最大的一个孩子——一个很实际的、7岁的小孩子——提议开一个哈巴狗坟墓展览会,让街上所有的人都来看。门票价是一个裤子扣,因为这是每个男孩子都有的东西,而且还可以有多余的来替女孩子买门票。这个提议得到全体一致通过。
  街上所有的孩子——甚至后街上的孩子——都涌到这地方来,献出他们的扣子,这天下午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孩子只有一根背带吊着他们的裤子,但是他们却看到了哈巴狗的坟墓,而这也值得出那么多的代价一看。
  不过在制革厂的外面,紧靠着入口的地方,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子。她很可爱,她的卷发很美丽,她的眼睛又蓝又亮,使人看到感觉愉快。她一句话也不说,但是她也不哭。每次那个门一打开的时候,她就朝里面怅然地望很久。她没有一个扣子——这点她知道得清清楚楚,因此她就悲哀地呆在外面,一直等到别的孩子们都参观了坟墓、离去了为止。然后她就坐下来,把她那双棕色的小手蒙住自己的眼睛,大哭一场;只有她一个人没有看过哈巴狗的坟墓。就她说来,这是一件伤心事,跟成年人常常所感到的伤心事差不多。
  我们在上面看到这情景,而且是高高地在上面观看。这件伤心事,像我们自己和许多别人的伤心事一样,使得我们微笑!这就是整个的故事。任何人如果不了解它,可以到这个寡妇的制革厂去买一份股子。
(选自《安徒生童话全集》,叶君健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的头一部分是故事的缘起,作者认为删去它将会损害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但它对故事主题的表达毕竟并不十分重要,因而是可以删掉的。
B.哈巴狗的坟墓虽没有什么象征意义,却像模像样,孩子们为观看它献出扣子,以致许多孩子只有一根背带吊着他们的裤子,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故事中那位女孩没有因穷困而失去对自己所属世界的热望,她不说话,也忍着不哭,只有在所有人都离去之后才大哭一场,是一个美丽而凄婉的形象。
D.最后一段“高高地”一词,既指“我们”观察这件“伤心事”所在的位置,也有以成年人的眼光观察孩童世界的不幸和俯视人间悲悯的意味。
E.故事写的虽是孩童游戏这样的小事情,题材本身并不宏大,但作者却从中感受到了人类最为细腻的情感世界,表达了作者广及一切心灵的同情心。
小题2:作者在文中说,故事的“头一部分可以删掉,但是它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细节——这是很有用的”。请简要分析故事头一部分“一些细节”所起的作用。(4分)
小题3:在文末,作者说,“女孩子”的这件伤心事“跟成年人常常所感到的伤心事差不多”,又说这件伤心事“使得我们微笑”。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请简要阐述。(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死亡之海”的油岛
  随着开采活动的持续,塔里木油田的工程师们已经从地球表面向下钻探了几公里,有时甚至要借助灌入地下水的方法将宝贵的油气资源挤出地面。如今,越过厚厚的黄沙,从地下3000至4000米深处抽取出来的石油、天然气会通过输送管道运往这个国家的东部地区,支撑着数千公里外那些城市的运转。无可否认的是,当国际原油价格又一次冲上80美元/桶的当下,这里抽出的能源是这些城市能够维持发展的先决条件。
  车轮下的沙漠公路好似永远没有尽头,而“沙漠大巴”车窗外的景色则仍旧是一成不变的无穷沙丘,塔克拉玛干好似在无数次地重复着自己。“因为定期能够出去轮休,”员工刘震凝视着窗外,“否则人类可能很难受得了这样的荒凉吧。”“沙漠大巴”上满载的是“塔中—4”油田的员工,这是中国境内惟一的沙漠腹地油田,而按照规定,每隔二十余天,员工们就有一次机会可以选择坐车驶出这片世界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到沙漠边缘的库尔勒市去休整,以期不会丧失作为普通社会人的生活及心态,而为之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塔里木油田号称“中国石油的希望”,是中国仅有的数个大型油田之一。由于出产混合油气资源,这里不仅是西气东输管道的起点和源泉,又是中国石油版图上的一颗明星,只是,这里位于沙海深处,开采难度超出想象。在此处,一名工人洗一次淋浴的成本是人民币60元。“塔中—4”油田被塔里木石油人称为“沙漠孤岛”,是这个地区最令人称奇的人造设施。这里的几百人长年生存在沙漠的中央,依赖一条1500公里长的沙漠公路维持人类正常的需求,而这条公路则依靠24小时滴灌培植的红柳丛左右防护,不致被黄沙一夜掩埋。总言之,这里的任何存在都依靠给养,才能维持着与自然界巧妙的平衡。“这里或许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工作环境。”一位油田员工戏谑道。塔中的人们都知道,如果从“塔中—4”油田出发,不论向任何一个方向,也不论走多久,一切都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你还在沙子里。”在这座沙漠的中心腹地,塔中—4油田是仅有的人类据点,荒凉的环境让这里的人们只有选择坚强,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管理者们修建了各种运动设施,并组织活动来冲抵那无处不在的孤独感。在整个油田最醒目的地方,往往会书写标语,提醒员工“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而每年从全国各地选派而来的新工作人员都会定期前来,接受或长或短的一次历练。
  在塔克拉玛***历史上,此前从未有人能完全征服这片广阔的沙域。曾经,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而很快,他的探险队全军覆没,仅剩他一人幸存,因此,他给了塔克拉玛干“死亡之海”的别名。在80年代之前,由于巨大的勘探难度,专家们无法在这里找到油气资源,而如今,由于科学技术的完善以及进步,已探明塔里木油气资源总量为160亿吨,而仅有的问题变成了如何更好地开采、利用这里的宝藏。
  如今,这座“死亡之海”每日提供的三千余吨原油让更多的城市充满了生机,而这一产量据称在可以预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维持基本稳定,而整个国家也正因此获益匪浅。
(选自《南方周末》2009年11月19日,作者:翁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塔里木油田位于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仅有的数个大型油田之一。其中的“塔中—4”油田在这个沙漠的腹地。
B.塔里木油田是西气东输管道的起点和源泉,这里抽出的能源将输送到我国的东部地区,是我国东部城市能够维持发展的先决条件。
C.自从斯文·赫定以来,对塔克拉玛***石油勘探经历了漫长的艰难过程,如今已探明这里的油气资源总量,并能日开采三千余吨。
D.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引用油田员工的话,都说明了沙漠环境的荒凉和工作环境的恶劣,但前者强调的是生存的艰难,后者是相比较而言。
E.长期的沙漠生活会给人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损害,甚至丧失普通社会人的生活及心态,需要外出休整和活动调剂,更需要意志的坚强。
小题2:文章二、三两段都提到“塔中—4”油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作简要说明。(4分)
小题3:如果用“‘死亡之海’的油岛”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你认为是否恰当?请简要分析。或者,你也可以为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并简要说明拟题的理由。(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以下是《红楼梦》中描写“湘云醉卧”的一段文字,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一组四字词,展现这一幅诗意的画面及史湘云的性格。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生动。(4分)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卧具:青石为床、   
睡态:香梦沉酣、    ②
环境:   ③    、红香满身
性格:   ④    、随性适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沙原隐泉
余秋雨
①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
