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奴才江离 县城东南三十里,过去有一块极好的风水宝地,依山傍水,地脉充盈。 此地曾为一郭姓人独占,盖了许多宅院,
题型:新疆自治区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 |
奴才 江离 |
县城东南三十里,过去有一块极好的风水宝地,依山傍水,地脉充盈。 此地曾为一郭姓人独占,盖了许多宅院,方圆几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晓得底细的人以为这一定是官宦之家,而且不会小于四品。 实则不然。 此宅的主人,论身份是很不显眼、很不够份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卑微的——给一位当朝大人当阍人。 阍人便是看门的,此人还干些拉马坠镫的活儿。 一个阍人何以发迹? 别小觑了这角色,相府的丫环大过七品的官。莫说黎民百姓,就是带些衔儿的,要见大人也很不容易。“大人不在家。”阍人一句话掷过来,就是闭门羹。谁敢闯进去,你吃了熊心,吞了豹胆?于是先得打点阍人。阍人将打点的银两不动声色地往袖中一掖,公事公办地道:“待我禀报老爷。”结果,便也蔚成风气。尔后,又有打点多少之分,多的自然捷足先登。 奴才本来是穷人,过惯了紧日子,极为俭省。平素吃穿皆是府上供应,又无甚嗜好,花什么钱?便将收来的钱攒下,碎银一多就兑成整的。然后,找个机会送到乡下家中放债,又不断地生出一些。 日子不可长计,慢慢地,奴才积了很大的数目。这时,他也年过半百,便告老还乡。大人念其几十年如一日忠心不二,又格外地多赏。 奴才早有心置买田产,早托心腹之人选中一块风水宝地,又早请先生查勘过了。奴才便买下了,红红火火地大兴土木,费时八年告竣。 从此,奴才摇身一变,威风凛凛,有了老爷的气派。 又是几年过去。 奴才原先的大人也到了告退的年纪。经皇上恩准,回家颐养天年。大人祖居江左,一路聊作散淡之人,游山玩水,十分地惬意。 一日,恰巧到了奴才庄园。 大人不知,以为地方官绅,或朝中同僚。便打发下人打听,以便小憩,或者叙旧。 下人回来后向大人禀道,这片庄园极不寻常,是大人昔日的奴才所居。大人即道: “传我的话,说我来了。” 一时,大门张灯,二门结彩,笙乐齐鸣。奴才亲率家人奴仆,匍匐道边迎候。 进了庄园。大人边看边叹:好个奴才! 宅院共起九处,连成一气,又各自成局。梁楹节税,飞檐斗拱,金碧辉煌。堂上陈设,几屏耀眼,光可鉴人。各房皆朱帘翠幕,兰麝流香。奴才房内,雕檩为床,床有锦被。几上置珠玑古玩,琳琅满目。壁上皆古今名士字画。有花园三座,良田千顷。昔日奴才,丫环仆从成群,纳三房小妾,皆二八妹丽。食则盘行素鳞、络绎八珍,豪奢如京都望族。奴辈皆呼昔日奴才“老爷”。 大人捻羞胡须,笑吟吟道:“不想你如此造化!” “回大人,”奴才拜倒,诚惶诚恐,“奴才全仰仗大人恩典,托大人齐天的洪福,奴才方能有今天。” 奴才又跪前一步:“大人若不嫌奴才寒舍简陋,请大人小住几日,奴才再孝敬大人一回。” “我知道你过得不错,很高兴,很高兴的,”大人捻着胡须,笑吟吟道,“不打算住了。” 大人吩咐即刻启程。 奴才马上唤大轿侍候。 列队为大人送行者百人之众。 “不,我要骑马。” 大人摆摆手,又捻羞胡须,笑吟吟道。 奴才连忙叫人备马。马备好了,奴才颐指下人充当上马之阶。下人即趋前几步,伏于马肚之侧,恭候大人上马。 大人并不动身,只以眼瞥奴才。 奴才顿悟,踉跄往前,替换了下人,毕恭毕敬跪了:“请老大人上马!” 奴才的头深深垂下,一把花白胡子抖颤颤扫住了尘埃。 大人踩稳了奴才的脊梁,跨上马鞍,轻放缰绳,徐行而去…… 良久,奴才没有爬起,爬起来便病倒。 三天后,奴才死去,享年八十二岁。(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奴才的身份虽然卑微,但因为给当朝大人看门,便有了不可小觑的地位。从黎民百姓到有点官衔的人,还得看他的脸色,孝敬他钱财。 B.奴才敛财有方、生财有道,他生活极为节俭,平日又几乎没什么花费,因此在他告老还乡之时,已经集聚了令大人都慨叹的巨额钱财。 C.大人途经奴才庄园,才得知昔日奴才已摇身一变成了老爷。奴才的宅院气派恢宏、金碧辉煌,家中的陈设精美讲究,奢华堪比京都望族。 D.从奴才率仆从迎送大人的表现可看出,他对昔日的主人仍是毕恭毕敬、忠心不二的,虽已老迈不济,但他还能为主人拉马坠镫,充当上马之阶。 E.作品结尾耐人寻味,大人“踩稳了奴才的脊梁”“轻放缰绳,徐行而去”,何等心满意足;奴才“爬起来便病倒”,很快便死去,再也做不成“老爷”。 (2)小说反复写大人“捻着胡须,笑吟吟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奴才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讽刺奴才的奴性思想,有人认为是批判主子的权力意识,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BD (2)①突出人物心理和性格。大人在看到昔日奴才今日“豪奢如京都望族”的生活后心理是颇为复杂的,既吃惊、意外,又蔑视、愤然,但作品却引而不发,只着力描写大人捻胡须的习惯性动作和笑吟吟的“和蔼”神态,突出了大人阴毒、骄横的性格。②深化作品主旨。这几处描写似显得并不经意,但结合后面大人在老奴才背上踩上一脚举动的描写,才使读者恍然悟到这几处描写实则步步为营,颇具匠心,使作品的主旨显得更加犀利和深刻,引人深思。 (3)是个亦奴亦主的社会怪胎、本质上终脱不了奴才本性的十足的奴才。做奴才时,靠看门这一卑微的行当寄生于主子府上,狗仗人势、狐假虎威,省吃俭用、聚敛钱财;发迹后摇身一变做了自家奴辈们的主子,生活极尽奢华,俨然豪门世家。但面对自己的老主子,其奴颜婢膝的奴才本性却尽显无遗。 (4)观点一:讽刺奴才的奴性思想。①从题目可看出,作品着力塑造的人物是奴才,作者恰是要通过描述他的发迹史和气病而死的下场,来表现对奴性思想的深刻讽刺。②从作品的多处描写中可看出,奴才如今虽已成为“老爷”,但在自己的老主子面前,他的言语动作所体现出的奴性可谓根深蒂固,最终才导致其可怜可悲的下场。 观点二:批判主子的权力意识。①从作品几处描写可看出,主子惯施淫威,骄横成性,容不得手下奴才摇身一变成为什么“老爷”。他表面笑吟吟不动声色,实则狠毒、跋扈,无所不为。②虽然题目是“奴才”,但没有主子,焉有奴才?奴才的奴颜婢膝恰是主子多年骄横专制的产物,作者批判的笔触表面上看是指向奴才,而实际是深入到了其背后的主子,可谓深刻透辟,入木三分。(言之有理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 |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有必要加以统一。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 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941年,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28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钱伟长到了冯·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英国首相邱吉尔很着急,向美国求援,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立即得到采纳。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市中心却安然无恙。邱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但实际上应该说:中国青年人很厉害!(摘编自戴世强《钱伟长小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文史成绩优异,作文和历史都拿了满分,是因为钱伟长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自小是看古书长大的。 B.钱伟长基于爱国的崇高理想,弃文从理,转系后读书极为用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理科毕业生,这充分说明了奋发才能有为、勤学才能有识的道理。 C.