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难忘谢晋,难别谢晋!  新华网上海10月26日电(孙丽萍 任沁沁)26日,上海龙华殡仪馆,一片悲伤。上万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电影界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难忘谢晋,难别谢晋!  新华网上海10月26日电(孙丽萍 任沁沁)26日,上海龙华殡仪馆,一片悲伤。上万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电影界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难忘谢晋,难别谢晋!
  新华网上海10月26日电(孙丽萍 任沁沁)26日,上海龙华殡仪馆,一片悲伤。上万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电影界人士、影迷,在谢晋导演的灵堂外排起了长龙。萧瑟的秋风向人们的身体里浇灌着凉意,泪水在很多人脸上肆意地流淌。
  与谢晋有着深厚师生情的著名女导演黄蜀芹,从10月18日谢晋导演逝世以来,一直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中。她说:“我一直认为,谢导是中国电影的民族魂,他特别关注民族的命运。”
  从早期的《女篮五号》《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到复出后的《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到后来拍摄的《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鸦片战争》……谢晋的影片总是在社会政治风云的大开大合中,展示着中国普通人命运的大起大落。
  电影学院倪震教授说:“《天云山传奇》在放映时,多少观众哭湿了手帕,冬季看电影散场都忘了拿大衣……他的电影深深地触动和抚慰了几亿人的心灵创伤和历史悲情,呼唤起全国的民族记忆。” 
  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说,谢晋导演用胶片刻画了13亿国人金子般的灵魂。无论是《天云山传奇》中的罗群,还是《牧马人》中的许灵均或《芙蓉镇》中的秦书田,“这些人都在政治风云的变幻中,被打入生活最底层,蒙受从肉体到精神的扭曲,却始终追求爱和真理。“谢晋的作品,一百年后还会有人看,因为它们记载了中国重要历史时期老百姓的命运,歌颂了人类的真善美。谢晋电影是永恒的,谢晋是永恒的。”
  谢晋的银幕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是和谢晋的电影一起成长的。”在文广集团工作40多年的陈文亭是电影放映员。谢晋的电影,出来一部,他就放映一部。“我自己也记不清放了多少场,看了多少遍。谢导的电影真实、贴切,把人物的命运,和特殊时代的背景结合在一起。这是他为社会留下的重要财富。”
  1998年,谢晋从影50周年研讨活动上,谢晋宣布了一封给自己的信,令人难忘……
  “今天我和大家一样高兴,又想对被祝贺者谢晋说几句严肃的话。谢晋,你可以有一点兴奋,但不要过于兴奋。从艺50年,拍了35部影片,至少说明你没有虚度年华,浪费光阴。但你不觉得日子过得太快吗?一眨眼50年过去了,你一直说至今你没有将最好的影片拍出来。你76岁了,你还有多长时间?三年?五年?总之没有50年了。所以,你不要太兴奋了。你要只争朝夕,把握每一天,每一小时,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拍好电影。”
  “谢晋,你可以有点满足,但不要太满足了。你的电影受到群众喜欢,值得自豪,但也有许多遗憾。说是从艺50年了,其实哪有50年?从《舞台姐妹》到《青春》,其中至少有八年是空白的。还不算有许多按别人的意志浪费的时间。今天如果再补你十年有多好。你的电影也留下种种遗憾,有自己的局限,也有其他原因。如果能够重拍有多好,拍出一部没有遗憾,或者是少点遗憾的作品来。” 
  “谢晋,你可以有点骄傲,但不要太骄傲了。你要感谢许许多多老师、领导、朋友,你的作品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帮助。离开这些,你就不是今天的谢晋,你就会缺少许多作品。你还要感谢时代。只有在***开创的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下,你才有放开手脚不断拍片的机遇。衷心希望今天的祝贺不是你息影的开始。祝愿你继续拍出满意的作品来。这是我个人的愿望,也是所有人的愿望。”
  在这一封如此独特的“给自己的贺信”里面,人们仿佛能听到谢晋心的跳动。这,才是大师。
  的确,谢晋辞世,人们怀念的不止是用光影传奇讲述人间冷暖真情的一位电影艺术大师。更值得怀念的,是他的人品高贵、性情磊落,为文艺界留下了最高的艺德标杆。
  谢晋的名言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他曾多次说:“给我什么奖、什么房子、什么车子,都没意思。我急需的是本子、本子,如果再能拍几部好片子,我这一辈子才可以。”他始终没有停下工作,即使在晚年为获得电影投资而辛苦努力,他也始终怀抱着若干部电影的梦想。他说,倒也要倒在摄影机前……
  “谢导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谢晋的同事、上海大学影视技术学院执行院长金冠军说。在他眼中,谢晋一生的成就如此辉煌,但对人却始终真诚、热情;谢晋荣誉一身,但始终清贫,不求名利。谢晋的家庭生活充满了不幸,晚年失去爱子,但谢晋依然充满了乐观情绪,继续用激情和快乐鼓舞着身边的人。
  直到晚年,谢晋还担任上海大学影视技术学院院长长达13年,继续为中国电影培养人才。谢晋逝世后,学生们在校园里点起万点烛光,怀念他们的好老师,好院长。
  金冠军说,谢晋,始终以自己的生命燃烧着中国电影事业。谢晋曾多次说:“我们这一辈人首先要有冲的精神,不怕冲得头破血流。实在冲不上去了,倒在地上做人梯,让年轻人踩着我们的身体继续前进。”
  无数人怀念着大师。无数人心中的大师,他们讲述的谢晋,都那么令人感动,令人心灵震撼。谢晋导演走了,但愿他的精神得到传承。
