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精神分裂症之谜张田勘精神分裂症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也就是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状况。精神分裂症有很多类型,如紧张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精神分裂症之谜张田勘精神分裂症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也就是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状况。精神分裂症有很多类型,如紧张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精神分裂症之谜
张田勘
精神分裂症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也就是精神活动脱离现实状况。精神分裂症有很多类型,如紧张型、偏执型、抑郁型等,而每一种都会伴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并且可能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遗传的原因是专业人员比较认可的。我国研究人员曾对过去1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4570名家族成员做过调查,患者家族中精神病患者比一般人群患病率高达6.2倍。家族性的基因传递是精神分裂症产生的重要内因之一。加拿大研究人员对一个家族的3代8个人患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发现,他们的第一号染色体与常人有较大差异。其他的研究也表明,第5、11、22和X性染色体异常与精神分裂症有关。北京安定医院研究人员对510例精神分裂症与240例正常人的对照研究也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中的重复分布在患者与正常对照者明显不同,患者组两次重复的基因型显著少于正常人。这提示D4受体两次重复是一种让人免患精神分裂症的保护性因素。
精神分裂症与大脑脑室的扩大和大脑体积的减少有关,而大脑的颞页受到损伤是患病的重要原因。在单合子(单卵)双胞胎中,患精神病的双胞胎与未患病的双胞胎比较,患病者的大脑中都呈现有较大的脑室和较小的颞叶。而且即使不是双胞胎,患病者的大脑总是比未患病的同胞姊妹的脑室大。更有意味的是,即使未患病者(患病者的同胞兄弟姊妹)其脑室也比健康者的脑室要大。
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疾病一样,也是环境、社会、文化、遗传和多种生物医学因素共同造成的,但是具体到各种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发病诱因所起的作用比例是不一样的。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等生物医学因素可能占70%左右,而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则占30%左右。相反,比较轻的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则是生物学因素占30%左右,而社会、环境因素可能占三分之二左右。
外界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产生也有重要作用。心理学的理论把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件看成是应激源,而不良事件(不良应激源)对心理的刺激最大,因此常常引发一系列应激反应,如果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多次经受不良事件的应激,或者说接受的应激事件不多,但非常强烈,便会出现种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严重者就是精神分裂。
预防患精神分裂症,最基本的做法是要学会自我调适,只有善于自我调适或接受调适的人,才有可能做到精神健康或较少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           (节选自《奥秘》)小题1: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患病因素的一项是    (   )
A.患者的第一号染色体与常人有较大差异。
B.患者的第5、11、22和X性染色体与常人不同。
C.患者的多巴胺D4受体两次重复分布高于正常人。
D.患者的大脑脑室较常人为大而颞叶较常人为小。
小题2:下列对有关原文意思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一种精神分裂症都可能伴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而且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
B.我国研究人员曾对过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198位家族成员做过调查,患者家族中精神病患者是一般人群患病率的6.2倍。
C.一个人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频繁经受不良事件的应激,或者说接受的应激事件不多但非常强烈才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
D.在重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中生物医学因素所起的作用大,比较轻的精神疾病则社会、环境因素起的作用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不良事件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应激源,而一些喜事乐事带给人的是喜悦幸福,则不能算作应激源。
B.精神分裂症是环境、社会、文化、遗传和多种生物医学因素共同造成的,所以要减少精神分裂症患病率要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努力。
C.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进步,我们将逐步揭开精神分裂症的面纱,最后一定能够达到彻底消灭精神分裂症。