多年来各学派学者对平板和壳体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没有找到内在联系,钱伟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与导师辛吉的研究结果相似。 D.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钱伟长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主要从事有关火箭、导弹的研究,他提出的方案曾帮助伦敦在二战中免遭德国导弹的破坏。 E.本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记叙了钱伟长青年时期刻苦求学的过程,展现了一代科学大师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成就卓著、令人尊敬的科学家的形象。 (2)为什么说《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一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反映了钱伟长哪些优秀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史上极具天赋的钱伟长上大学时却弃文从理,最终在科学领域还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人们平时却常说扬长避短更容易取得成功。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题。 |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和谐的文化传统 种松志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舍”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札之用,和为责。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札”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札”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札”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政治理论、政治构想以及政治实践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客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忠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威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便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责”、“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和合”思想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认为“和”是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和”即“和谐”。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认为要办成任何事情,和谐与合作最重要。 C.荀子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和”与“礼”的本质是一致的。 D.“和”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2.下列说法,不属于“和合思想”作用的一项是( ) A.“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设定自己的价值原则。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基础。 B.秦汉以后,“和合”思想普遍渗透于诸子百家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C.正是由于“和合”思想的影响。中华文化才最终实现了与众多外来文化的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D.“和合”思想必将会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会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和谐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B.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和合”并举,就是和谐、协调与合作。 C.“和合”思想既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体。 D.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都受到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
唐诗过后是宋词(节选) |
流行歌曲的歌曲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再爱吃甜的人也经不起这种过于殷勤的让菜,因为心灵世界并不只是因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非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到蔚为大观。 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样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过去我们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给文学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的养分,这都不错。不过,在“下贱者最聪明”、“劳动人民最懂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而忽略了“流”,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像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也许有人会以引《病梅馆记》来讽刺说这是把朴素自然的文字变成雕琢做作的文学,但是又有哪一个艺术是自生自长、原汁原味呢?画布上的山水不是真山水,再怎么推崇朴素的民间味儿也不能回到“杭呦杭呦”的时代不是?玉不琢还不成器呢,何况作为文学的歌词。 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理安慰。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在花裤衩上打补丁,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没有对语言的真正的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乔装作致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文化品位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个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作浅薄。 