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旋风的中心沈世豪  《哥德巴赫猜想》一文发表后,神州尽说陈景润,成为举国一大盛景。旋风的中心却是平静的。荣誉、地位、名利,伴随着鲜花、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旋风的中心沈世豪  《哥德巴赫猜想》一文发表后,神州尽说陈景润,成为举国一大盛景。旋风的中心却是平静的。荣誉、地位、名利,伴随着鲜花、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旋风的中心
沈世豪
  《哥德巴赫猜想》一文发表后,神州尽说陈景润,成为举国一大盛景。旋风的中心却是平静的。荣誉、地位、名利,伴随着鲜花、掌声一起向他涌来的时候,陈景润表现出非凡的冷静。在这些世俗所瞩目的领域,他,恰似不谙世事的孩子,只有偶尔带着惊奇的目光,打量着繁花一样的特殊世界。
  每天,都有雪片一般的信件,从四面八方飞来,多数是慰问信。其中,不乏姑娘的求爱信。他并不当一回事。每天仍是出没在图书馆,或者,一头钻进那间六平方米的小屋。出于好奇的人们,看了徐迟的报告文学,特地到数学所来看他,尤其是记者,更是络绎不绝,真亏了好心书记李尚杰,为了不至于过分干扰陈景润,能挡驾的他尽量挡了,有时,没有办法,只好让人们去看陈景润那间“刀把形”的房间。一架单人床,四片暖气片,靠墙一张小方桌,屋子里,最多的是草稿纸,如此而已。
  陈景润的全部心思,仍然扑在哥德巴赫猜想上,他要进一步完善(1+2)。陈景润的思维与众不同,越是出名,他越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仿佛有无数的目光在注视他,那是焦虑的渴望,和殷殷期盼,那朝思暮想的数论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1)恰似珠穆朗玛峰巅、无限风光,时时都在呼唤他。他一直盼望能亲手攻克(1+1),完成几代数学家的夙愿。
  9月,北京尚是金秋,有人还穿衬衫,他还是离不开那件褪了色的松松垮垮的蓝色面料的棉大衣。习惯难改,他仍是喜欢把双手套在袖筒里,戴着那顶有护耳的布棉帽。名人陈景润的气质、模样,和以前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偶尔,人们也会发现陈景润一边走,一边看信,有时,会独自发出笑声,熟悉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是姑娘的求爱信么?”
  陈景润那张有点苍白的脸,兀地红了,他还羞涩呢?
  他笑了,笑得像个孩子。手上握着的恰好是张姑娘的照片。如花如月的陌生姑娘,正把最美的娇容,展示给陈景润。奇怪,陈景润就是不动心。
  他从不把这些姑娘的柔情依依的求爱信给其他人看,包括很要好的朋友。他感谢这些纯洁的姑娘的一片芳心,一片崇高的信任。他把这些信细心地封存起来,藏在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陈景润的爱情大门紧紧地关着,是珍惜着那美丽的初恋,还是一腔思绪,全让那些数学公式、定理占领了,以至丘比特的神箭也无法射进这位数学家的神奇领地。
  今非昔比了,当年被人歧视、冷落的陈景润,已是荣誉等身,但每逢数学所、中科院评先进、评奖,他总是坐在一角,默不作声,听到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立即站起来,给你敬个礼,连声地说:“谢谢,谢谢!我就免了,免了——”说完,真诚地看大家一眼,目光里流露出恳求之情。他在荣誉面前,从来不去争,而且虔诚地让给其他人。
  他仿佛有一种预感,时间对于他,实在是太珍贵了,正如鲁迅先生所感受的:“要赶快做!”人们发现,他仍是那么匆忙,走路时,低着头,急急地赶路。他的生活仍是像以前一样简朴。几个馒头,一点咸菜,便可以了却一餐。有段时间,陈景润的亲戚以为他出名了,经济必定不错,偶尔,也会来信请求支援。
  当名人并非易事。各种应酬,能够推辞的,他尽量推辞,但有两方面的内容,陈景润是很乐意前往的,一是给北京的中小学生开讲座,他喜欢孩子的天真、纯洁,更寄希望于他们。只要时间允许,他一定应约。二是接受故乡、母校的邀请。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友会和校友活动。母校厦大不必说了。当年就读的英华中学邀请他去,他也欣然前往,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不甚出名的三明一中,是陈景润念初中的地方,当时,陈景润才13岁。三明一中的校长上北京看他,陈景润热情接待,并且高兴地合影留念,给三明一中题写了“祝母校欣欣向荣”的题词。他写的《回忆我的中学时代》一文,把他读初二的成绩都一一写出来了,成了今天我们研究、学习陈景润极为珍贵的史料:
  代数99 国文92 英文89 几何83 化学88 历史83
  地理85 图画85 音乐85 体育80 生理卫生82 劳作75
  陈景润自己在文章中写道:“我能唱能跳,天真活泼,瞧,音乐85,体育80 !”夙有姻缘,他的代数99分,尚在初二,已是初露头角了。
盛名之下的陈景润,毫无名人派头。清清白白地做人,认认真真地攻关。他是一棵质朴无华的大树。
小题1:文章多次写到“姑娘的求爱信”,这一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文章题为《旋风的中心》,“旋风”指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刻画陈景润的形象的?(6分)
小题3:文章结尾处引用了陈景润初二时的成绩单,其意图是什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从这份成绩单中得到什么启示?(5分)
答案

小题1:答案要点:(1)表现陈景润的成就及其引人瞩目(1分);(2)表现陈景润单纯而冷静(1分);(3)衬托陈景润把全部心思都放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上的刻苦钻研精神(2分)。
小题2:(6分) “旋风”指《哥德巴赫猜想》一文发表后,荣誉、地位、名利,伴随着鲜花、掌声一起向陈景润涌来(2分)。文章从四个方面来刻画陈景润的形象:面对荣誉,陈景润冷静、谦让(1分);生活俭朴,不在意物质享受(1分);刻苦钻研,全部心思仍在哥德巴赫猜想(1分);不忘故乡、母校,寄希望于青少年(1分)。