D.家族性的基因传递是精神分裂症产生的罪魁祸首,一个人如果家族中没有致病基因,就可以远离该病的困扰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

小题1:C(第2段末尾交代:D4受体两次重复是一种让人免患精神分裂症的保护性因素)
小题2:D(A.项,错在“每一种精神分裂症都可能伴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的表述,由第1段“每一种都会伴有思维、情感和意志活动的障碍”可知,不是“可能”,而是“一定”。B项,错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198位家族成员做过调查”的表述,应为“1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A项,关系表述不对,这只是易患病的一种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
小题3:B,这是从病发原因的合理推断(A项,错在“一些喜事乐事带给人的是喜悦幸福,则不能算作应激源”的表述,根据原文,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事件都被看成应激源。C项,“一定”的说法太绝对。D项,除了家族原因还有别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人与宇宙谁选择了谁
高 洪
多数自然科学家认为,是宇宙“选择”了人类。因为现代天体物理学以及生物进化论已经勾勒出这样一幅宇宙演化的过程图景:先是宇宙(天体)的起源,然后是地球的起源,再有生命的起源,最后是人类的起源,这“四大起源”构成了整个自然界的演化。
但是,人类真是“必然”地产生于宇宙的吗?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大爆炸”理论模型只是等待验证的假说,他们还认为,恒星的产生到行星(包括地球)的出现,几乎每一步演化都充满了偶然。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人类选择了宇宙。所谓人择原理,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字宙原理”,这个原理的要义在于,宇宙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现在有我们这样的人类存在,它不可能是另外的其他样子,因为另外的环境不会有人的出现和存在,也就不可能有对宇宙的研究和认识。所以,现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类“选择”了这个宇宙。
美国著名科学家惠勒还从量子力学观点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参与者的宇宙”概念。他认为宇宙自大爆炸开始,膨胀尺度不断变大,在这进程中产生了观察者及观察仪器,这种观察反过来又会对宇宙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参与者的宇宙”向人们提供了有关人与宇宙的统一的自然观念,说明人是宇宙的人,他以自己的方式来描述宇宙人的宇宙,它以人类活动的结果和对象的面貌出现。正如科学家们所说,宇宙通过人类最终获得了自我认识。
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实际上是对二者的融合。这一理论认为,宇宙和谐是产生人类的原因,人和宇宙是一个互为依存的整体。人依赖于宇宙,而宇宙也依赖于人。人的存在是宇宙状态的结果(宇宙择人),也是宇宙所以有如此状态的原因(人择宇宙)。宇宙给地球一个大环境,地球给人类各种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而人的生存又改变着自然环境,人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
近几年来探索世界复杂性的混沌学的出现,使人类长期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发生了转义。混沌理论认为,宇宙中普遍存在着混沌现象,即偶然的、随机的、不确定的因素作用下非常复杂和模糊的现象。或许是宇宙在混沌的历史中偶然地“选择”了我们,而我们在宇宙的混沌的现实中还没有能认清它的真实面貌。所以,在混沌理论看来,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类自然观的问题。                                      
(选自《百科知识》)
小题1:下列对“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
A.“人类选择了宇宙”是与“宇宙选择了人类完全针锋相对的观点。
B.“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又称“人类中心原理”或“人的宇宙原理”。
C.“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现存宇宙的样子只是人类对现有观测结果的描述。
D.“人类选择了宇宙”这一观点认为由于有了人的出现和存在,才有了宇宙的诞生和存
在。
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美国科学家惠勒依据量子力学原理提出的“参与者的宇宙”的观点,是对“人的宇宙原理”这一观点的修正。
B.惠勒认为在宇宙产生某段进程当中,有了人类这一观察者的产生,而人类对宇宙的观察又会对宇宙产生重要影响。
C.“参与者的宇宙”这一观点有助于将“人与宇宙谁选择了谁”这一争论统一起来。
D.有的 学者认为,中国人的“宇宙和谐论”可以将“宇宙择人”和“人择宇宙”这二个对立的观点统一起来。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二种观点,是人类在一定认识阶段上的产物。
B.“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二种观点,都具有各自的道理,也分别有其局限性。
C.“宇宙和谐论”为“人择宇宙”和“宇宙择人”这一争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是中国人对宇宙学的一个贡献。
D.近年诞生的混沌学,使人类长期争论不休的“是宇宙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宇宙”的问题更加复杂化,更令人莫衷一是。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古代戏曲的生命力到底在哪儿?
宁宗一
古代戏曲的生命力到底在哪儿?
