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慕客”是组合单词“MOOK”的中文音译, 它将杂志(Magazine)和书籍(Book) 合在一起,形成了“杂志书”这个概念,简
题型:四川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慕客”是组合单词“MOOK”的中文音译, 它将杂志(Magazine)和书籍(Book) 合在一起,形成了“杂志书”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图书杂志化。事实上,“慕客”在中国并不是新鲜事物,1996年出版的《老照片》就是国内第一本慕客。而后由郭敬明一手打造的青春文学杂志《岛》《最小说》系列,则形成了一条规模化的慕客产品线。随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张悦然的《鲤》、饶雪漫的《最女生》、蔡骏的《悬疑志》等。这些“慕客”一经推出,就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销售纪录一次次被刷新,将《人民文学》等传统文学杂志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传统文学杂志渐呈现出衰退趋势。 青春文学杂志如此受欢迎并非偶然,《最小说》里几乎全是符合90后学生口味的文章,而张悦然的《鲤》主要内容则针对80 后文艺女性,蔡骏的《谜小说》锁定悬疑小说热爱者。“榕树下”网站总经理路金波认为,“以往我们的文学杂志要么像《收获》《人民文学》一样走高端市场,要么像《故事会》《知音》一样走低端市场,纯粹办给青少年看的杂志很缺乏。”路金波分析称,在动漫和互联网熏陶下长大的年轻一代,已经形成他们自己的文化消费习惯,他们喜欢青春、悬疑、幻想、充满时尚感和趣味性的小说杂志,而郭敬明、张悦然这些80 后作家主办的青春文学杂志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阅读需求,让他们能够在文章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想不火都难。 凡是在市场上销售火爆的青春文学杂志,一定是最了解他们的读者的。《最小说》每个月都会统计读者调查表的意见,公布每期作品的受欢迎度排行榜。其官网已有12 万多的注册会员,而郭敬明、落落等主创人员都是版主,参与讨论、回复相关的帖子。《最女生》在全国各地共有12个读者QQ群,主创人员随时与读者沟通,获得反馈,及时对栏目进行改版和调整。 青春文学杂志引入了其他领域的先进运营模式和团队打造的生产流水线。郭敬明的《最小说》成功借鉴电视选秀的模式举办“文学创作选秀”,启用专门的“书模”为小说量身拍摄图片,而他本人就是杂志的“书模”之一。饶雪漫的《最女生》更是将“摄影”“DV 短片”“纸上电影”等娱乐元素与文学作品融合。在写作上,青春文学杂志的主编们身后都有一个由二三十位编辑组成的团队,团队的任务就是做图书市场调研、资料收集, 然后设计故事、人物、框架,主编再在这个基础上写作。 而各大出版商作为幕后推手,操纵着的商业模式,无疑是青春文学杂志火爆的“独门秘笈”。一位业内人士向笔者勾勒了一条青春文学杂志的模式链:出版商利用明星写手的影响力推出杂志书;用杂志书吸引更多有潜质的写手加入;最后运营偶像的衍生产品,包括文具、T 恤、与杂志匹配的单曲、书模选秀等。“新生代作家在青春文学市场中,已是一种品牌的象征,与读者构成了一种偶像与粉丝的关系。”著名作家白桦认为,“这对于偶像作家们保持和延宕自己的广泛影响很有帮助。” 1.关于“慕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慕客”就是“杂志书”,它是将图书杂志化,把书籍和杂志结合在一起。 B.在中国,“慕客”并不是新鲜事物,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出现了,《老照片》是国内第一本“慕客”,随后出现的青春文学杂志大多是“慕客”。 C.《岛》《最女生》等“慕客”一经推出,就受到了青少年的热烈追捧,销售记录连连打破,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D.“慕客”有其一条规模化的慕客产品线,包括文具、T 恤、与杂志匹配的单曲、书模选秀等衍生产品。 2.对青春文学杂志受青少年读者欢迎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春文学杂志都针对特定的目标读者群, 以其个性化,充满时尚感和趣味性的内容,如青春、悬疑、幻想等,满足青少年的阅读需求。 B.青春文学都非常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公布作品受欢迎度排行榜,或建立读者QQ群,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收集建议,及时对栏目进行改版和调整。 C.青春文学杂志采用了青少年读者感到新鲜时尚的“慕客”形式出版,能让他们在文章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D.青春文学杂志都引入了其他领域的先进运营模式和团队打造的生产流水线。各大出版商作为幕后推手操纵的商业模式是青春文学的商业成功的秘籍。 3.根据原文信息,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敬明、饶雪漫等人创办的青春文学杂志,借鉴了外国图书的出版形式,推动了“青春文学”的发展,在中国刮起了一股“青春文学旋风”。 B.青春文学杂志都有一个由二三十位编辑组成的团队,团队做图书市场调研、资料收集,设计故事、人物、框架,所以主编再在这个基础上写成的作品都是很优秀的。 C.青春文学杂志的运营模式是商业炒作,在运营商的资源整合下,合力出击,赚取更大的利益。 D.每一本青春文学杂志至少有一位青少年的文学偶像,利用偶像来扩大其影响力,并以此来吸引新的有潜质的写手加入。 |