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的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像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画地为牢,那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一点点有限的感情探过来拧过去,痛苦得别扭,喜欢得蹊跷,意思九曲十八弯,上气不接下气地用生造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又拼接;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倒也必然,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像是在那里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仿佛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听众的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歌词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在这个既没有了唐诗又没有等到宋词的时代,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歌有点儿亲切和自然;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随便怎么都行,只要有让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 1.第二段中有“把野生的杂草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句。 这两个比喻谈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第四段“既没有了唐诗又还没有等到宋词”指的是文学艺术中哪些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题“唐诗过后是宋词”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诗过后是宋词”表达了作者的一种观点,你是接受这种观点,还是另有商榷意见?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所知道的流行歌曲与诗歌的现状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 |
陈泥鳅 汪曾棋 |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半天半天,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 他在通湖桥下住。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潮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星。 他也好义,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教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琵琶闸炸了,炸得粉碎。船碎了,人掉在水里。这时跣下水教人。能要钱么?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教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人淹死了,尸首拽不着。事主家里求到时,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个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啊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淹死会水的。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怎么知遭是女尸?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圈观的入都不知这女尸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但也都知道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 公益会的人去找陈泥鳅。 陈泥鳅来了,看了看。 “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是多了点。我有急用。这是玩命的事!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就这一下。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 大家都说:“十块就十块吧!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 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只听见嗖的一声。女尸冲出来了。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大家伙发了一声喊:“好水性!” 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转身就走。 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进酒店了。没有。他径直地走进陈五奶奶家里。 陈五奶奶守寡多年。她有个儿子,去年死了,儿媳妇改了嫁。留下一个孩子。陈五奶奶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紧巴。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翘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阵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手里,说:“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淡人那里看看!” 说着拖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 陈五奶奶也不知哪里来的动。跟着他一同走得飞快。 (选自《视野》)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对陈泥鳅的描写,没有浓重的刻画,而是寥寥数语,轮廓井然,栩栩如生,收到了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B.作者笔下的陈泥鳅不过是市井小民,所叙之事亦是日常琐事,但从中能令人感到他对底层人物的深切悯怀,对凡俗人生的悠长感喟。 C.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他不置产业,花钱散漫,喝酒赌钱,未曾留下积蓄,也不考虑娶妻生子,这都说明他是一个缺乏责任感和承担意识的人。 D.这篇小说的语言既追求生活语言的色、香、味、活、鲜,令人感到清新自然,又讲究文学语言的绝、妙、精、洁、雅,令人读来韵味悠长。 E.作者选择生活中的某些原生态的碎片加以连缀,使这篇小说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矛盾冲突,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灵与情感。 (2)小说的首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主人公陈泥鳅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评论者认为,汪曾棋这篇小说中隐藏着“生活的哀戚”,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