首先是营养心灵。心灵就像纯数学的“空筐”结构。心灵的筐子的“空”是为了能随意装进天地间的万物,但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古代戏曲的永恒魅力正是心灵空筐所需求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营养,由于由血肉之躯的直接面对与交流,心灵的营养使戏曲艺术在长期流播过程中具有直观性,于是在捍卫人性真善美与荡涤人性假丑恶的对照中,它使心灵充实,使人性中的尊严得到张扬。
其次是大智慧的赋予。戏曲艺术如同各个艺术门类一样,伟大的作品,都是智慧者写出智慧,给人以智慧,特别是审美智慧,所谓.“慧光所及,智珠朗照”。基于此乃有对于艺术人生的精辟见解和艺术大手笔的出现,而在一代一代的观众和读者中产生影响,使其思维感情进入新的境界,即逐步把握其象征意蕴。因为大智慧永远与生命的炽热和燃烧后的艺术之美结缘。
再有是原创性。从艺术层面加以观照,古代戏曲中的伟大作品都是原创性的。从关汉卿的悲剧、喜剧、历史剧,王实甫的长编巨制,到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等,都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因为这些伟构是独创的,更是前无古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他们一旦横空出世便不可重复,并走上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峰。它们都形成了自己的空间,在自己的空间内它可以容纳一切,又排斥一切。它们的作者大多是艺术天才,而他们的天才恰恰造成了无数的蠢材。惟其如此,它们才有不朽的价值,对以后的戏剧创作才有了永恒范本的意义。   
另外,就是它们成为我们探寻古代作家心灵史最丰富的资源。从戏曲文本到舞台搬演,你可以看到它们的作者在思考什么,有什么突破性的人生发现与人性认识。在作品中你会发现作家在纸上、在舞台上走到了个人创造的极致,倾力完成着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但,只有他们在完成他们的全部作品时,他的人生与艺术的得与失才得以显现。成就与失败,突破与局限,品格与过错,勇气与无奈,金子与垃圾,全部清清楚楚地摆在那儿。对于今人来说,一位古代戏曲艺术家的每一行字都不是没用的,都是他们心灵的见证。前提是,只要这位作家用真实的心灵去写作,心灵必然是他创作真实的、一贯的、隐性的主题和主人公。
(选自《文史知识》)
小题1:下列对“古代戏曲的生命力”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戏曲作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其永恒的价值可以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心灵营养。
B.古代戏曲的现代价值在于其在演出的过程中,能够使人直观的粪便假恶丑和真善美。
C.古代戏曲包含的有关人性的尊严,会在长期流播过程中得到弘扬,充实现代人的心灵。
D.古代戏曲都由伟大的戏曲作家创作,他们所具有的超出常人的智慧,也会启迪现代人。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古代戏曲中的经典作品,是创作者伟大智慧的结晶,这些作品要靠舞台演出向世人播撒智慧。
B.世世代代的人通过欣赏古代戏曲,可以获得对于艺术人生的精辟见解,产生艺术创作的大手笔。
C.古代杰出戏曲作品中包含的情感智慧,将永远在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和读者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D.凡古代戏曲作品无不具有原创性,关汉卿的、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的系列作都品莫不如此。
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戏曲的永恒魅力来自于其在演出过程中,能够使人实现跨时空的交流。
B.元明清时代的一些天才艺术家的伟大作品,在赋予人类智慧的同时,也对后人的艺术创造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C.古代伟大戏曲作品的不朽艺术价值,往往是通过与大量平庸之作相比较而显现的。
D.通过深入研究古代戏曲作品,可以洞见古代艺术家的创作心灵,吸取他们在创作上的经验和教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跨越学科的“复杂”问题
许皓
传统的科学门类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在20世纪,人们开创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等等。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有很多问题跨越了这些简单的分类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甚至还需要开创新的方法,还会发现新的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复杂科学”。
所谓复杂科学,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跨越了传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不限于某个特定的领域,而是拓展到经济、自然、社会、生物,乃至宇宙学的问题。
一些看似属于不同的科学领域,实际上有着相通的地方。那些有着广阔思路的研究者们发现,这些貌似不同领域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些具有自我组织性的系统,无论是微小的DNA分子,宏观的气象变化,社会经济现象,还是演化中的宇宙星系,其实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复杂系统。因此,研究这些复杂系统的共同规律,就是复杂科学要探索的问题。  
这些复杂系统都具有自身变化的动力。这种动力使得它们能够自我组织,自我调整,使系统对各种变化的因素产生反应。动力本身和系统的复杂结构有本质的区别,我们不能说,计算机芯片非常复杂,所以计算机运行就很复杂,恰恰相反,计算机只会严格地运行一些人们事先编好的程序而已。复杂系统的运行则具有一些计算机所没有的特征,如自发性,无秩序性等。 
混沌理论可以说是复杂科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在这方面,利用计算机构造的种种模  型,人们已经意识到,在复杂系统中,极其简单的动力规律能够导致非常复杂的行为模式。这就好比说,虽然情感体验只有喜怒哀乐,恐惧和妒忌等少数几种,但是,对人而言,却会产生复杂的行为表现。而混沌理论本身却无法解释这种复杂系统的自我组织和内聚力。
