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我们想让姑妈把秘密公开吧!我们虽年幼,但毕竟长大了,好歹快成年了。有什么事不能对我们说呢。埃弗里纳姑妈真不用对我们保什么密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我们想让姑妈把秘密公开吧!我们虽年幼,但毕竟长大了,好歹快成年了。有什么事不能对我们说呢。埃弗里纳姑妈真不用对我们保什么密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浙江省月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我们想让姑妈把秘密公开吧!我们虽年幼,但毕竟长大了,好歹快成年了。有什么事不能对我们说呢。埃弗里纳姑妈真不用对我们保什么密了。就说那个圆的金首饰吧,她用一根细细的链,总是把它系在脖子上。我们猜想,这里准有什么异乎寻常的缘由,里面肯定嵌着那个她曾爱过的年轻人的小相片。也许她是白白地爱过他一阵哩。这个年轻人是谁呢?他们当时究竟怎样相爱的呢?那时情况又是如何呢?这没完没了的疑问使我们纳闷。
  我们终于使埃弗里纳姑妈同意给我们看看那个金首饰。我们急切地望着她,她把首饰放在平展开的手上,用指甲小心翼翼地塞进缝隙,盖子猛地弹开了。
  令人失望的是,里面没有什么相片,连一张变黄的小相片也没有,只有一根极为寻常的、结成蝴蝶结状的女人头发。难道全在这儿了吗?
  “是的,全在这儿,”姑妈微微地笑着,“就这么一根头发,我发结上的一根普普通通的头发,可它却维系着我的命运,更确切地说,这纤细的一根头发决定了我的爱情。你们现在这些年轻人呀,也许不理解这点,你们把自爱不当回事,不,更糟糕的是,你们压根儿没想过这么做。对你们说来,一切都是那样直截了当:来者不拒,受之坦然,草草了事。
  “我那时十九岁,他——事情关系到他——不满二十岁。他确是尽善尽美,当然最重要的是,他爱我。他经常对我这样说:我该相信这一点。至于我呢,虽然我俩之间有许多话难以启口,但我是乐意相信他的。一天,他邀我上山旅行。我们要在他父亲狩猎用的僻静的小茅舍里过夜。我踌躇了好一阵。因为我还得编造些谎话让父母放心,不然他们说啥也不会同意我干这种事的。当时,我可是给他们好好地演了出戏,骗了他们。小茅舍坐落在山林中间,那儿万籁俱寂,孤零零地只有我们俩,他生了火,在灶旁忙个不歇,我帮他煮汤。饭后,我们外出,在暮色中漫步,两人慢慢地走着,无声胜有声,强烈的心声替代了言语,此时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们回到茅舍。他在小屋里给我置了张床。瞧他干起事来有多细心周到!他在厨房里给自己腾了个空位。我觉得那铺位实在不太舒服。我走进房里,脱衣睡下。门没上栓,钥匙就插在锁里,要不要把门拴上?这样,他就会听见栓门声,他肯定知道,我这样做是什么意思,我觉得这太幼稚可笑了,难道当真需要暗示他,我是怎么理解我们的欢聚的吗?话说到底,如果夜里他真想干些风流韵事的话,那么锁,钥匙,都无济于事,无论什么都对他无奈。对他来说,此事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我俩一辈子——命运如何全取决于他,不用我为他操心。在这关键时刻,我蓦地产生了一个奇妙的念头。是的,我该把自己‘锁’在房里,可是,在某种程度上说,只不过是采用一种象征性的方法。我踮着脚悄悄地走到门边,从发结上扯下一根长发,把它缠在门把手和锁上,绕了好几道。只要他一触动手把,头发就会扯断。嗨,你们今天的年轻人呀!你们自以为聪明,聪明绝顶。但你们真的知道人生的秘密吗?这根普普通通的头发——翌日清晨,我完整无损地把它取了下来!把我们俩强有力地连在一起了,它胜过生命中其他任何东西。一到时机成热,我们就结为良缘。他就是我的丈夫,多乌格拉斯。你们是认识他的,而且你们知道,他是我一生的幸福所在。这就是说,一根头发虽纤细,但它却维系着我的整个命运。”
  ——[奥地利]卡尔·施普林根施密特