答案
1.D 2.D 3.A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
在城市纪念我的那些农具 胡家胜 |
①我又一次打量那些离开村庄来到城市的农具。 ②我拉开三居室的金丝绒窗帘,又打开铝合金落地窗。金色的阳光泄入,清新的空气水样地弥漫。 ③一束阳光触及正面雪白的墙壁,我的那张木犁“哗”地炫目了。金属的犁铧被点燃镀亮,弯曲成我老父脊梁样的犁轭开始兴奋地左右摇摆,我看见那头健壮剽悍的黄牯“泼剌泼剌”骄傲地行进在水田中,溅起我满身泥花。我狠心地将犁铧切入土层深处,又在它身上加了一鞭。霎时,两股手腕粗的棕绳一下拉直、绷紧。父亲气得嘴唇发抖。你怎不晓得心痛?牲口也是人,人是吃牲口的一碗米饭哩。 ④我管不了谁吃谁的饭,我就痛恨这头牲口。它正当青春旺年,浑身的力气没处使,就和我较劲,让我成天在水里浸泡,让我一天犁六亩水田挣两天口粮。好在我有张坚韧硬实的桑木犁,它力气再大脾气再倔也拉不直弯曲的犁轭。这只犁轭是我爬岩溜壁于绝崖石缝里寻得的一棵“小老树”,它经历了不知多少寒暑,细密的年轮比我老父不知要大多少倍。我爱这张木犁远胜那头牲口。那头牲口是父亲的宝贝。它一歇息,父亲便抱来青草喂它。抚摸它晶亮的犄角,磨出老茧的肩,抚摸它锦缎似的皮毛。而对肩膀已鼓起了柔韧饱实疙瘩,皮肤被太阳镀成了古铜色的亲儿子连觑视一眼的意思也没有。 ⑤我是极爱那张木犁的,它在我青春的年月让我坚强和成熟。每次收工,我都要把它扛到小溪里洗刷干净。春播结束,我还要给它刷上桐油,再放到靠近火塘的屋角,烘干它,让它变得光泽透亮。我蹲在火塘边吃饭,一端碗就看见了那张木犁。我笃信,这碗米饭是它给的。 ⑥这张犁就这么显著地挂在雪白的墙上,连同我过去爬树摘茶籽的竹背篓、上山砍柴草的大弯刀、打场用的梿枷、走山路穿的麻耳草鞋。当初,装修这套房子时,我也打算用几幅字画几只瓷瓶,以显示学养和品位。妻子还建议买两盆百合或郁金香。儿子说买辆电动模型车。女儿说买几个布娃娃吧。后来,我发现自己迷失于水泥森林中了,妻子儿女也已不辨菽麦。我却很难脱胎换骨地由乡村进入城市。我的根毕竟在那片黄土黑泥和荒草森林中。村口枫树上有我的一只鸦巢,屋后山冈上的枞林里,有我看着长大的一树猕猴桃。 ⑦我终于选择了那些蛰居乡村的农具。春日的一个上午,父亲像以往一样站在田便上,他看我吆喝牲口犁田,看我白净的两手沾满乌泥,看我把泥坯翻得又直又匀,看牲口的尾巴把我扫成泥人。父亲开心地笑了。我把那些农具洗净,带往城市。我把它们装饰在居室显著的位置,与那些充满墨香的书籍为邻。荒野山林是淡远了,村庄农事是淡远了,可那些农具却是清晰可触。 ⑧居然,我的居室就很壮观了。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是城市和乡村间的一只两栖动物。 ⑨后来,乡下的父亲来过一次,他带来了玉米、红薯、土豆。儿子和女儿缠着他讲墙上的那些农具。父亲说,这些都是种地打粮食养家糊口的家什,你们父亲的父亲,祖父的祖父用过的…… |
(1)请分析文章第③节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⑧节,作者为什么说,“我嫁接了城市和乡村,我是城市和乡村间的一只两栖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父亲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父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了作者在城市纪念农具的事,请探究其中的情感取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
看镜有感 鲁 迅 |
① 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镜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萄。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⑤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伟一般,裕达闳大之风消歇净尽了。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 注]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注】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 |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第⑤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题为“看镜有感”,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的题。 |
夕阳爱情 江慧妍 |
