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食品添加剂,防不胜防(节选)据统计,食品业每年花在食品添加剂上的投资高达200亿美元,生产商用这些食品添加剂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食品添加剂,防不胜防(节选)据统计,食品业每年花在食品添加剂上的投资高达200亿美元,生产商用这些食品添加剂来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食品添加剂,防不胜防(节选)
据统计,食品业每年花在食品添加剂上的投资高达200亿美元,生产商用这些食品添加剂来改变食品的色、香、质和延长保质期,估计我们每个人每年要吃进六至七千克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业常常为自己辩解说,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为了防止食物变坏,保护消费者免遭食物中毒。但事实上,用于阻止有害微生物滋生的化学制剂(即防腐剂)和防止油脂变质的化学制剂(即抗氧化剂)只占食品添加剂总量的1%不到。大约90%的食品添加剂是装饰性的,其中包括40种不同的染色化学制剂(多数在谷类食品、零食、糖果和饮料中),13种甜味剂和4500种食品香料。此外还有乳化剂、稳定剂之类的食品加工助剂,它们的作用是使食品中的水油混合在一起,常常添加在人造黄油和蛋黄酱等食品中。
如何管理这些化学添加剂?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任何化学制剂只要不在明令禁止的名单上就可以添加到食品中。而现在大多数国家规定,只有获得许可的添加剂才能在食品中使用。1983年,欧盟采用E-NUMBER编号系统,将数百种获准使用的添加剂列入许可名单。
到目前为止,欧盟已宣布540种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英国食品标准局的食品添加剂部门负责人罗德里·埃文斯博士解释了如何计算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程度。他说:“首先要获得大量安全性资料,显示某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研究结果由独立的科学专家进行评估,如果可以接受,我们将根据这些结果确定每种食品添加剂的日认可摄取量—---它是指人在有生之年每天摄取多少添加剂不会对健康产生重大威胁。”
批评食品添加剂检测系统的人对多达250种获得使用许可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提出怀疑。他们说,几乎检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都在老鼠身上进行实验,但实验结果是否同样适用于人还是一个未知数。此外,大多数研究是由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公司进行的。
科学政策专家埃里克·米尔斯通说:“我认为应该让与食品添加剂生产商无关的独立实验室进行检测,并不断更新研究成果。此外,我们还需要确定实验用鼠和人的相似度有多高。”他说,应该多用经过人体证实的证据来下结论。他说:“如果你去问那些生产或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行业工会,工会官员们会告诉你,工厂里的人会出现喘息不止、慢性头疼、出皮疹等种种症状。但在评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时却没有把这些证据包括在内。”
1.下列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食品添加剂可以强化食品颜色,增加香味,提高产品的质量,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目的是阻止微生物滋生,防止食品霉变,使消费者避免食物中毒。
C.食品添加剂一般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香料以及作为食品加工助剂的乳化剂、稳定剂等。
D.世界食品添加剂标准是欧盟1983年制定的,使用这个系统可以防止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半个世纪以前只要不是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就可使用,而现在世界各国规定只有获得许可的添加剂才能在食品中使用。
B.英国有关人士认为食品添加剂无害的标准是人一生在不威胁健康的情况下能够摄入的量,而不是实验室结论。
C.即使是与生产或使用添加剂有关的行业工会的官员也都会坦言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D.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的人最主要的怀疑理由是研究途径存在着问题。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食品添加剂中的香料,尽管其种类极多,但被欧洲主要国家认可并认为对人体无害的却是极小一部分。
B.食品安全不能只考虑添加剂,还要考虑食品制作过程中的其他问题,但最根本的办法是多吃新鲜食品。
C.对食品添加剂检测系统持批评态度的人,其主要根据是只有极少数检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是在人身上进行实验。
D.如果我们记住对人体有毒害的食品添加剂种类,不吃含有这些添加剂的食物,就可以保持身体健康。
答案
1、C 2、A 3、 D 
解析
1、(A 文章中“改变食品色、香、质”,其中“改变质”所指的内容很多,如改变食物品质,“提高质量”仅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该项属以偏概全。B 项的说法是添加剂生产者的辩解,不合事实。因为“约90%的添加剂是装饰性的”D 这个编号系统是欧盟使用的,而不是“世界食品添加剂标准”。
2、(现在大多数国家规定只有获得许可证的添加剂才能使用,而不是“世界各国”)