②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得也越厉害。才踩几脚,已经气喘,浑身恼怒。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③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还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罢。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经划下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只管爬。
  ④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空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为什么历代的僧人、俗民、艺术家要偏偏选中沙漠沙山来倾泄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榆林窟和其他洞窟?站在这儿,我懂了。我把自身的顶端与山的顶端合在一起,心中鸣起了天乐般的梵呗。
  ⑤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相,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鸟瞰一过,此时才敢仔细端详。那分明是一弯清泉,横卧山底。动用哪一个藻饰词汇,都会是对它的亵渎。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安安静静地躲坐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应。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一位年迈慈父责斥自己深深钟爱的女儿一般,道一声:你怎么也跑到这里!
  ⑥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或者,干脆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到九溪的树荫下。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吸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足迹,借它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曾蜂聚过匪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一片污浊?
  ⑦我胡乱想着,随即又愁云满面。怎么走近它呢?我站立峰巅,它委身山底;向着它的峰坡,陡峭如削。此时此刻,刚才的攀登,全化成了悲哀。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于是急急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⑧一咬牙,狠一狠心。一脚,再一脚,整个骨骼都已准备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然而,奇了,什么也没有发生。才两脚,已嗤溜下去好几米,又站得十分稳当。再稍用力,只十来下就到了山底。实在惊呆了!想想刚才伸脚时的悲壮决心,哑然失笑。康德所说的滑稽,正恰是这种情景。
⑨来不及多想康德了,急急向泉水奔去。一湾不算太小,长可三四百步,中间最宽处,相当一条中等河道。丛丛水草,使水色绿得更浓。三只玄身水鸭,轻浮其上,带出两翼长长的波纹。水边有树,不少已虬根曲绕,该有数百岁高龄。总之,一切清泉静池所应该有的,这儿都有了。至此,这湾泉水在我眼中又变成了独行侠,在荒漠的天地中,全靠一己之力,张罗出了一个可人的世界。
⑩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11)——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皆在敦煌县境内。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有删改)
小题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相,舍不得一眼看全。
舍不得:                                            。
(2)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
潜伏:                                               。
小题2:试分析第②自然段写景的语言特色。 (6分)
小题3:“静观万物皆自得”,阅读全文,试分析作者所抒之情,所悟之理。(6分)
情感:                                                  
道理:                                                      
小题4:行家称道余秋雨这篇美文“自然而深邃”,请你细味本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由此生发的人生感慨,谈谈对这一评价的认识。(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不需注释的生命
祝 勇
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本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的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书将不再完美。
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解。而当妈妈坐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一一作为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
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解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注释。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
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
不知。
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
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的令人心动。而且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涅盘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
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
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仲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
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身取义,或拔刀
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待血迹擦干,宝剑入
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好汉武松可不上景阳岗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
孟州,一路上本来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松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封皮贴上,一步步自投
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拇指,由衷地叫一声“好!”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
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退色……
(节选自作家出版社《中华散文精粹》)
小题1:文章开头说:“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 ”那么,作者从哪些方面表明生命需要注释?(4分)
小题2:联系文章题目,说说作者第三段引用诗句的用意是什么?(6分)
小题3:文章列举了迦叶尊者, 俞伯牙、管宁、武松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