  难忘谢晋!难别谢晋!(选自新华网)
1.1998年,谢晋从影50周年研讨活动上,谢晋宣布了一封给自己的信,从这封“给自己的贺信”中,我们可以发现谢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分点概括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本分别引用了著名女导演黄蜀芹、电影学院倪震教授、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电影放映员陈文亭四个人对谢晋电影的评述,请简要分析这些评述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谢晋的名言是“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但近几年来,《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几部国产商业大片赢得了绝对的票房,却无法赢得老百姓的口碑。你认为中国电影人应该追求老百姓的口碑还是应该追求票房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谦虚;②惜时;③永不满足(积极进取、执著追求);④懂得感恩。
2.(1)这些人身份、地位各不相同,但都从事与电影相关的工作,对谢晋和他的电影比较熟悉,所以引用他们的评述,可以使文章真实可信,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
  (2)引用他们的评述能够突出谢晋在电影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他的电影真实地反映了特定的时代中中国人民的命运和精神,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3.第一种:我认为中国电影人应像谢晋那样追求百姓的口碑,而不是追求金杯银杯。追求百姓的口碑就是关注观众的精神需求,力争拍出高品质的电影。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电影水平越来越高,只有这样,电影人才能像谢晋那样成为电影艺术大师,受人尊重,被人缅怀。谢晋是中国电影的民族魂,他关注时代政治风云,力图真实贴切地表现老百姓的命运与精神世界,这种崇高的艺术追求使他拍出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优秀影片,深深触动和抚慰了几亿人的心灵创伤和历史悲情,呼唤起全国的民族记忆,而且他的影片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百年后还会有人看。谢晋的努力,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影响了很多电影人。如果谢晋只追求票房的话,那么他拍的电影很快就会被人遗忘,人们也不会称他为艺术大师。
  第二种:我认为中国电影人应追求票房。(1)追求票房就是追求观众的关注度,就是吸引更多的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进行精神消费,这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作出了贡献。就像谢晋那样,他拍的电影有几亿人看,这不也是高票房的表现吗?如果他拍的电影没人看,那又如何称得上经典呢?(2)而且时代发展了,中国电影也要发展,国产商业大片逐渐与世界电影接轨,学习新的表现形式,尽管暂时只学到了形式,但反映了新一代导演开放的思想和创新的精神,同样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谢晋曾说“我们这一代人首先要有冲的精神,不怕冲得头破血流。实在冲不上去,倒在地上做人梯,让年轻人踩着我们的审题继续前进”。这说明谢晋并不反对改革创新,他也鼓励电影人不断去开拓进取。(3)商业大片赢得高票房,可以使中国电影事业赢得的更多的投资,从而繁荣中国电影事业。谢晋晚年为获得电影投资而辛苦努力,抱着若干电影的梦想却难以实现,而且他荣誉一身,却始终清贫。这样的境遇令人感伤,艺术大师不一定与窘迫和清贫挂钩。如果中国电影事业能够赢得更多的投资,那么很多电影人就能拍出更多更好的电影了。(只要说出其中一种理由就可以了。)
  第三种:我认为中国电影人既要追求票房,也要追求老百姓的口碑。两种追求并不矛盾。追求老百姓的口碑,就是力争拍出反映时代,反映百姓生活和内心世界,能够引起百姓共鸣的电影。追求票房,就是希望吸引更多的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一部影片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到电影院看电影,甚至吸引观众一看再看。两种追求可以结合在一起。例如谢晋拍的《天云山传奇》赢得了老百姓一致的好评,吸引了几亿人去看,这不就是兼顾了百姓口碑和票房吗?(言之有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一 代 学 人 傅 斯 年
韩石山
  ①傅斯年的七世祖傅以渐是清代开国第一状元,是康熙的启蒙老师。康熙曾为其祖宅题词“传胪姓名无双士,开代文章第一家”。他的曾祖傅继勋是清朝名臣李鸿章、丁宝桢的老师。他的父亲傅旭安曾任东平龙山书院院长。傅斯年六岁进入私塾,十一岁读完《十三经》,是 “五四”学生领袖之一;1919年底赴欧洲留学,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1923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广泛涉猎西方科学教育、文化典籍。这些使他形成了中国现代自由知识分子的人文品格。