3、(没有毒素的添加剂也有可能从其他方面危害人体健康,如乳化剂可以使食品含有更多的脂肪,就容易引起肥胖,导致其他疾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中国人多数都有一个乳名,又叫小名。这是大人给孩子作的一个永久性记号。它记载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思想和情感。大人们的这个寄托和念想对孩子来说伴随终生。
我的乳名就是这样,大人们叫我“xīn zāi”,是什么意思呢?已上学的我求不出这个解。父母说是爷爷奶奶起的。一天放了学,心软的奶奶在我的追问下打开了话匣子。
“你的名字叫‘心灾’,”她说着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你是心里有灾,心灾!”“怎么能是这两个字呢?”我心里想着,没有说出口。奶奶把表情愕然的我拉到身边,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这得从你的出生说起。鬼子进村时你出生的。”
“那天(1943年1月8日)天刚亮,外头就有人喊‘鬼子来了,鬼子快进村了’!真是晴天霹雳啊!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从据点出来就是扫荡啊!小鬼子是野兽,没有人性啊!到哪儿都是‘三光’(抢光、***光、烧光)啊!该千刀***的鬼子怎么这时候来了啊!正是你要出生的时候。家里只有我和你娘。我怕你的小命要葬送到小鬼子的手里,我更怕你娘月子里有了好歹。听说鬼子已经从村东头进来了,你娘紧张、害怕,我更紧张。就因为紧张,还没准备好,你哇哇地落地了。这怎么办呢?日本鬼子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啊!得跑啊!再怎么也得到野坟地躲一躲。可十冬腊月,你娘俩受了风寒怎么办啊?真是左也怕右也怕。但思来想去,走一步说一步,先躲过鬼子的刺刀再说。也是急中生智,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急急忙忙烙了两个又厚又大的油饼,用蒸馍的笼布包起来,让你娘前胸贴一个,后背贴一个,然后用带子勒上。用它抵御腊月里野地的风寒,也能用它来挡饥。就是这样,我们抱着你,在野地坟间冻了一天一夜。直等到看见日本鬼子驮着粮食,赶着牲口,狼烟动地地出了村,知道那是扫荡完了,然后才回到家里。幸好你的命大,活了下来。可你娘从此落下了毛病。”
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她用质问的口吻说:“我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心里打颤,嗓子眼儿里冒火:咱在自己的家过日子,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地儿,他们凭什么来到咱们家门口横行霸道啊?世上咋兴这样的强盗恶魔啊?咋没人治治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呢?”
奶奶缓过一口气以后对我说:“孩子,你真是有大灾啊!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头就遇到强盗、恶魔!差一点要了你的小命。你这是胎里带来的灾啊!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消掉这个灾。我听人说要消心里的灾就要把它说出来撂到明处。大家经常喊来喊去,灾就消了。我就给你起了个小名叫‘心灾’!我孙子的这个灾,也是咱全家的灾,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我也叫你永远不忘记。”
我在襁褓时发生的惨烈故事,不可能清晰的存留在我的记忆中。但是,奶奶对我乳名来历的诉说,已经并将永远成为我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1.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就文中加点和加线的词句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一句,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一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奶奶的口吻来叙述的,若改用“我”的直接叙述好不好?为什么?根据文章中“我”和奶奶各自的叙述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研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主旨,说说我们今天应怎样正确对待“侵略所造成的伤害”这个历史问题。
(1)作者孙荪在写作此文时说“我所以来告诉世人自己的一点近乎隐私的东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些企图淡化甚至涂改日本作为侵略者的历史罪责的人给我的刺激”,又说“一个民族受侵略被蹂躏的历史,和一个负有侵略罪责的民族的历史,都是人类的惨痛悲剧和经验”。
(2)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了12年的日本老人植松信晴常常告诉他的中国学生,日本人有很多事情要弥补,破裂的感情需要精心的呵护才会康复。他在1997年获得了“江苏友谊奖”。东史郎等多名日本老兵,为求得自己余生的宁静,多次来中国向中国人民忏悔,在南京大屠***纪念馆前,他们还用下跪的方式谢罪,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理解与尊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不容回避
受难者在哭泣!怒火在燃烧!就在昨天,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一脚迈进了靖国神社的门槛。
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它把战犯亡灵当作神来祭祀,它为战争罪魁树碑立传,它是日本右翼的精神支柱。