1.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反复出现“你们这些年轻人呀”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以“我们”这些年轻人的一系列猜测和姑妈打开金首饰后引发的失望开篇,为什么结尾不回到这些年轻人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把我们俩强有力地连在一起了,它胜过生命中其他任何东西”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姑妈的金首饰”或“系于一发”作本文的标题,哪个更好?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第一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三人称写“我”的故事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人物对事件的议论,更方便地抒发故事主人公内心的感情。②缩短了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
2.与故事的主人公形成对比,以年轻人对自爱的不当回事和对人生的自作聪明的理解突出主人公爱情观的宝贵。同时上下文相互呼应,行文更为严密,结构更为紧凑。
3.本文的主体是姑妈的爱情故事,文章不回到年轻人身上,对故事主体的完整性没有影响,人物形象已较为鲜明,主旨也得到揭示。这样写,反而留有想象空间,使故事耐人寻味。
4.自爱在深层次上体现他们更深的爱着对方,因为这一份自爱,使他们心心相连。自爱是真正的爱,它比甜言蜜语、海誓山盟、金钱物质等更重要。
5.以“系于一发”为题更好。形象鲜明地揭示出故事的主旨,以 “一发”之轻却能系一生的幸福之重,从而突出“一发”的意义之深,价值之重。借助头发的象征意义形象地告诉了我们:爱需要相互信任,而男女之间的相互信任必须以他们的自我守护即自爱为前提,自我守护是开启爱的惟一钥匙。头发具有线索作用。(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赌王吉姆的幸运数字
美国·戈尔德
  克拉莫怎么看也不像百万富翁,他自己也觉得不像。
  他昨晚刚买的全毛西服这会令他浑身上下都不自在,他拄着铝合金拐杖,忐忑不安地抚弄修剪整齐的小胡子,等待着州警署护卫警车的到来。
  州警署警员在犹太人敬老院大门口接到这位老人。
  “克拉莫先生,我是麦肯警员,”着装整齐的新泽西州年轻警员说,“我奉命驾车护送您去参加彩票颁奖典礼。”
  克拉莫从纳粹集中营被解救出来已经有50多年了,直到今天,他还对警察、枪械和警车心存顾虑。
  “您是我护送过的第三位暴发的百万富翁,”麦肯罗说,“一夜暴富有什么感觉?”
  “等我拿到支票后再告诉你吧,”老人说,“不过,要是我不要那笔钱会怎样呢?”
  警官不屑地回头扫了一眼后座的客人,“谁会不要2700万美元呢?”
  “彩票中了头奖当然好啦,”克拉莫说,“但对我来说这仅仅是个玩笑。我只不过是投了一注往常的幸运号码而已。这不需要什么技巧,更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智力,我只不过是运气好点罢了。你看,我都是90岁的人了,没有多长时间好 活了。我既不打算买房子或汽车什么的,也没有妻子或家人需要礼物。我还有什么需求呢?在老人院里我被服侍得好好的,他们喂我吃饭,喂我服药,给我换床单,跟我玩猜字游戏,还给我看大彩电。今儿个,我却中了个2700万美元的大奖。
  “我还记得我在集中营的那些日子。那时的我就是副步履蹒跚、喘着粗气的骨头架子,一无所有,寂寞孤独。在我居住的小村子里,我亲眼看到我的父母被塞进闷罐车送进焚化炉;我亲眼看见一个警官拔出手枪把我瘸腿的小弟弟打死----就在我眼前、在村里的广场上打死了他。在我痛失亲人的时候,我身无分文。而我今天却拥有2700万元,但我却买不回他们的生命。这是个玩笑,一个令人恶心的悲剧式的玩笑。
  “不过,我本人倒是挺幸运的。美国人救了我,后来我来到美国。我到夜校学习。在那儿我遇到玛格丽特,一个美国女孩。是她教我说英语,教我重新有了笑容。1950年我娶了她。我在服装厂做裁缝工,35年里,那是我惟一的一份工作。而玛格丽特是我惟一的爱。1975年她死于癌症。现在,我非常想念她。”
  “我很抱歉,”麦肯罗试图转换话题,“一个小时后,您将得到2700万美元。您仍然可以用那笔钱买到很多的幸福和乐趣。”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和玛格丽特在一起,”克拉莫说,“而我的乐趣则是赌数字游戏。”
  “您经常赢吗?”警员问道。
  “那倒不一定。要是我赢了,我就和玛格丽特一起出去庆祝一番。我们总是坐火车到城里,然后乘出租车到一家上好的餐馆。我会点两份牛排大餐,给玛格丽特来一杯法国红酒,再给自己来一瓶冰镇啤酒。有一回我赢了一大笔的,我还给她买了鲜花,玛格丽特很喜欢茶花。她高兴地称呼我是‘赌王吉姆’,把我们的庆祝叫做‘开荤之夜’。
  “很想念她,对吧?”