我一直恨父亲。 父亲是镇上的中学教师,年轻时非常有才华,考取了重点高中。原本前途无量,但因为被一个城里的姑娘伤了心,便自暴自弃,没有继续学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 母亲相貌平平,因为仰慕父亲的才华,下决心要嫁给他。父亲家贫,有姑娘主动上门,爷爷奶奶当然高兴。老人家做主,两人便成了亲。成家第二天,父亲便搬回镇上的教工宿舍,说是要专心准备民办教师转正的考试,从此很少回家。母亲没有怨言,有时周末还带一篮子鸡蛋上镇里找父亲,为她微几个小菜,改善生活。 一年后,母亲便生下了我,然而父亲还是很少回家。父亲每年都认真准备民办教师转正考试,但年年都没有过关。父亲便灰了心,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所带的班年年考试都是全镇第一名。父亲回家的次数更少了。 母亲还是没有很多的言语,只是默默地肩负起一家老小的起居饮食。小时候,我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一头乱莲蓬的头发和一双枯树皮般的大手。记得那年我大概九岁吧,一个初夏的夜里,外面下着大雨,我突然发高烧,额头烫得吓人。母亲二话不说,背起我便冲进密集的雨里。我的体重不算轻,母亲背着我很吃力。我伏在母亲的背上,迷迷糊糊中紧紧搂住母亲的脖子。我突然觉得,母亲其实很瘦,伏在母亲的背上硌得慌。 母亲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一滴一滴地打在我的手背上。突然,母亲一脚踏空,两个人就要摔在地上了。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力量,一只手在地上一撑,一只手死命地把我搂住。我没有摔倒,但母亲却是整个人都跪在地上,母亲搂着我号啕大哭。 我永远记得,母亲几乎是爬着把我背到了镇上的医院。第二天,我的烧退了,母亲才托人捎信到学校。父亲赶过来看我,我静静地坐在医院的病床上输液,一言不发地看着父亲给我削苹果。 看着父亲白净修长的手指在苹果上灵巧地旋动,突然,我恨起父亲来…… 这样的恨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我拼命学习考取了重点大学,努力使自己最优秀。大学毕业后,我在省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我有能力把母亲接到城里住了。更重要的是,我有能力使母亲离开那个不平等的家了。然而,母亲却不肯走。母亲说:“女儿,我哪儿也不去,这里是我的家。” 父亲已经退休了,他终其一生也没能考上公办教师,终于被清退回家了。握惯粉笔的父亲握起锄头始终不及母亲麻利,父亲便常常被母亲支使去干轻松的活儿。我很失望,我清楚地记得那个雨夜母亲伤心的泪水,难道母亲已经忘记了吗? 多年后,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我赶回家看望,母亲甚至连我也不认得了,呆呆地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偏着头傻笑。父亲拿着一把梳子为母亲梳头,却总有一绺头发翘起来。父亲反复地不厌其烦地梳着那绺头发。母亲伸手挡开父亲的梳子,急急地跑到鸡窝边捡起一个鸡蛋,孩子般咯咯笑着,说:“煮给阿弥吃,煮给阿弥吃!” 阿弥是父亲的小名。我突然冲动起来,直截了当地问父亲:“你爱过母亲吗?”父亲沉默了许久,才对我说:“从前,我不懂得爱……如今,你不要担心***的病。安心工作,我会好好照顾好她的。”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看着远处,没有看我。风吹过母亲的衣襟,又吹起父亲额前花白的头发。//晚霞从盘缠的葡萄藤缝隙里细碎地筛落下来,洒在父亲和母亲的身上。远处田野的麦穗金黄灿烂,仿佛和夕阳连成了一体。(选自(2011中国年度小小说》) 1.文中多次提到我“恨”父亲,请概括我“恨”父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寓意深刻,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的“夕阳爱情”是悲剧还是喜剧?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
笑的价值 [英]伍尔芙 |
有一些事物,是在语言之外却又不亚于语言的,笑,便是其中之一。因为,笑尽管没有言辞,却是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发不出来的。一只狗,躺卧在炉前地毯上,因痛哭而呜咽,或因欢乐而吠叫,我们自会明白它的意思,而不觉有什么怪异之处。然而,假如它放声大笑呢?假如,当你走进房间,它不是摇尾吐舌,表示见到你时的欢愉,而是发出一串咯咯的笑声——咧着大嘴笑——笑得浑身直哆嗦,显出极度开心的种种神态呢?那样,你的反应一定是惊惧和恐怖。笑,似乎主要是而且纯然是属于人的。 笑因何而起,我们几乎莫名其妙,它何时发生,也难以说清。幽默是顶峰,只有最罕见的才智才能登上塔尖,鸟瞰整个人生的全景。喜剧则徜徉于大街小巷,反映着琐细的偶发的事件——它那面明察秋毫的小镜子,映照出在它前面走过的人们身上无伤大雅的瑕疵和怪癖。笑,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它时时都在提醒着,我们不过是人,而人,既不会是完美的英雄,也不会是十足的恶棍。一旦我们忘却了笑,看人看事就会不成比例,失去现实感。 要做到能够嘲笑一个人,你首先必须就他的本来面目来看他。财富、地位、学识等一切身外之物,都不过是表面的积累,切不可让它们磨钝喜剧精神的利刃。孩子们往往比成年人更具识人的慧眼,妇女对人的性格则常常具有锐利的洞察力。可见,妇女和儿童是喜剧精神的主要执行官。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被学识的云翳所遮蔽,他们的大脑也没有因塞满书本理论而僵死,因而人和事依旧保存着原有的清晰轮廓。