小题3:(5分) 引用这张成绩单意在说明陈景润在少年时代天真活泼,全面发展,数学成绩优秀,取得成就有着良好的基础(2分);对中学生的启示是,中学时代要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也要注意培养和发挥自己的特长(3分)。(如答其他意图和启示只要合理也当给分)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举一反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小说是从传奇小说开始的,到了明代,有了文人独立创作的作品,清代的《红楼梦》,使古代小说达到了辉煌的顶点。
B.我国古典小说同西方小说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西方小说多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而我国古典小说,则着重于描绘事物的外在联系和人与人比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C.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D.外国戏剧源远流长,最早兴起的是古希腊戏剧,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19世纪,欧洲戏剧创作先后出现高潮。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小题。
美丽的夜光云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今年夏天一种怪异且奇妙的景象出现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眼前,薄薄的蓝云悬浮在地球大气层与外太空的交界处。
科学家发现此夜光云出现在76~85千米的高空中,而在此高度处常常可以见到流星和明亮的极光,因为这里的大气让路给了黑色的太空。夜光云发现120多年之后,人们才对此现象做出了科学解释——夜光云是一种形成于中间层的云,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在80千米左右。夜光云看起来有点像卷云,但比它薄得多,而且颜色为银白色或蓝色。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大气科学家盖利﹒托马斯看了空间站拍摄的这些照片后说:“它非常可爱。这表明这些云确实在很高的空中——就在太空的边缘。”
这种云形成于令人晕眩的高空中,而这里的大气比撒哈拉沙漠要干燥上亿倍。相比之下,普通高度的卷云只能达到18千米的高度。托马斯说:“我们有个很好的主意,来自下面的水蒸气向上流动,这其实就是夜光云形成的根本动力。”
其中部分水蒸气来自热带地区的上升气流,在热带,百万分之几的水蒸气逃到最遥远的太空,到达最上层的大气层。水蒸气的另一个可能性来源则是甲烷氧化。甲烷经过100多年之后可以浓缩到2倍以上的浓度,这可以解释过去数十年来这种高空飞翔的云为何出现了部分变化。
在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造成大气火山灰中出现十分壮观的日落景象之后的几年里,人们首次发现了夜光云。在1885年7月的一个晚上,英国南安普敦市的罗伯特﹒莱斯利看到了这种云,并将此首次观察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从此人们在各地都发现了夜光云,从北纬度地区如斯堪的纳维亚、英格兰和西伯利亚到更遥远的南方地区都有发现。甚至这种景象还在美国华盛顿和俄勒冈州、土耳其和伊朗也曾出现过。如今科学家在整个极地夏季都能观察到广为分布的夜光云。有些夜光云甚至还是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悲惨空难后形成的,当时来自此航天飞机的400吨水漂流到了南极。
自从2007年4月25日美国宇航局发射中层大气高空冰探测卫星(AIM)对夜光云进行观
测以来,夜光云变得更加神秘了。因为当时AIM卫星发现了一种“秘密行动的”夜光云
是由更小的冰晶体形成的,其直径不到30纳米,而红细胞的直径大约为1万纳米。而
且这种云一直出现在上层大气中,这令科学家大为不解。托马斯说:“它们如此微小,
以至于它们根本就不能有效地散射光线。”
中层大气高空冰探测卫星还发现了夜光云和悬浮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对流层云之间具有强度相似之处,这表明近太空气候动力学可能一点不让人陌生。研究人员推测夜光云的来源和扩散速度与现代的气候变化模式有关。但他们不能排除其它的可能性因素,包括甲烷、二氧化碳、上层大气中流星种子的数量以及11年周期的日斑循环。托马斯说:“我想科学家会做出判决的。我们正在设法了解夜光云是如此形成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小题1:根据原文,下列对“夜光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首次发现夜光云是在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的几年里。
B.夜光云发生在北半球的高空,其颜色常呈银白色或蓝色。
C.夜光云是一种形成于中间层的云,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在76~85千米。
D.夜光云的形状看起来有点像卷云,但比卷云薄得多。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夜光云形成于令人晕眩的高空中,水蒸气向上流动是夜光云形成的根本动力。
B.甲烷经过100多年之后可以浓缩到2倍以上的浓度,甲烷氧化是夜光云形成的条件。
C.夜光云是由极小的冰晶体形成的,其直径不到30纳米,比红细胞的直径还小得多。
D.与夜光云来源和扩散速度有关的因素很多,甚至航天飞机发生空难都可能与之有关。
小题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光云的首次观察结果登载在《自然》杂志,这说明在100多年以前人类对夜光云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B.夜光云和悬浮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对流层云之间有强度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近太空气侯动力学来了解夜光云。
C.美国宇航局发射的中层大气高空冰探测卫星对夜光云进行了观测,这颗卫星会揭开夜光云——人类了解最少的气象谜团。