  ②抗战胜利后,大学复员的时候,本来是要让傅斯年当北京大学校长的,他觉得胡适更合适,就推荐胡适。胡适在美国一时回不来,他说那我就当代理校长,等胡先生回来就交给胡先生当。这个人办事很有魄力,很果断,当了代校长以后,凡是敌伪时期在北大当教授的,一个也不聘。理由是当年抗战爆发后,学校要求能走的教授都走,发给路费,你不走可以,但不能在敌伪办的北京大学当教授,这就是伪教授。冰炭不相容,忠奸不两立,他对那些留在敌伪统治区、觍颜事敌的教授太痛恨了。还有一个理由,他说,他这是要给胡先生当校长铺平道路,难事自己来做。这就叫有担当。傅斯年学问好,办事能力也强。他是胡适的学生,胡适就很佩服他的办事能力,说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记忆力最强,理解力也最强,能做最细密的绣花工夫,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的本领,这都是人世间最难合并在一个人身上的才性。
  ③抗战开始后,因为他的名望和地位,当了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相当于战时国会议员吧。这期间他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就是把行政院长孔祥熙赶下台。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还是比较廉洁的,到了抗战后期,就开始腐败了。最有名的案子是行政院长孔祥熙的美金公债案。傅斯年知道了这个案子,决定在参政会上提议案揭发。蒋介石知道了,让陈布雷以老报人的资格跟傅斯年谈谈,说这样做对中国的形象不利,他听从了陈的劝告,表示不提议案,但一定要在参政会上提出质询。
  ④说到做到,果然一九四四年九月七日,张群向国民参政会提出施政报告后,傅斯年就提出他的质询。对傅斯年的质询,财政部的答复,有些采取了敷衍塞责的态度,有些坚决否认。蒋介石怕事情闹大,亲自出面宴请傅斯年为孔祥熙说情,蒋介石问傅斯年:“你信任我吗?”傅斯年说:“绝对信任。”蒋介石说:“你既然信任我,那么就应当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斯年说:“委员长我是信任的,至于说因为信任你也就该信任你所任用的人,砍掉我的脑袋我也不能这样说。”蒋介石最终免了孔祥熙的行政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之职。事情过后,傅斯年在给胡适的信上说了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他说:“我一读书人,既不能上阵,则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于此事,行之至今,自分无惭于前贤典型……士人之节,在中国以此维持纲常也。”只有读书人保持气节,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这几句话,最能体现出傅斯年的人文品格,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一定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他这样做,全是基于一个读书人的良知,一个读书人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文天祥说的,“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他真可以说是做到“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了。
  ⑤一九四九年,傅斯年随国民党政府到了台湾,任台湾大学校长。他当台大校长,在整顿台大校风上下了大力气,他曾在报上说:“我现在运用我曾三次在报纸上披露的一段话重说一遍,就是假如有人发现我,或是其他台大主持人,以人情收容任何一个学生,那么我们便是作弊,应该受国法的惩罚,并受社会的制裁。”同时在校长室门旁写着这样一行大字:“有为子女入学说项者,请免开尊口”。一九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上午,傅斯年因脑溢血去世,年仅五十五岁。
  ⑥这个人可说一生清贫,身无长物。临死前一两年,他的西装旧了,看见朋友买了套新西装,样式很好看,也想买一套,一听价钱很贵,就不买了。一个大学校长,买套好西装不应当算什么事,可他就是买不起。这样的人,真可说做到了孔子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选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品格》,有删改)
1.概括文本①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本④段的内容,分析这篇评传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本,简述傅斯年先生的哪些品质在今天还有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文人画的艺术境界是痴狂,这个论断似乎不怎么新鲜,但是,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中国文化的早期,就将痴狂当作一种智慧的表现。从人文的角度看,最早的狂人要推接舆。这位狂者的特点,一是看破世事,二是语发真情,三是独往独来,我行我素。从后人对这些典籍的注释来看,皆认为是先贤借狂人之语来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观念。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以至于后代不管什么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对“狂狷之行”、“狂夫之言”都采用了容忍甚至予以关注的态度,造成了中国两千年文明史对狂人狂言的一种特殊认识:太聪明会致狂,所谓大智若愚。而愚者狂人之言行是客观真理的显现。从接舆到《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完整塑造出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狂”的寄情达意功能——“狂"所具备的种种特质,与艺术创作的规律无不息息相通,因而十分自然地引入了艺术领域。