小泉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祭祀英灵”。侵略者双手沾满鲜血,满身背负着无法偿还的债务,谈何“英灵”?小泉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日本人的感情”。难道这就意味者可以任意伤害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二战之后,先后有多名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政治家们一次又一次把痛苦和愤怒强加给正努力医治战争创伤和营造和平的人们。亚洲人民是善良的,他们很容易接受曾经凌辱过他们的人的道歉并与之和平相处。他们要的,只是一句真心诚意的道歉以及公正地对待历史。可是看起来,这实在很难很难。
亚洲人民不会忘记惨痛的历史,他们的下一代和祖祖辈辈都不会忘记。受害者在警告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要太顽固。既然每年都要抗议当年美国人对广岛和长崎扔下的那两颗原子弹,既然每年都要为20多万原子弹下的冤魂鸣不平,既然声称“决不能再次走上战争之路” ,那么,请正视当年的错误!
(背景资料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前身是“东京招魂社” ,是明治政府于1869年6月为追悼戊辰战争中战死的将士而设立的。1879年6月正式改称为“靖国神社”。“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每年4月21日23日和10月17日~19日,神社都要举行春秋两次盛大的祭奠活动,特别是每年的“8•15”战败纪念日那天,靖国神社更是迎来一批一批的右翼政客、参加过战争的老兵以及战争中阵亡士兵的遗族们前来祭奠。)
1.简析文章开头两个感叹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第四段中加点句子所包含的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有力地驳斥了小泉的谬论(错误观点),你能说说作者在驳斥对方观点时的成功之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小学的资深教师,再过两年便要退休了。这时她志愿参加了一个旨在借着一些表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生命的活动。唐娜的工作是借着参与训练进而将这些理念实现。
她教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填写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填写。有的写道:“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麦克喜欢我”;有的写道:“我没法做十次的仰卧起坐”,“我发球无法超过前边的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等。
而此时,唐娜也正认真地写着诸如“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的句子。
等大部分学生都填满了整张纸,甚至有人开始写下页时,唐娜告诉学生将纸对折交到前面来。学生依次到教师的桌子前,把纸张投入一个空的鞋盒内,把所有学生的纸张收齐之后,唐娜把自己的也投进去。她把盒子盖上,塞在腋下,带头走出教室,沿着走廊走,学生也跟着老师走了出去。
走到一半,整个行列停了下来。唐娜进入守卫室,找寻铁铲、铁锹,带领大家到运动场最远的角落边,大家开始挖了起来。
原来,他们打算埋葬“我不能”。整个挖掘过程历时十分钟,因为每个孩子都要轮流挖。直到洞有三尺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好,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三十多个十几岁的小孩,围绕着这刚埋好的“墓地”,每个人“力不能胜”的事情,都深深地埋藏在了三尺的泥土下。
此时唐娜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学生牵手绕墓地围成了一个圆圈,低下头来等待。唐娜念出一段悼词:
“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他在世的时候,参与我们的生命,甚至比任何人影响我们还深。他的名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白宫。
“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安息,并为他立下墓碑,刻上墓志铭。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有名,有影响力, 但如果您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
“但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的人站起采,向前迈进。阿门!”
然后她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大家一齐吃饼干、爆米花,庆祝自己解开了“我不能”的心结。唐娜用纸剪成墓碑形,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上“安息吧!”再把日期填上。
唐娜把这个纸墓碑挂在她的教室里。以后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唐娜只要指着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想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后来,唐娜所带的这个班的31名学生在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有的还成为政治、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
1.唐娜作为一名教师,也像学生一样认真填写好自己的“做不到”,她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唐娜为什么没让学生们把所有的“做不到”写完之后再上交?