D.夜光云出现的地域越来越广,科学家在整个极地夏季都能观察到,这可能是地球大气发生变化的预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河南文物局提出确认曹操墓葬六大依据
张波
身为古代伟人,曹操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曹操墓到底在哪里?1000多年来,众说纷纭,谜团重重。日前,国家文物局郑重公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传说中的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该大墓的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该墓曾数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这批文物中,尤其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珍贵。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回的该墓被盗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在墓室清理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经鉴定,他就是传说中的曹操。
做出这样的判断究竟有哪些有力证据呢?
第一,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符;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第二,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的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相关史书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人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综上所述,专家们才最终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摘编自东方今报网2009年12月28日)
小题1:下列关于曹操墓葬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关于曹操墓的位置,传说一致认为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就是确切证据,最近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传说的正确。
B.曹操墓葬长度超过60米,规模巨大,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体现了墓主人曹操“薄葬”的主张。
C.曹操墓平面为甲子形,形制为转券墓室,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结构复杂,与曹操魏武帝的身份相符。
D.史书记载,曹操死后葬在了“西门豹祠西原上”的高陵,鲁潜墓志中的记载与此相同,这是专家们认定曹操墓葬位置的依据之一。
小题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操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但其墓不论从总长度还是从占地面积看,都堪称规模宏大,这其实与他“薄葬”的主张并不矛盾。
B.发掘出来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的石枕等其他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C.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碑和石枕非常珍贵,是确定墓主身份的最确切、最直接的证据,它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D.曹操墓出土的大量画像石,虽然残缺不全,但都具有汉魏时期的特征,与墓主人曹操生活的年代一致。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所以,他临终前才留下了《遗令》,要求“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B.如果曹操墓中的石碑、石枕上没刻有“魏武王……”的铭文,其文物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变得一钱不值。
C.石牌、石枕上的铭刻称曹操为“魏武王”而不是“魏武帝”,可见曹操生前并没有做皇帝,只是做过王、公而已。
D.目前,专家提出了确认曹操墓葬的六大依据,这六折缺一不可,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价值是一样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赤子真情刘文典
莫娟娟  傅嘉明
刘文典(1889年—1958年),安徽合肥人,原名文聪,字叔雅。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任孙中山的秘书。1917年起,刘文典先后在北京大学、安徽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因学问高深、为人狂、傲、怪,但不失赤子之情而闻名学界。
1917年,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聘刘文典为中文系教授。刘文典对庄子研究颇深。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淮南鸿烈集解》,从此声名大振。在北大,刘文典讲《庄子》,第一句都是:“《庄子》嘛,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学生问他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刘文典感慨:“古今以来,真懂《庄子》者,两个半人而已。第一个是我刘文典,第二个是庄周,另外半个嘛……还不晓得!”