  由于狂言狂行能够得到社会的宽容与保护,所以艺术家就容易选择“狂”的艺术语言,隐晦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从而揭示客观真理。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狂”就成为一种风尚。嵇康与阮籍两位狂士之别,关键是一个“佯”字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正所谓“疯狂乃机变之一道"。魏晋之后,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或者说,他们的狂言狂行就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我们再看,由于艺术创作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中国古典艺术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乃至大草、狂草。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乃至大写意、泼墨大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于非理性的“痴狂”持有否定态度。米歇尔·福柯有一句话概括得很好,他说:“希腊的理性没有反对命题。”中世纪以来,“癫狂”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罪恶”,因此对精神病采取隔离、驱逐的残酷手段。到了17世纪中叶,排斥的态度就更加激烈起来,笛卡尔的哲学占据主导地位,确立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癫狂被视为非人性的东西。
  同普遍的艺术风尚相同,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不狂而名之为狂的画家,为了向社会宣称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常常自称为“狂”。就说“扬州八怪”吧,其实他们一点也不怪,不狂,这些文人画家开始具备专业画家的性质,他们还要进行书画交易,借此为生。“痴狂”进入世俗化阶段,它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稳定下来。一方面,艺术家从事艺术而不必为此而发疯;另一方面,具有疯狂艺术个性的作品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来,满足欣赏者那种歇斯底里的情绪。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在中国,人们对狂夫之言之行都采用了容忍的态度,那是因为当年孔子与庄子这两位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将狂夫之言之行看做是超凡脱俗之举,有发聋振聩之作用。
B.从楚狂接舆、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到嵇康与阮籍,他们完整塑造了中国人心目中“狂人通道”的艺术典型。
C.中国艺术史到了魏晋时代,痴狂成为通达、脱俗、自由的代名词,成为文人艺术家生活的风格。
D.在中国古典的艺术创作中,书法的最高形式是草书,绘画的最高形式是写意,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
E.扬州八怪”一点也不怪,不狂,他们的“狂言狂行”已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艺术。
2.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欣赏者歇斯底里的审美情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疯狂艺术个性作品的产生。
B.中国古代狂人虽有真伪之别,但他们都一样会语发真情,道破真理。
C.17世纪中叶的西方,理性是至高无上的。
D.文中引用米歇尔·福柯话是想说明,西方文化从它的源头就对非理性的“痴狂”持否定态度。
3.文中说:“痴狂之风也是以‘雅’始,以‘俗’终。”请分别解释这“痴狂之雅”与“痴狂之俗”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痴狂与西方艺术家的痴狂完全是两个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a.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纤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班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捶,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辩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拦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节界中无限延伸!b.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三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与上文构成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成下面的题。(选做题)“短命建筑”现象令人不安
  完工没几年就遭到拆除的建筑,现在被网民称为“短命建筑”。近年来,因旧城改造加快,各地频现“短命建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182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3%的人确认身边存在“短命建筑”,其中24.2%的人表示“非常多”。55.5%的人认为“短命建筑”频现会让公众没有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
