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说“异”詹克明  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  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

论述类文本阅读。说“异”詹克明  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  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论述类文本阅读。说“异”
詹克明
  你可以侧目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
  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砂粒,正所谓“病蚌成珠”。降雨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绝对干净,水汽再多也不会下雨,当然就没有植物和动物,更不可能有人类。同类之物彼此相差无几,谁也难成中心。异类的介入打破了无差异的均衡,“中心”应运而生,有序的体系得以形成。梁山好汉一百多,各怀绝技,谁肯服谁?倒是文武皆不出众的“异类”宋公明,凭着“呼保义”“及时雨”的名声坐了第一把交椅。
  当液体加热到沸点之上,有时高出十几度还不沸腾,就成了过热状态。一旦过热液体受到扰动,瞬时大量汽化,极易发生爆炸。工业生产中为了避免出现“过热”,常将几粒多孔质的沸石投入高温液体。沸石不断释放 的小气泡容纳了液体的饱和蒸气,鼓成大气泡腾出,借此平稳沸腾。过于纯粹的体系在形态转化时很可能出现滞后或过头,导致险象环生,异类的适时参与则可化险为夷。
  事物需要发展,体系必然转变,异类可以成为伟大转折的突破口。20世纪初,正是爱因斯坦在假设光速不变的基础上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又提出量子论,才使物理学获得了大发展。正因为他们的异类观念,才使得物理学大大创新。不过,切勿强求“异类”,最应警惕那种哗众取宠的故作怪异,如父亲逼着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之类,就是渴求社会认可的假异类、真恶俗。
  不能容忍异类的现象,时时可见。打工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农村人与城里人衣饰的差异、口音的不同……都可以泾渭分明地用来划分同类与异类,更不要说大的方面了。不要把一切原因都归结为漫长的封建帝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国民性”。蜂拥而上的党同伐异和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正说明我们缺少起码的宽容心态。一个高度发达、受人尊敬的大国,首先要有宽宏大量的国民气度,最起码要能容忍那些并不妨碍别人、又不违犯法律的异类行为。
  对于一个健全发展的体系,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病蚌成珠的事例说明,砂粒在特定条件下成为事物的中心,可以创造美丽的结果。
B.作者以天空中水汽凝成雨滴的事实说明,灰尘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 C.作者以过热现象中沸石的作用说明,在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异类的参与来化解体系突变的危险。    
D.作者列举父亲逼迫体弱女童跑全国、当街裸体自我标榜是行为艺术的事例,意在批评恶俗的假异类现象。
2.作者指出人们往往对异类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应该持什么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异类的存在不仅正常而且必需”,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 排斥、打压,缺少起码的宽容。肯定具有积极意义和带来创新结果的异类,容忍无害的异类现象。
3.宇宙万物间普遍存在异类现象,所以是正常的;异类的存在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是必需的。(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贝多芬传》序(节选)
罗曼·罗兰
        我称为英雄的,并非又红又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好似他们之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我们要叙述他的生涯的人所说的: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有的只是些空虚的偶像,匹配下贱的群众:时间会把他们一齐摧毁。成败又有什么相干?主要是成为伟大,而非显得伟大。
        这些传记中人的生涯,几乎都是一种长期的受难,长期受难,成为伟大的原因。
        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让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休 息一会吧。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既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的那么伟大,那么丰富,那么幸福。
        在此英勇的队伍中,我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他在痛苦中间既曾祝望他的榜样能支持别的受难者,“但愿不幸的人,看到一个与他同样不幸的遭难者,不顾自然的阻碍,竭尽所能地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而能借以自慰。”经过了多少年超人的斗争与努力,克服了他的苦难,完成了他所谓“向可怜的人类吹嘘勇气”的大业之后,这位胜利的普罗米修斯,回答一个向他提及上帝的朋友时说道:“噢,人啊,你当自助!”