1929年,刘文典任安徽大学校长兼文学院长,恰逢学潮,蒋介石经教育部下达的文件,“责难”他纵容学生闹事,“责令”他交出肇事学生,并“传唤”刘文典到南京悔过。刘文典出发前一肚子怨气:“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就去!我师承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参加同盟会,曾任孙先生秘书,声讨过袁世凯,蒋介石一武夫罢了,能奈我何!”刘文典见蒋时,头戴礼帽身着长衫,昂首阔步,飘然而至。蒋介石见刘文典时面带怒容,既不起座,也不让座,冲口即问:“你是刘文典么?”这一下把刘文典的狂劲激怒了,也不含糊:“‘文典’是长辈叫的,不是哪个都有资格叫的。”蒋介石一听,拍桌子吼道:“无耻文人!你怂恿赤党分子闹事,该当何罪?”刘文典也应声反驳蒋介石,并大声呼喊:“宁以义死!不苟且生!”全力向蒋介石撞去,幸被侍卫挡住。蒋介石吼叫:“疯子!疯子!押下去!”事情传开,举国哗然。安徽大学师生组织了“护校代表团”,并与其他学校学生400余人到蒋介石处请愿。刘夫人张秋华也赶到南京找蔡元培。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等人致电蒋介石,历述刘文典的治学为人,说他只是一时出言不逊,“力保无其他事”。在舆论压力之下,刘文典7天后被保释,责令他离开安徽大学。事后,刘文典拜访老师章太炎,章太炎听说他面斥蒋介石的始末,想起三国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大为振奋,抱病提笔,送给学生一副对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
九一八后,广东军阀陈济棠准备反蒋,借刘文典骂蒋之名,重金聘他去广东。刘文典识破陈济棠的用心,感叹说:“日寇侵华,山河破碎,国难深重,理应团结抗日,怎能置大敌不顾,搞什么军阀混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坚决退还礼金。不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电邀刘文典,担任清华国文系主任。
刘文典在清华任教时,有一回需要查阅某佛经善本,闻说西山香山寺有此善本,但寺院有严格规定,借阅者必须在寺内念经堂正襟危坐,且必须用寺院制作的蔑竹片翻阅,违者受罚。刘文典是知名学者,方丈特许他借阅。刘文典也承诺,严守规定。方丈离开后,刘文典静坐默读,久之困乏,见室内有一空床,又无僧人陪守,便持书卧床阅读,不料竟睡着了。梦中受到扑打,听到骂声,睁眼一看,方丈斥责:“施主言而无信,竟把佛经丢在地上!”刘文典一边认错,一边“抱头鼠窜”。转念一想,外面僧侣众多,如此狼狈,丢人现眼,只好以退为进:“君子慎独,不可无信,该打该打!”
1938年,刘文典逃离日本占领下的北平,来到昆明西南联大,主讲《庄子》、《文选》。大名鼎鼎的吴宓教授常来听课,每次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文典讲到得意之处,常会抬起眼睛朝最后一排问:“雨僧兄以为如何?”吴宓这个时候一定起立,毕恭毕敬,一面点头一面说:“甚是高见,高见甚是。”全场学生无不相顾莞尔。久而久之,成为联大一道风景。
又有一次,刘文典教《文选》,讲了半小时,宣布:“今天的课到此为止。”学生们都以为他又受了什么刺激,要将哪位名人大肆品评一番,正欲洗耳恭听。刘文典接着说:“余下的课改到下星期三的晚上再讲。”这下,学生们就搞不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在学生们疑惑的眼神注视下,刘文典扬长而去。等到了下星期三的晚上,刘文典通知学生都到校园里的一块空地上集合。等大家都坐定后,刘文典出现了:“今天晚上我们上《月赋》。”这时候,满脸疑惑的学生们豁然开朗,原来当天是农历五月十五,一轮皓月当空,确是上《月赋》的最佳时间。学生们围坐一圈,静听刘文典论讲《月赋》。他时而仰头问月,时而高声吟诵,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将充满新奇感与求知欲的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
从刘文典的“狂”、“傲”、“怪”中,我们依稀看到了魏晋人物的风采,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这种率真和坦荡在今天尤显得可爱与可贵。
(选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13日,有改动)
小题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传记记述了刘文典在北大讲《庄子》时的幽默语言,这样写既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又突出了人物性格。
B.在学潮事件中,刘文典惹怒了蒋介石,他宁以义死,不苟且生。后由于他在学界的影响大,蒋介石最终释放了他。
C.学潮事件后,章太炎先生送给刘文典一副对联:“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从中可以看出刘的正直人格。
D.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体现了他在教学中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先后在北大、安大、清华、西南联大等地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勾勒了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小题2:刘文典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6分)
小题3:联系全文,请简要概述刘文典的赤子之真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小题4:文中说:“无虚饰、不矫情,不失赤子之真,这种率真和坦荡在今天尤显得可爱与可贵。”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举例谈谈你的感受。(8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九谷瓷瓶
[日本]井上靖著何少贤译
桑木大二郎在能登半岛W镇看到一只古九谷小瓷瓶(指日本石川县南部九谷产的古瓷器——译者),还附有鉴定标志,证明是宽文(1661—1672)年代的珍品。这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
那时,大二郎结婚还只有两三年光景,现在大女儿已经上中学了。他是因公司里的事,出差到W镇的。这是个渔镇,全镇弥漫着鱼腥味儿。他在一家古董商店不太整洁的橱窗里发现这只红花小瓷瓶时,异常惊奇,心想要是能亲手托着欣赏一下,那该有多美呀!