  (一)70.6%的人表示身边“最短命建筑”历时不过10年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身边最短命的建筑是建成几年后被拆除的”时,70.6%的人选择“10年以下”,其中37.0%的人选择“5年以下”。
  “北漂”5年了,刘晓蕾最大的感触是北京永远在建设中,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新建项目的工地,拆迁新闻也不绝于耳。而她的老家江西省的一个县级市,这两年也在不停地拆建,速度之快让她惊讶不已,同时也让她充满疑惑,“网上有人调侃‘China’就是‘拆哪’,是我们造不出高质量的建筑,还是因为城市化的需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命建筑”出现不是因为缺乏施工技术或质量管理不到位,而是一些人的观念出现了问题。“由于地方很多领导的任期不到5年,而拆迁重建最容易看得到‘成绩’。”
  乔新生指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选择把房地产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建房子收效虽快,建成后就没利润了,所以只有缩短其寿命进行重建,才能不断获利。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 与管理系教师张磊 认为,导致“短命建筑”大量出现的深层原因,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问题。“现在GDP俨然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准。在此情况下,城市规划也就按照短期经济利益频繁变动。”
  (二)“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
  开出租车的王师傅是个老北京人,他感叹北京城 里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和胡同已所剩无几,到处是新建起来的高楼大厦。“以后的年轻人会不会以为北京城原本就是这样啊?政府可以拆迁,但也得有保护和继承,你看现在新盖的房子有几个带着咱们中国自己的建筑特色?”
  张磊认为,频繁拆迁可能会破坏城市固有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给民众生活和心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对于一些外来居民,由于建筑频繁更新,会导致他们能承受得起的住房单元数量减少,被迫迁移住址或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增大了他们进入城市的成本。
  “频繁拆迁会让一些人处于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焦虑状态,无法实现安居乐业,这还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乔新生指出,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香港人还可以去陆羽茶室喝茶,但是在上海,很多人也许只能去星巴克了,传统的东西难以为继。”
  乔新生认为,频繁拆建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乔新生曾前往全国各地调研,他发现一些城市近郊的农民,也会难掩喜色地告诉他,自己花了几千元钱又盖了一间房,就等着拆迁拿补偿款了。
  频繁拆迁会造成什么影响?调查中,66.5%的人首选“浪费社会财富 ”,其次是“城市规划近乎儿戏”(59.6%),另有55.5%的人认为,频繁拆迁会让公众失去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仅8.0%的人认为“常变常新,有利于城市发展”。
  (三)“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时地方政府拆迁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环境和营造城市新形象。”张磊发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事实上,旧建筑通过改造也可以具有吸引力,体现融合多元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重建。“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改造案例,比如将废弃的面粉车间改建成博物馆,把旧厂房改造为创意工作间等。”
  张磊认为,建筑除了有投资和增值作用外,还应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服务。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需要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选自中国青年报2010-11-09内容有删改)
1.“短命建筑”频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二)部分运用的引用和列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本,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城市拆建中存在的问题,请简要陈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在“中国古典舞”前冠以“当代”,有特定的含义——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相关。傅雷先生曾精辟地阐释过:“古典”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在一定文化圈内或在世界规模内的历史中继续保持着恒久的生命力,“古典”意义的最高境界是在其价值观念方面追求“经典”意义,也就是追求历史地位上的独特性及现代意义上的魅力经久性。所以,“古典舞”不同于“古代舞”,它是“历史流传”通过“当代选择”体现其传统文化价值的舞种。