        我们对他这句豪语应当有所感悟,依着他的先例,我们应当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1. 结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5段“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谈一谈本文“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的那么伟大,那么丰富,那么幸福”中“幸福”的涵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罗曼?罗兰认为贝多芬具有怎样的品格?作者写本序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本序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谈谈其结构特点及语言特点的不同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是坏事吗?这表现了马克思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中的两个“无论……或……”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这个比喻说的是什么?表现了马克思的什么气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大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选作题)书的声音
蔡刚华
  呆在书房的时间长了,就喜欢与书多些交流,在对视的目光里便有温润成分的存在。同样当你静下心来,一个人呆坐在书房内,特别是在静谧的夜里,便似乎能从书架的一隅听到了书的呢喃和争执。于是你干脆不妨直起身来,努力去倾听一下那种非自然成分的声音了。
  可以听到一种掷地回响的声音,它明显是通过思考才发出的,书一定是有思想的,除却思考我真不知道它为何而存在,为何而倾诉。它的思想里是有一种叫理想的系统,通过这个中枢神经把声音委婉地发出。要是哪天书的思考停止了,它的中枢拒绝工作了,我想书也就失去了理性存在的必要。所以有种书我们往往把它归成哲学类或思想类,它从一落生便以忧郁的面孔出现在读者的面前,所以很难看到装帧精美的哲学思想类书籍摆在书架上的影子,不是它不想梳妆一回,而是因为从制造者到取悦者都忽略了它外表审美的需求。它的生存要求太低了,生活品质的忽视造成了它往往是一件白衬衣就可以落落大方的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它的声音虽不高亢但却沉稳,虽不尖锐但也回声有余,不喜热闹的它往往干脆选择了角隅,算是也自拣了个清静。
  有一种声音它平和,清晰。它的出现是在争论的结束和心静的开始。它在注重品质的同时也注重简约,成熟的时候一般不发赘言,不卷入争执是它的为人之道,不涉及闲言是它的立身之本,在着装上它是休闲居多,但也不乏职场上的庄重之束,必要时商务时尚也能苟同。听它言语,可以多些放松和平静,也可以在平静中涉及收获,如沐春风如品甘茗而微醉。同它接触得渐渐多了起来,它的形式或许是文化苦旅,或许是感伤文化,更多是随笔小品。因此,丽江可以找到她小酌的影子;水乡能见到她婉约的声调;故乡是她最好停留的场所;怀旧和伤感是她思考的习惯。
  听够了小曲,听尽了呢喃,听倦了耳边春语,就喜欢听老者讲些陈年往事,听亲历者诉说切肤的感受,或风流或悲壮,或戚泣或欣然。这时从大观园里出来的使女讲了楼内风流浪事;从矿上撤下的煤工讲了新型南霸天的专横;而政府楼内的文员则细数了官场上的种种微妙。于是历史小说、纪实小说、官场小说、言情小说便畅言起来,不免落下的是一场争论。一场争执平息下来,还能听到清脆悦耳的童声,它们不为外界所扰不为物质所惑。在牧童的吆喝声外,还有众多小动物人性化的言语,公主和王子当然也不寂缺席。在童话的世界里,在童声的氛围中,我们呼吸畅快,我们心律顺稳,忘记了脸红耳赤、忘记了物质力的强扰、更忘记了年龄的束缚。一种由表及里的愉悦感顿然而生,那是清亮的声音带来的,那是无邪的童声净化过滤的。还有什么比身心清净更快畅的理由,没有了,一定没有了。
  倾听书的声音,听到的是弗洛伊德充满沙哑且闪烁智慧的人性论调,听到了刘亮程一个人在寂寞的村庄里徘徊的脚步声,听到了刘姥姥口无遮掩的细数珍馐,听到了白雪公主与东郭先生时空错乱的交遇……丰富的声音与丰富的场景交换使得书架里的喧哗无比精彩。
  看穿了书房里的林林总总物质构成,一个静得下心来的主人的耳边一定流淌着这样一种由非物质源发出的声音。所以百般无聊无所事事时,我还是会闭上眼睛静静听一回书里发出的声音。(选自《福建文学》2010年第12期)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虽然绝大部分哲学类或思想类书籍的装帧不够精美,也常常被放置在书房的角落,但这并没有让它们觉得难堪。
B.随笔小品在内容上不卷入争执,不涉及闲言;在外部装帧上,或休闲,或庄重,或商务时尚,各种样式都可以成为它的选择。
C.作品结构上的严谨不仅体现在全文的首尾呼应上,也体现在如使女的讲述与“风流”、煤工的讲述与“悲壮”等局部的呼应中。
D.第五段中作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抒写了阅读儿童作品的感受:让人身心清净,让人精神和顺,让人产生由表及里的愉悦感。
E.文章第六段通过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具体地表达了丰富的声音与丰富的场景交换使得书架里的喧哗无比精彩。