3.唐娜为什么让每个孩子都轮流挖土?
4.文中的“力不能胜”具体指什么?(举2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买灯
又到元宵夜,十里长街十里灯,对处飞红溅绿,流光溢彩。人在灯河里游弋,却无心观赏,只为尽快见到她——一位卖灯女孩。
去年元宵的晚上,我正忙着批阅学生的试卷。老伴拖我去看灯,说是放松放松。这几年是我半生里最艰难的岁月。由于连年任教毕业班,工作紧张,饮食起居没有规律,我落下了神经衰弱和消化不良的毛病。每当我对着镜子,看着自己形销骨立的样子,就会心灰意冷。
我陪老伴在街上逛了一会儿,有点累,便登上双桥倚栏小憩。“卖灯罗,卖灯——”一个卖灯女孩来到老伴跟前:“大娘,买盏灯吧,自家做的,精工细作,价格公道。”她指着灯架一一介绍,“红梅报春”、“莲花仙子”、“百年好合”、“国色天香”……女孩所言不虚,地道的手工,件件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老伴看中了“莲花仙子”,忙问价钱。“卖10块,图个吉利,您给8块吧。”老伴招呼我给钱,我忙掏口袋,可翻遍了上上下下的口袋却是空空如也。我尴尬地说:“姑娘,真不好意思,出来匆忙,没带钱。”她莞尔一笑:“没关系,这灯您先拿着,明年再给钱……”“不!这咋行?”我连连摇手,她却硬把挑灯的木棒塞到我手中。
我被女孩的真情和豪爽打动,与她攀谈起来,她家在山东潍坊,今年18岁,艺专毕业找不到工作,携一手编扎技艺浪迹天涯……说话间,桥下又有一群人上来了,她转身迎了上去。
女孩踯躅桥头,左右顾盼,不断招徕买主。可惜看的多,买的少,她费了许多口舌才卖出一盏。看着眼前的情景,我不禁心酸起来。孩子呀,你那瘦削的双肩能找得起这绵长的日子吗?叔叔阿姨们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吧!老伴抹着眼泪:“看人家孩子……多不容易……咱不能……还是把灯,还给她吧。”我走过去要把灯还给她。“大伯,大娘喜欢,您就留下,这灯算我赊给您的。 ”“赊?那成!”我连忙拿出纸和笔写下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她接了过去:“明年元宵灯会见。”那瘦削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桥下的灯河中……
为了去年的约会,我带着那盏灯,也带着那份感动,伫立桥头,苦苦守候。然而,卖灯人走过一个又一个,而她恰似黄鹤一去不复返。
我举起那盏灯,红荷怒放,芬芳四溢,花中仙子飘然欲飞。灯,犹存;人,何在?举目十里长街,灯火阑珊,尘烟茫茫,弱女孤身天涯路,凄风苦雨堪奈何?我步履沉重地走下桥去。
突然,手机响了,原来是她!“大伯,您好吗?我想……此刻……您一定还站在桥头,让您久等了,真对不起……”“姑娘,你在哪儿呀”“我……我刚到羊城,我向您和大娘拜晚年啦!那盏灯就算我送给你们的纪念吧。也许您到现在还会奇怪,我怎么会把灯赊给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告诉您,是校徽,是您胸前佩戴的那枚校徽给了我保证……”
听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托起胸前的校徽,戴了30年了,从未感到如此沉甸甸的分量。我把灯贴在心口,这是比黄金都贵重的东西呀,够我深藏一辈子的!有它相伴,后半生里我不会孤独,不会彷徨,不会懈怠。我,无怨无悔。
1. “我步履沉重地走下桥去”,步履因何沉重?试归纳两点。
_____
2. 如何理解“是您胸前佩戴的那枚校徽给了我保证”的念义?
3. 文中说感到校徽“沉甸甸的分量”,“我”真正感受到的是                   。
4. 为什么作者觉得那盏灯“是比黄金都贵重的东西”,而且要“深藏一辈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父 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慧爱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矇眬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很相似,在内容上它们同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背影》处处紧扣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本文则侧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父恩难忘。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