  “我非常想念她,”克拉莫长叹道,“我也同样怀念我那没有快乐的青春。我愿意用那2700万美元,仅仅换取和玛格丽特再过上一天。”
  “您打算怎么过呢?”年轻的警员问道。
  “首先,我要拥抱她,看着她微笑。她的笑容总是那样的热情洋溢,漂亮又可爱。接下来,我将为我说过或做过的曾经伤害过她的每件事向她道歉。”
  “您老已经90岁的高龄了呀!”
  “爱情不仅仅是年轻人的,”老人开始数落起来,“爱情是心和灵魂之间超越年龄限制永不停息的浪漫,你结婚了吗?”
  麦肯罗说他的妻子叫劳拉,他们现在有一个15岁的儿子比利和一个9岁的女儿南希。“但是,警官,你还是没回答我最初的问题,要是我不接受那2700万美元,他们怎么办?”
  “我不知道他们将怎样处置那笔钱,但他们很可能会把你关进疯人院。他们会说你疯了。”克拉莫笑起来:“我想你是对的。这么着吧,一会儿他们给我和那张大支票拍照的时候,我想劳驾你给劳拉打个电话,告诉她和孩子们,今晚‘赌王吉姆’请他们过一个‘开荤之夜’。我将给我们每一位点一份牛排大餐,给劳拉来杯红酒,再来两瓶冰镇啤酒,一瓶给你一瓶给我,给比利来瓶可乐,给南希买一个芭比娃娃。我请客。相信我,今晚我付得起。”
  麦肯罗警官再次转换话题:“您还是没有告诉我您的幸运数字是什么呢?”
  克拉莫将手杖横放在后座上,松开安全带,从西装里脱出一只胳膊,挽起衬衫的袖子,将胳膊伸到前排,露出他在集中营被文身的编号……
1、开头一、二两节写克拉莫,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彩票中了头奖,克拉莫为什么认为是个“玩笑”,并且是“一个令人恶心的悲剧式的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两次提到麦肯罗“转换话题”,这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小说最后一节的特点与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小说的主题是多义的。请你概括其中一个主题,并且简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两根蜡烛应互相照亮
麦克·里奇
  劳丽丝主管见我太忙,便叫我再多招一个帮手。在招聘会上,有一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坐在了我的对面。女孩美丽得让我羡慕,但更多的是嫉妒。虽然我自我感觉不错,但仅仅是一个白领丽人。而她,要是有了我相同的资历,马上变身为一名出色的职场佳丽,肯定比我更出色。
  在她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便很礼貌地将简历递到了我的面前。她叫爱尼,当我看到她竟然毕业于纽约一家名牌大学的时候,直觉告诉我,这个人不能要:如果哪天公司裁员的话,她便是我最大的威胁。
  我让她回去等消息。当然,她永远也无法等到我的消息。
  没想到,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劳丽丝主管冲我笑了笑说:“琳达,你来我的办公室一趟,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好消息,以后你的工作就不会那么辛苦了。”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劳丽丝办公室里竟然坐着爱尼。 
  劳丽丝主管说:“这便是我从你昨天交上来的招聘名单里挑选出来的,现在,她已经是我们部门的一员,希望你们好好合作。” 
  爱尼冲我一笑,说:“学姐,以后请多多关照。”我的心里一沉,但表面上没显露出不高兴来,我提醒她说,这可不是学校,我也不是你的学姐。爱尼赶紧改口说:“那我就叫你琳达姐吧,我以后一定好好跟你学!”我没有心情跟她客套,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她的简历怎么会在劳丽丝主管的手里呢? 
  我快步来到自己的办公桌前,这才发现,我的办公桌上除了一张广告单外,已经没有其他的东西了。也就是说,我误将爱尼的简历跟其他人的简历夹在一起交给了劳丽丝主管。而我竟然愚蠢到以为从路边接到的那张广告单是爱尼的简历,还自以为是地将它压在了我的办公桌上。 
  我将爱尼安排在我对面的办公桌前坐下后,便打开电脑,胡乱地敲着键盘。我的眼睛虽然死死地盯着电脑荧屏,但心里却狠狠地想,看你这个小妮子能有多大能耐,我总会想到一个整治你的办法!