2.文章第一段说“听到了书的呢喃和争执”,还说“ 努力去倾听一下那种非自然成分的声音”,请概括说明在书房中可以听到怎样的一些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末尾说“一个静得下心来的主人的耳边一定流淌着这样一种由非物质源发出的声音”, 请结合文本,谈谈为什么要听到“这样一种由非物质源发出的声音”,需要“静得下心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选作题)秦腔平凹
吴 静
  1996年,贾平凹走出秦川 来到江浙。游走江浙,扬州自然是绕不过去的。皇帝老儿数次巡幸过的地方,老贾当然要来,何况扬州还是他非常敬重的汪曾祺的家乡。这也让我有机会第一次走近贾平凹。按照钱钟书的有关蛋与鸡的理论,我是在尝试一只又一只鸡蛋后,终于有幸见到了下蛋的鸡
  贾平凹常说,“我是个笨人”。不会说普通话,笨。不会用电脑写作,也是笨。直到现在,贾平凹写作时还是一本稿纸,一支水笔。拉了窗帘,把阳光与世界隔在外面,然后拧亮台灯,写作台便成了这间屋子的中心。这种写作氛围与他收藏的那些古朴的汉罐、无言的奇石是相契合的。
  有段时间,他下决心要用电脑。机器搬回来了。可这字没法打。用拼音吧,他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哪里还谈得上拼音?用五笔吧,就是把字 根贴在墙上,也记不住。试试手写板吧,还是不行,电脑不认他的字。勉强写了200来字,就发狠再也不用电脑了。他从小爱音乐,想拉二胡,可到现在也学不会,指头特别硬。他对此解释为:我可能是很笨的那种人,就好像一条狗,你给它开了再大的门,它还是从小洞里钻;就好像一只鸡,你把它放在粮堆上,它还是扒着吃。几十年都用笔在写,突然用机器写,对字的那种快感、那种敏感就没有了,与其花半年时间来扭转思维,改变习惯,真的还不如让我慢慢地消磨我的生命。慢慢地在字里玩着。
  贾平凹家里有车,但他不开。因为他当年骑自行车还摔跟头呢,摔断过腰,还撞过不下5个人。贾平凹也用手机,但是除了接打电话,手机的其他功能于他而言基本上是聋子的耳朵。有一次,他说,我这手机怎么没有来电储存功能的?别人拿过去一看,好好的呀,是他不会用。指导了半天也教不会他,怎么办?只好找张纸来,用最明白浅显的语言写下:手机来电存储功能操作方法一二三……
  这就是他自己所谓的“笨”了。
  果然笨吗?你听说过哪个笨人能像他这样,写出几十本散文、小说?据说他年轻时,有一年竟创下了每周发表一篇作品的奇迹。这不但与“笨”丝毫联系不起来,而且简直可算得上天才了。用汪曾祺的说法,贾平凹是个“鬼才”。《美女》执行主编穆涛是河北人。一次车过秦岭,穆涛说:你们陕西人真谦虚,那么大一个山,叫个岭。老贾反应很快:你们河北人更谦虚,那么大一个省会,叫个庄。这段经典对话,都被老贾写到文章里了。说自己“笨”,老贾这是自相矛盾呢。
  对于他自嘲的“笨”,也许叫“拙”更精当些。“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拙和讷是贾平凹给人的外在印象,而巧与辩才是真实的他。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贾平凹就像一颗荔枝,一眼看过去,是粗粝的,不起眼的,而剥开表皮后,里面却是莹润细致的。
  在哪里都能成活的树,往往成为处处皆见的行道树;只有那些对生存环境极为敏感的才会越来越少,最终成为珍稀树种。贾平凹就是只有在三秦大地才能显示出旺盛生命力的珍稀树种。这便显出了“拙”的优势。
1.下列各项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与文意不相符合的两项为(     )
A.“慢慢地在字里玩着”表现了贾平凹已经觉知自己跟不上现时代的步伐,只能在文字世界里表达自己的情感。
B.“聋子的耳朵”说明手机的许多功能对贾平凹来说只是摆设,所以许多功能他不会使用。
C.贾平凹欣赏自己收藏的那些汉罐和奇石,体现的是他的生活情趣和爱好,与“笨”无关。
D.关于“荔枝”的比喻,“粗粝”指的是贾平凹的外在形象,“莹润细致”指的是他的敏感纤细的情感世界。    
E.文章最后一节的意思是三秦大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贾平凹,贾平凹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如鱼得水。
2.理解“我是在尝试一只又一只鸡蛋后,终于有幸见到了下蛋的鸡”这句话的含义,并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先写贾平凹的“笨”,后写他的“拙”,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②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③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⑤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1.第①段中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那为什么还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第③段中“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列举了马克思的两种“喜悦”,这两种喜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