复杂科学蕴含在简单当中。一个活细胞,看似简单,实际上复杂得无法用任何数学形式来表达。
我们看到,复杂科学的研究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其成果可以运用到各个领域。如果我们以一个地区的地球板块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对其运动状态的了解,就可以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预报这个地区的地震发生。
复杂科学在科学上的意义可不止这些具体、细微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宏观的大视野,使得科学的进步不再局限于某个细节的突破,自然科学不再被各个学科细分为一个个的裂片和独立领地。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第1期)
小题1:下面关于“复杂科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复杂科学”是为了解决那些跨学科问题应运而生的,是科学发展带一定阶段的产物。
B.“复杂科学”不再以传统单一的学科研究为对象,也不再运用传统的学科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C.“复杂科学”探索包括诸如DNA分子、宏观的气象变化、社会经济学这些复杂系统的共同规律。
D.“复杂科学”认为,在复杂系统中,简单的动力规律会导致复杂的行为模式,一个看似简单的现象,往往会产生复杂得的结果。
小题2:不属于“复杂科学的研究范围”的一项是          (   )
A.宇宙学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之初的原子、分子经过怎样的组合和变化,然后形成了太阳和银河这样的恒星和星系。
B.经济学家们研究股市为什么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崩盘,为什么高科技公司会扎堆一样聚拢在硅谷。
C.许多化学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如何多快好省的提纯某些稀有金属元素,力图发现它们新的化合与分解的规律。
D.气象学家在研究这样的问题:雪片和飓风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才能形成?为什么大气的变化是如此复杂。
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气象变化、生物进化、经济现象和宇宙演化等虽然属于不同的科学领域,但都可以依靠自身变化的动力进行自我调节。
B.一个不同的科学领域,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整的复杂系统。
C.复杂的系统具有自身变化的动力,其运行以自发性、无秩序行为特征,系统结构越
复杂,其自身的动力运行也越复杂。
D.复杂科学的诞生无论在微观上还是在宏观上,都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领域
和视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小题1:把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类比,是因为(   )(2分)
A.它们在科学上具有同等的价值。
B.它们都是划时代的发现。
C.它们都是革命性的发现。
D.它们对人类进步起了同样的作用。
小题2:用一句简要的话(10个字以内)概括这段话里所说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核心内容
小题3:这段里所说的“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应该是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佘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雏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声而便体便体:美好的体态
B.进退百官 进退:这里指任免升降。
C.闻其言而壮之 壮:雄壮。
D.廓其有容 廓:同“阔”。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惟适之安  宋,何罪之有
B.与之酒而为之歌日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C.终吾生以徜徉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乐且无央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是抨击所谓的“大丈夫”的一项是( )
①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②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③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④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⑤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⑥车服不维,刀锯不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叙述盘谷环境之美及得名由来,写盘谷是隐居的好地方,目的是以幽雅清静的盘谷来对照污浊肮脏的社会现实,表现隐者自视清高,不甘同流合污的情怀。
B.文章接着以李愿之口描绘了三种人:声威赫赫的显贵、高洁不污的隐士和趋炎附势的官迷,于映衬、对比中表达他对官场腐化的憎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C.文章末段的赠歌极写隐居生活的舒适、无忧。立意深刻而善藏不露,句式偶俪而富于变化,流畅生动,和谐可诵,有一唱三叹之效。
D.全文借赠序对象之口,表作者本人之意,通过鲜明的对照、强烈的褒贬、形象的描写、丰富的想像,来表达自己的爱憎,骈散结合,抒情达意,堪称一篇美文。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译文:  
(2)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译文:  
(3)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