  爱尼几乎每天早晨都比我早到,还极讨好地冲我笑着打招呼,不管我愿不愿意,她都是琳达姐、琳达姐地叫。说实在话,她长得确实好看,人也乖巧,如果不是同事的话,我倒真想跟她交个知心朋友。
  有一天,爱尼突然递过来一张报表,说是请我给看看,其谦虚的程度很让人感动。本来我是不想看的,她的工作,出了错又不找我。见她态度诚恳,我心软了。谁知,我看着看着便看出了问题,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问题,一单业务的数字由原来的363.6万,变成了393.9万。这还了得,弄得不好公司会亏本的。就在我正准备好好地数落她时,我又突然改变了主意:如果在例会上将这件事情说出来,说不定劳丽丝主管便将她辞了呢。  
  好不容易盼到例会,爱尼将自己的报表早早地发给了大家。还没等劳丽丝开口说话,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报表。我完全不顾爱尼直向我眨眼睛的着急样,我在心里说,你别以为我会包庇你!
  我清了清嗓子说:“这个新来的爱尼也太大意了,竟然出了这么大的错误,你们大家都看看,这是什么数字?”
  就在我准确地找到那组数字时,我傻眼了,原来爱尼早已将报表重新校对过并改过来了。面对所有人的目光,特别是来自劳丽丝和爱尼的目光时,我的脸腾地红了。
  一回到办公室,爱尼便一个劲地向我解释,她不是故意的。她当时给我报表的时候只校过一遍。后来,她一想,这么重要的工作,不能马虎,便又反复校对,这才校出了问题,没想到我也看出来了。爱尼越解释,我便越生气。我想,无论如何,我不能这么轻易地放过她,如果万一不行,我便直接去跟劳丽丝主管说,在这个公司里,有她没我,有我没她!毕竟我已经干了这么长时间,对所有的业务都比她熟悉,谁重谁轻,劳丽丝主管一清二楚。可是,令人奇怪的是,爱尼对我的刁难并不往心里去,一如既往地对我笑脸相迎,几乎让我没有机会在劳丽丝面前讲她的坏话。
  转眼到了年底,公司根据业绩宣布,我们部门是全公司最优秀的部门,而我跟爱尼又是我们部门最优秀的员工。站在公司年终大会讲台上领奖的那一刻,我跟爱尼高兴得抱头而泣。会后,劳丽丝主管将我叫到她的办公室。她说:“琳达,你和爱尼都很优秀,我祝贺你们。只是,有一件事情我还得跟你说,那就是我觉得你们相处得似乎不太融洽,特别是你的宽容心不够。在你招聘爱尼的时候,我看到你交给我的简历中并没有她的名字。后来我无意中在你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她的简历,这才给了爱尼来我们公司的机会。但愿我的猜测是多余的。要知道,像你们这样的好员工,哪个公司都不会嫌多。两根蜡烛同时点燃,其中一根蜡烛不会影响到另一根蜡烛的光亮,只会互相照亮对方,照亮整个公司的前程。”
  那一刻,我羞愧地低下了头,也正是从那一刻起,我与爱尼成了真正的朋友。(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16期)
1.由手嫉妒,琳达想法设法排挤、刁难爱尼。这种排挤、刁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概述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倒数第二段的横线处以”劳丽丝主管”的口吻补写出照应小说标题的语句。(7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爱尼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篇小说中的琳达,作者着墨不少,这里含有对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三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任选两个角度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观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1.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三低”的消费方式。
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B.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费是一种能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3.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的资源短缺问题。
C.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D.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回想铁生
陈村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
  陈村: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铁生 八九年十月。
  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谈得很快乐。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如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读的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生死。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求。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1998年1月,我带女儿去看铁生。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他的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他一直在思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神,想灵魂。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011年1月6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史铁生和他的作品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文章有删改)
1.正确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陈村的回想,请从三个角度概括史铁生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特别写到史铁生打开电脑教作者的女儿玩吃豆子的游戏,史铁生自己有时也玩两盘的细节。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史铁生说:“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哲理深意的理解。然后结合个人体验,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热爱生命
蒙田
  ①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的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已。     
  ②“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语)     
  ③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1.文章第一段中的内容大多构成对比,请列出其中对比内容的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将引语作为全文的第二段,如何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谈到“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文中谈到了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这一说法的深刻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