一问价钱,回答是500元。
“500元!”
对于月薪只有70元的他来说,价钱实在太高了。
“要是200元么,倒还可以……”
“别开玩笑。在古九谷瓷器中,它也算是最古老的了,这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啊!”
一眼可以看出,这位四十开外的商人脾气执拗,即使让他减一分钱也不会答应的。
说起来兴许有些夸张吧。实际上,桑木大二郎自从在能登半岛W镇上见到古九谷瓷瓶到如今,十年中简直是被迷住了心窍。他曾先后五次借口有公事跑到W镇,欣赏这个古瓷瓶。他越看越想买,然而对于工资微薄的他来说,那瓷瓶真不啻是悬崖峭壁上的一朵鲜花。
最近一次,即第五次看到那只古瓶,是在前年夏天。不管时代怎样变迁,惟有那只瓷瓶依旧装饰在临海的不太干净的橱窗里,只是十年前500元的价钱涨到了7万元。据物主说,十年中间,这里遭到过一次海啸袭击,近处失火一次,即便在这种时候,最先被抢出屋子的总是这个瓷瓶。在战争打得最激烈的时候,他还专门修了一座水泥防空洞收藏它呢。
从前年夏天至今的整整两年中,桑木大二郎在生活上节衣缩食,连旁人都觉得他实在可怜。这是由于大二郎已下定决心,说什么也得从本来就够拮据的开支中挤出7万元钱来。
为了能登半岛上的这只瓷瓶,他的妻子连尼龙围裙都舍不得买一条。大女儿竟连郊游也都不能去了。有时,大二郎也想过,这样做,大人孩子真可怜。可他自己也戒了烟酒,和同事的交际应酬之类的一切都给免掉了,为瓷瓶他什么都不惜牺牲。
这样,他好不容易凑齐了7万元钱,摆在那家古董店脏乱程度与当年无二的柜台上。
“其实,我也是最近才听说的,这东西是假的呀。前些日子,家父去世13周年那天,母亲告诉我,父亲在世时说过,那是假的,于是,我拿到金泽市,请大学里的先生鉴定,果真是假的啊!”
十年前满头蓬松的乌发如今一根不剩的店主,仿佛有些过意不去似地说完后,脸上泛起一丝苦笑。
大二郎一听说那是假的,顿时觉得瓷瓶黯然失色。但是,一想起这十年来的执著,这两年的苦日子,他还是想弄到手。然而,物主却执意不肯脱手,尽管得知它不是真品,对它有些漫不经心,却似乎依然对它怀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爱。
结果,大二郎出2000元成交。这价格,比真货便宜,但比赝品要贵。当夜,他和店主把瓷瓶放在中间,一起对饮。不知为什么两人只是默默无言地举杯,直至皎月临窗。
小题1:小说三次写到“古瓷瓶”被摆放在脏乱的橱窗里,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十年前满头蓬松的乌发如今一根不剩的店主,仿佛有些过意不去似地说完后,脸上泛起一丝苦笑”一段中,“苦笑”有什么具体含意?(2分)
小题3:小说中哪些情节反映了大二郎对古瓷瓶的喜爱?请概括说明。(3分)
小题4:赏析文中店主的形象。(4分)
小题5:读了小说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不少于50字。(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