  与世界各国的“古典舞”相比较,我们当下所说的“中国古典舞”,既不同于“芭蕾”,自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具有严格的规范和程式——含语言体系、训练方法的舞种,有国际统一(“世界规模内”)的认定标准,也不像我们的一些近邻,如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的古典舞各自保存着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的经典舞目和固有的古典舞学体系、学派。至于“印度古典舞”,以婆罗多、卡塔克、卡塔卡利、曼尼普里、奥迪西、库契普迪等为代表的六大学派,业已形成严格、精致的表演和训练体系。探究其发展过程,虽也出现某种“衰微”与“复兴”,如:婆罗多舞在英国统治初期也曾衰落,20世纪初在其代表人物的推 动下开始复苏,但又与 中国艺术舞蹈自宋以后融入戏曲的“断档”相径庭。其“复现”过程,一招一式地严格依照古文献提供的图文资料,因此被世界公认为是保存最完整的传统舞蹈文化体系。
  新中国第一代专业舞人学习中国古典舞,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舞目。他们大都是从学习舞蹈性比较强的京剧、昆曲的折子戏入门,老师把从戏曲中提炼、整理的舞蹈片段起霸、趟马、舞水袖等当教材……所谓“当代中国古典舞”可以说是在教学所需的“逼迫”下,经过几代舞人的艰苦探索,实现了“脱胎”与“再造”的“中国古典舞”。它继承了戏曲、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提炼了东方神韵的审美特质,借鉴了西方舞蹈体系化构建的经验。 它不限于一种体系(学派),除北京舞蹈学院以“身韵”为核心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占据主流外,还有以复现汉唐舞蹈文化遗存为支撑点的“汉唐舞派”,以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形象为依据的“敦煌舞派”,以及新近从昆曲中提炼、生成的“昆舞 流派”。尽管它们在深入开掘、继承传统文化精神和凸显东方文化神韵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我们可以从各个流派的训练体系的相对完整、舞蹈语言的相对自恰、已经累积的以其语言体系为创作基础的优秀舞目等,来验证这个工程的成效。也正是“当代中国古典舞”在这流派纷呈的发展态势中,展示了其独特的风景。
  在对外来舞蹈文化的“汲取、融合”中,中国当代舞蹈创作除拥有风格性的民族舞蹈语言、以程式化古典舞语言为支柱外,还得运用“掺糅型”、“通用性”舞蹈语言,才能获得更灵活、丰富的创作手段和更广阔的空间。
1.下列关于“中国古典舞”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舞出现过“断档”,因而新中国第一代专业舞人学习时没有现成的教材和舞目,他们大都是从学习舞蹈性比较强的京剧、昆曲的折子戏入门的。
B.中国古典舞继承了戏曲、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提炼了东方神韵的审美特质,展示出了“当代中国古典舞”完全独立于外来舞蹈文化的独特的风景。
C.中国古典舞学派众多,北京舞蹈学院以“身韵”为核心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占据主流,除此之外,还有以复现汉唐舞蹈文化遗存为支撑点的“汉唐舞派”以及新近从昆曲中提炼、生成的“昆舞流派”等。
D.从各个流派的训练体系的相对完整,舞蹈语言的相对自恰,已经累积的以其语言体系为创作基础的优秀舞目等来看,“当代中国古典舞”经过几代人的艰苦探索,已经实现了“脱胎”与“再造”。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在“中国古典舞”前冠以“当代”原因的一项是( )
A.我们当下所称的“当代中国古典舞”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轨迹。
B.“古典舞”不等于“古代的舞蹈”,它是“历史流传”通过“当代选择”体现其传统文化价值的舞种。
C.中国艺术舞蹈在历史上出现过“断档”,现在的中国古典舞在继承戏曲、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精粹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典舞的一种“复现”。
D.与芭蕾舞相比,中国古典舞还保存着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的经典舞目和固有的古典舞学体系、学派。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芭蕾舞是自文艺复兴之后逐渐发展成熟的,形成了具有严格规范和程式的、有国际统一(“世界规模内”)的认定标准的舞种。
B.印度古典舞学派众多,已经形成严格、精致的表演和训练体系,其发展自始至终严格依照古文献提供的图文资料,因此被世界公认为是保存最完整的传统舞蹈文化体系。
C.我国专业舞人从壁画人物的舞姿中得到启发,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的“敦煌舞派”。虽然这个舞派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但对于整个中国古典舞的成长是有益的。
D.中国当代舞蹈,只有充分运用“掺糅型”、“通用性”舞蹈语言,而不局限于民族舞蹈语言、程式化古典舞语言,才能在创作手段和发展空间上取得发展。
题型:河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