我们现代生活中所有那些生长过速的丑恶的赘疣,那些华而不实的矫饰,世俗因袭的正统,枯燥乏味的虚套,最害怕的就是笑的闪光,它有如闪电,灼得它们干瘪蜷缩起来,露出了光森森的骨骸。正因为孩子们的笑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些自惭虚伪的人才惧怕孩子;或许也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在以学识见长的行当里,妇女们才遭人白眼相待。她们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她们会嘲笑,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当长辈们都朝着国王那件并不存在的辉煌袍服顶礼膜拜时,他却直说国王是光着身子的。 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服色。 真的,没有什么比笑更难做到,也没有什么比笑更可贵的了。(杨静远译,有删改) 1.文章中“笑的价值”包含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它对论述“笑的价值”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 |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 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的。后来的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和目标。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 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 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也含有一些糟粕成分,因而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要希望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共同发展,建构一个和谐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样的文化心态作基础。 1.下列关于“和而不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和而不同”被公认为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B.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主张,成为有关和同之辨理论的源头。 C.在全球化使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的今天,“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 D.“和而不同”这一哲学依据,有助于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不是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对三代文化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体现了儒家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B.“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 文化心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与异域的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C.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和而不同”的态度使得本土道教和外来的印度佛教迅速融合,在中国形成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局面。 D.“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应该自觉吸收其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这种心态有利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 B.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其他诸子学说为脉脉潜流和不竭源泉,体现了“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 C.战国中后期儒学“驳杂不纯”的特征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汉代以后“独尊”儒学,表明这种心态的影响力急剧下降。 D.当今世 界,“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更显其重要性。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